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 毫秒
1.
<正>中国古代文学指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中国文学。对于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有按朝代划分进行研究的,如先秦两汉文学史、唐宋文学史、明清文学史等;有按文体分类进行研究的,如中国古代小说史、中国古代散文史、中国古代诗歌史等。中国古代文学与地域文化的联系十分紧密,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文化特征。现代中国地域分区基本沿袭元朝行者制,具有历史稳定性,地域环境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文学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加之中国古代交通条件不便、人口流动性小等条件的限制,中国古代文学所呈现出来的地域文化特征更为鲜明。  相似文献   

2.
双重文化视阈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民族文化和民族思想传承的重要载体,对学生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意义重大.在全球化形势下,这一学科不可避免地受到外来文化思想和价值体系的重大冲击.在双重文化视阈之下坚定自己的立场、调整自己的角度、重塑自己的形象,进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成为目前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民族文化融合是中国文化与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驱动力。东北古代文学的繁荣也是民族文化融合的艺术结晶。民族文化融合不是单向的,是多元的、双向的。杨义先生倡导重给中国文化地图"边疆活力说",肯定了东北文化与文学的贡献。从东北文学的发展史来看,民族文化融合,不仅促进了东北古代文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国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复旦大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与内江师范学院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教学第四届研讨会",2007年4月16日至19日在内江师范学院举行。来自全国近80所高校和部分研究所的10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收到论文80余篇。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谈的是古代文学教学中有关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及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等问题。文章认为:在古代文学教学中对古代文学的现代阐释是必然和必须的,一方面,我们应尽可能还原古代文学生成的时代政治思想文化的方方面面,知其所以然;另一方面,我们又要站在今天可能达到的思想认识高度,对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文化遗产做出符合科学精神和艺术规律的阐释及评价。古代文学教学,并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比一般知识传授更为重要的是在时下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重塑。  相似文献   

6.
作为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应重视引导学生在文学作品蕴含的历史文化、人性关怀及艺术审美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从而切实提高人文素质,适应新时期的高校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古代文学教学无疑都是以汉族文学为主导的,对少数民族文学涉及很少或者并未深入探究,对中国古代历史上实际存在的区域文化探讨也没有深入进行。本文试图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区域文化为视角,注重文本的文化属性,采用文化分析法、对比法深化对古代文学作品、作家思想、流派形成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快要走到尽头,前人没有给我们留下太多的空间.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有人曾经对此作过统计,结论使我们感到震惊:90%以上的选题属于重复,或者说没有多少新意.  相似文献   

9.
古代文学是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当代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汲取古代文学传统文化精华,是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源泉。教师、学生、教学教法综合考虑,切实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对培养地方性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地方文化融入古代文学课程中,教师首先必须要对地方文化有深入了解和研究;同时,要重构古代文学课程教学内容,革新课程教学模式,要找准切入点,把地方文化与古代文学课程无缝衔接,要把课堂理论教学和课堂实践教学相结合,还要创新古代文学课程评价机制。通过重构古代文学课程体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热爱本土文化的情怀、提升学生学习古代文学的兴趣,也能促使教师的研究从理论走向现实,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文化的综合性、尽理性和反功利主义。由于中国文化思维的整体性、直觉性,中国古代文学有着和西方截然不同的特点:如重现实、重高尚品德的人的文学(中国没有神的文学),歌颂热爱祖国、保卫祖国的英雄的价值文学。中国文学始终歌颂和平、歌颂友谊、歌颂正义而从来不歌颂战争、歌颂暴力、歌颂卑鄙、阴谋诡计,中国文学文、史、哲不分家等,因此,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不能硬套西方的文学理论,而应以中国文化为背景。  相似文献   

12.
作为五千年华夏文明精华积淀的中国古代文学,担负着传承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精华、沟通古今、通古察今的重要使命。而在当前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作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主干课,古代文学的研究与教学则需站在教育之民族化的最前沿。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要走出困境,适应新时代、新环境的需要,必须进行改革和更新。本文认为,在教学内容体系上,古代文学必须上升到对民族文化传统的研究开掘,同时将宏观研究和微观研究的成果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在教学模式上必须对传统模式加以变化、补充和发展,从而变单一的授课模式为多元多极化;在教学方法上应倡导情趣教学,并注意时代精神与古代文学教学的有机契合。  相似文献   

14.
元代是中国戏盐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以其独特的风貌成为了这一时代文学的标志。它既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又是元代文化的“活化石”。从文化角度对其文化精神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事情。由著名古典文学专家霍松林先生作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陕西师大文学院高益荣博士的博士论文《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一书是就是在此方面有建树的研究元杂剧的一部力作,它运用了现代意识、从文化的角度对元杂剧的文化精神进行阐释,既能从宽广的文化视野挖掘其思想蕴藏和审美情趣,又能帮助人们理解元代文化的有所异质于传统文化。该书是近年来出版的元杂剧研究著作中的一部具有现实意义的力作,正如霍先生在序言中概括的那样:“长期以来,研究元杂剧的成果不断面世,但在探讨元杂剧的文化精神方面尚显薄弱。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高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建设与教学、科研、团队、课程、人才培养、地方历史文化等诸方面的结合点,提高学校教学科研整体质量,湖南科技学院古代文学教研室做了5年的学科建设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并将这些成果择其重点结集出版《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论丛》10部著作,系统介绍了5年来学科建设的基本情况,试图对高校的学科建设工作起到有益的借鉴和加强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古代文学作品凝结着古代人民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是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分析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学、艺术、节日的传承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了古代文学作品的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审美价值和借鉴价值,从教师素质专业化、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手段现代化三个方面提出了古代文学作品教学中加强大学生传统文化精神传承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就运用的理论和使用的方法而言,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可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自己固有的民族心理、审美意识和传统研究手法来从事研究;第二阶段主要是运用西方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第三阶段是兼取中西理论和方法之所长,以中国自己的现代理论、方法、体系来进行研究。杨兴华的《先秦两汉文学与文化》一书,体现着古代文学研究由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变的总体趋向,提出了一些很具启发意义和参考价值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与地域的关系,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与文学批评的重要课题。不同的地域环境会造就不同的文学思想与文学风格。《庄子》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典范之作,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体现文学与地域的关系。庄子在所处地域文化的熏陶下,文学作品自然显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内容、风格和地域文化。由此,也可以从《庄子》的地域特色表现来归纳出能够代表中国古代文学地方特色的几点特征。  相似文献   

19.
导言:文学批评的文化视角随着文化学研究的深入和艺术文化学的兴起,人们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文学与文化之间深刻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文化存在,它既要受到特定民族、特定时代文化传统和文化氛围的影响,也集中显现着特定民族、特定时代的文化流向和文化心理内涵。文学在文化大系统中决不是一个弧立的存在,它所具有的文化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文学是文学与历史相融合的学科,是文学作品在时间与空间中动态演进的文学历史。中国古代文学教学需要重视三个维度:一是历史维度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二是作为文学教育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三是东亚文献视域下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史实、诗心与文献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