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期“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发表四篇论文,分别对现代汉语诗歌与现代汉语诗学、现代诗学的三维结构、现代诗学的内涵和古今诗学对话发表了作者的真知灼见。作者都是专门研究现代诗学或现当代文学的学者,不少思考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
主持人语:从本期起,我们开展“中国现代诗学学科建设笔谈”。我们对笔谈有较高的期望值,希望将要持续几期的笔谈能“谈”出一些有真知灼见的东西。中国现代诗学已经诞生近百年了。是时候了,需要回顾和科学地总结近百年积累的正面和负面的艺术经验,肯定应当肯定的,发扬应当发扬的,批评应当批评的,推掉应当推掉的;向伪诗学宣战,摆脱边缘化的尴尬处境,推动当下中国新诗的振衰起弊。这是现实提出的问题,时代提供的条件,诗界普遍的希望,历史赋予的使命。对新诗的“新”和自由诗的“自由”,切忌误读。任何艺术都是有“规矩”的。这既是局限,又正是特殊魅力之所在。现代诗学的规范是新诗规范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诗歌创作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中国现代诗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中国现代诗学关于诗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探索,主要围绕“做诗与做人”、“完全融合”、“入”与“出”和“小我”与“大我”四个命题展开,本试图从这些命题入手,厘清中国现代诗学关于诗的主体与客体关系的独特内涵,探讨中国现代诗学的某种精神特质。  相似文献   

4.
讨论中国现代诗学的学科建设,必须对新诗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做出清醒的判断。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过去成绩与问题并存,现在机遇与挑战同在,将来鲜花与荆棘相伴。已有的新诗创作和研究成绩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5.
译介学随着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兴起而逐渐受到学者关注,其在比较文学视野下对翻译展开迥异于传统语言研究的跨文化研究,重点探讨文学翻译在促进文化交流中的中介作用、不同语言在翻译过程中出现的文化信息的失落与变形、“创造性叛逆”、翻译文学的国别归属等。中国现代诗学作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发轫于中国新诗诞生之前,译诗与中国新诗的“姻缘”决定了其与中国现代诗学之间的特殊关系,而译介学的兴起又为二者的联系提供了学理性依据,有助于进一步拓展中国现代诗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诗学话语体系具有浓厚的西方特征,与中国古代诗学话语体系是两种完全不同的谱系,其术语、概念、范畴主要是从西方输入的。在如何对待中国古代诗学话语和当代先锋诗论话语方面,中国现代诗学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和弊端。中国现代诗学不应该只是新诗理论,还应该包容古典诗学;不应该只是“现代”诗学,还应该包容“当代”诗学,特别是当代先锋诗歌理论。重建中国现代诗学,应该充分吸收中国古代诗学思想和当代诗论思想,使它既能够有效地言说古代诗歌现象,又能够有效地言说当代先锋诗歌现象。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诗学之道家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三大层面。其一,现代诗学主张打破旧体的束缚与限制,争取以自由的书写形式自由地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意绪。这是道家文化怀疑一般意义上的形式和秩序,以“道”超越形式,注重生命个体的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的自然延伸。其二,现代诗学关注情感/情绪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而思考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和自然性是道家文化的一大特征。现代诗学看重自然天成的天籁境界,也源于道家无心无为的自然而然的审美态度。其三,道家认为混沌的、整全的大“道”涵盖一切,纯粹美就是浑然一体的美,超功利的美。现代诗学则表示出对“纯诗”的钟爱,存在着一种追求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审美倾向。现代诗学视意境为诗歌的最终目标,又与道家所推崇的“道”的本体地位相似。宗白华的意境说始终以宇宙人生为表现的中心,讲究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关注诗人的心灵状态与精神境界,与道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8.
“诗学”一词,源于亚里斯多德《诗学》,本是以古希腊戏剧艺术为对象,从创作论的角度来谈戏剧尤其是悲剧创作技术的一部理论著述,后来在西方引申为探讨所有文学艺术之基本特征和规律的理论,相当于今日高校通行的“文艺学”。1980年代以后,“诗学”之名始通过比较文学研究引入汉语知识界,有了“比较诗学”、“中国诗学”、“中国现代诗学”之名。故此,“中国现代诗学”的命名,包含着如下知识学假定:亚氏从创作论的角度出发,以古希腊戏剧为经验对象而获得的结论,具有超越具体的艺术门类和思想范式的普世性。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诗学研究三十年(1978—2008),出现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现象:现代诗学研究的冷热失衡;研究体系中三重参照(传统、西方、当下)的交替显隐;从寻觅有效的研究方法到方法有效性认知;诗学研究门类的细化与深化;问题意识与话题泡沫的纠结。总体看来,中国现代诗学的系统建构意识整体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诗学如同中国现代诗歌艺术本身一样,已经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但是,相对于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典诗学与西方诗学而言,百年不过是短暂一瞬,因此,今天承认这一诗学体系尚有若干不够成熟甚至粗糙简陋之处,也并不是一件丢人的事,重要的在于,我们能否对这些影响中国诗学理论成熟的因素有一个清醒而自觉的把握,从而逐渐在简陋的现状中成长壮大起来,并最终完善我们自己的诗学思想。中国现代诗学建设必须克服三大难题:  相似文献   

11.
与诗歌创作实践密切结合的余光中现代诗学 ,反对狭隘单一 ,弃绝趋时媚俗 ,具有开放性、包容性特征 ;但又不同于古典诗学、浪漫主义诗学和现代主义诗学 ,并超越“五四”后新诗的多种既定模式 ,主张生命与“庞大而沉重的现实全部”相碰撞 ,在时间中燃烧 ,在“火浴”中蜕变 ,回到古典而又不同于古典 ,从而创建“中国化的现代诗”的诗学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诗学与禅学之间存在着深层的思想渊源关联.其一,从思维方式看,禅学讲妙悟,重视奇妙的刹那间,而灵感的触发恰是妙悟生成的基础;中国现代诗学认为,诗是心绪的传达,是天机的意外泄露,是灵感的刹那闪现.其二,从情感体验看,不立文字,推重个体的亲证,讲究个人的体验领悟,是禅学的主要特征;中国现代诗学强调,诗人或诗论家应结合个人独特的生命体验,以意会的态度来与诗情相契合,玩味其中的韵味与情致,而不以分析的、逻辑的、科学的方式去肢解诗.其三,从生命境界看,在禅学中,灵感并不神秘,妙悟亦不诡异,要以平常心态,靠个人直接体验,感受活泼泼的生命意趣;中国现代诗学提倡活鲜鲜的、运动的表达效果,而活鲜鲜的审美情趣不离日常生活世界,就在平常被忽视的普通事物当中.  相似文献   

13.
在20世纪中国现代诗学发展史上,有六个诗学核心观念,内在地规定着中国新诗的历史分期和审美品格。这六大诗学核心观念的提出、发展和消亡,自然地造成中国现代诗学的更迭嬗变,贯穿起来构成百年中国现代诗学理论发展的完整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现代诗论中存在着许多对诗歌本质的认识,反映了现代诗人探索诗歌特性的各个侧面,主要有“自由地表现我自己”,“我生活着,故我歌唱”,“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诗是经验的传达”和“以哲理做骨子”等五种命题。对这些诗歌本质论的清理与论述,对于现代诗学体系的建立和当代诗歌艺术的发展不无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新诗自发端起,就在“变”与“常”的碰撞和纠缠中探索进路。时至今日,众声喧哗之下的诗坛积弊丛生,处境尴尬。如何处理“变”与“常”的关系,困扰着新诗的理论和创作实践。在新的时代语境下,让这一历久弥新的话题再次出场,将其纳入现代诗学理论建构的高端视野,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认为“字思维”可以理解为是汉字的造字过程及意义发生过程中的思维,其核心是直觉与理性的统一,而这种思维方式与汉语诗歌创造的思维方式又有一脉相通之处。围绕“字思维”的讨论,不仅加深了对汉字文化内涵的认识,而且涉及到对母语文化独特性的思考,涉及到古才的中国文化与现代文化的衔接,这对于中国的现代诗学建设是有深远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谢应光 《成都师专学报》2007,26(4):32-35,80
中国现代诗学在语言构成上与现代汉语的形成是一致的,它主要由古汉语中的经典概念和术语、现代白话和西方诗学话语及其言说方式构成。在性质上既不同于中国古代诗论,也不同于西方诗学。从语言学角度看,中国现代诗学存在二元对抗思维、诗学概念边界模糊、具有泛意识形态色彩等局限。  相似文献   

18.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编排了现代诗单元,要求“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从日常观课及课例研究中发现,许多教师对现代诗特点的认识不够准确深入。基于正确理解现代诗的特点,教师可以从形式、手法、形象、情感四个方面,对现代诗的文体知识进行深入挖掘,再基于知识研究实施比较、仿写、拓展等方面的教学策略,以实现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真正走进现代诗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诗学这个词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不同理解,广义的诗学指文艺理论,狭义的诗学指关于诗歌的批评理论,本文在狭义上使用中国现代诗学概念。  相似文献   

20.
如果套用一个著名的诗学命题——生活到了总结便出现歌吟,自然就会有关于中国现代诗学发展新方向的命题闯进我们的学术视野,这就是中国现代诗学到了总结,就会出现中国现代诗学学科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