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和解决压力、困难等不利因素的能力和人格特质.教师心理弹性是教师延长职业生涯、留在教学岗位并保持高质量教学水平的重要条件.为考察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和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中学教师心理弹性量表》和《中学教师离职倾向量表》对426名中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和离职倾向之间关系密切,中学教师心理弹性得分较高,离职倾向得分较低;心理弹性与离职倾向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应重视心理弹性对离职倾向的预测作用,提高教师的心理弹性,降低离职倾向,使教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工作,维持教师队伍稳定.  相似文献   

2.
民办独立学院师资力量具有其独特性,一般都是有专职与兼职教师组成的。专职教师主要是近年来毕业的硕士研究生,因而中青年教师人数占据了大部分。由于独立学院的办学机制、运作方式、经费来源以及管理观念等均和公办院校有很大差异,因而青年专职教师在工作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其中,职业倦怠是常见问题之一。基于民办独立学院的特殊性,结合自身工作体验和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得出:授课对象接受力普遍较弱、教师自身职业定位不稳定、社会福利待遇的不平衡、超负荷工作的负面效应等四方面是民办独立院校青年专职教师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调整心态,探索"适宜"教学路,加大对青年专职教师的实质性指导和价值激励力度等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专职心理教师是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的骨干力量,专职教师的工作特点及自身压力导致职业倦怠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和明显,深入分析这种职业倦怠的成因、表现和对策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医学院校护理专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不容小觑。它的存在不仅影响教师的身心健康,而且对护理教育事业,乃至整个社会都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职业倦怠的原因涉及工作负荷、生源素质、学校管理、社会环境等方面,而缓解、远离职业倦怠则需要社会、学校、教师三方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5.
以301名民办高职院校教师为被试样本,实证分析了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离职倾向现状。通过层级回归分析法处理数据,得出结论:职业压力对离职倾向存在正向预测作用,职业压力的五个因子学校管理与教师待遇、角色职责、自身发展、学生因素、人际关系对离职倾向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政府和学校应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民办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压力,以提高教师工作满意度,降低离职倾向,稳定教师队伍,促进学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职业倦怠的自我心理调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教师已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的存在,给教师、学生乃至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危害;它的产生既与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等外在因素有关,但更与教师个人内在因素有关。教师要想摆脱职业倦怠,重新找回工作乐趣,则需从认知、情感、行为三方面进行自我心理调试。  相似文献   

7.
从职业倦怠心理的危害角度分析高校男教师所具有的特殊性,表现为男教师比例大,职业倦怠更明显,社会性别角色的要求更易造成倦怠,以及个人自我要求不断提高促使倦怠心理的形成,得出其影响因素为对教育的高要求、学校繁重的工作压力、不佳的师生互动三个方面。对此,提出建立社会支持系统,理性认知教育功能,完善学校现有制度,加强男教师的管理,增加师生互动,改善师生关系的现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教师职业倦怠心理探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所谓倦怠(burnout),其含义一般是指"失败、精疲力竭或因过度消耗精力、资源而变得枯竭",它与压力、紧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突而引起的挫折感加剧,最终导致在情绪、认知、行为等方面表现出精疲力竭、麻木不仁的高度精神疲劳和紧张状态,是一种非正常的行为和心理.  相似文献   

9.
张富洪 《成人教育》2008,(12):81-82
教师职业倦怠是指教师在不能顺利应对压力体验下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它主要是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不完善、学生教育教学工作难度增加、自身教育教学工作水平低等因素造成的。在暂时无法改变学校德育制度和学生德育工作环境的前提下,有效的心理自我调适,包括努力适应环境、制订合理措施、保持积极心态、安排健康生活、学会学习反思是缓解教师职业倦怠情绪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高职院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师职业倦怠是当前应重视和解决的问题,它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及社会发展都会带来较广泛的消极影响。高职院校教师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有社会方面及高职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影响,也有教师的角色冲突、职业压力、人格特征及所处群体的影响等。做好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调适,一是应提高教师的耐压能力;二是学会反思与更新,对工作进行重新认识和组织;三是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四是乐于交往,注意改善人际关系;五是要面对现实,勇于求助。  相似文献   

11.
采用组织契约违背问卷、离职意愿问卷和教师工作倦怠问卷,对350名中学教师实施测评,对获取的288份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对工作倦怠的主效应显著;教龄、学历、学校、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与工作倦怠相关显著,对工作倦怠的总体解释度达到22%;教龄、学历、学校、组织契约违背和离职意愿可以作为工作倦怠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教师工作倦怠主要表现为: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体成就感降低。通过对教师工作倦怠的原因分析,了解倦怠的后果,进而提出降低工作倦怠的对策,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客观存在并十分普遍,这种现象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的身心健康和高教事业的健康发展。分析造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社会、学校和教师三方面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分析。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比较普遍,成因主要有社会、学校、学生和教师个人四个方面。社会对高校教师期望值过高导致教师的压力增加;学校的管理模式、校园文化和制度建设没有充分尊重教师的主导地位导致教师的无助、管理学生的困惑;教师个人的人格特质也导致个人的职业倦怠。教师个人要通过心理暗示、学会适应、适当放松等策略提高心理应付水平,学校通过实施人性化管理、职业成长文化、顺畅沟通渠道改善高校教师的成长环境,帮助教师克服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5.
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在我国,职业倦怠已经成为教师行为失范的主要原因之一。以福建省的幼儿教师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查研究福建省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并不十分严重,但已经普遍存在,与教师是职业倦怠的多发群体这一推理一致;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虽不严重,但情绪衰竭较严重;幼儿教师的职业倦怠是一个上下波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以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内在原因和外在推力,掌握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规律,分析了高校教师基本特征,高校工作氛围及高校管理制度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应对方式及职业倦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自编的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应对方式测查问卷和Maslach编制的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对284名特殊教育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表明,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压力总均分女教师(2.78±0.44)显著大于男教师(2.52±0.62).特殊教育教师职业压力年龄差异显著,30-39岁年龄组职业压力(2.83±0.60)最为严重,29岁或以下年龄组(2.70土0.45)其次,40岁或以上年龄组(2.34±0.39)最小.特殊教育教师在遇到压力和困扰时采用最多的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0.79±0.20),其次是转移注意(0.61±0.24)和求助(0.62±0.20).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较为严重,重度以上低成就感、情绪衰竭、去个性化的特殊教育教师比例分别为12.8%、17.6%和9.9%.职业压力因子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决问题、转移注意、合理化等应对方式对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倦怠有负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压力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以某沿海省份6所高职院校的421名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工作压力问卷和高校教师工作倦怠问卷进行调查。结果:1.高职院校教师的工作倦怠整体水平不严重,个人成就感维度的性别差异显著,男教师显著高于女教师。教龄在组织去人性化维度上差异显著。在组织去人性化、情绪枯竭、科研耗尽感三个维度上,未婚教师得分显著低于已婚教师。工作压力维度上,性别在工作无乐趣维度上差异显著,教龄在职称评聘维度上差异显著。2.工作压力各维度均能够预测工作倦怠及其各维度。结论:高职院校教师工作倦怠程度并不严重,工作压力能够较好地预测工作倦怠。  相似文献   

19.
使用MBI为工具,对210名小学教师的工作倦怠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小学教师工作倦怠的总体状况并不严重,情感衰竭和成就感高,去个性化程度低;工作6-10年是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最严重的时期;不同职称的教师不存在工作倦怠的显著差异,是否承担班主任工作也对工作倦怠没有显著的影响,女教师的情感衰竭和成就感显著高于男教师,一般小学的教师情感衰竭和去个性化程度显著高于重点小学的教师,但成就感不存在显著差异.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应该重视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保障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0.
农村小学教师职业枯竭及其与抑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教师职业枯竭问卷和Beck抑郁问卷(BDI)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农村小学教师的情绪衰竭、非人性化程度显著低于城市教师,认知枯竭程度显著高于城市教师,个人成就感差异不显著;(2)工作量大小对农村小学教师的职业枯竭程度有影响;(3)BDI总分、部分项目与职业枯竭有相关,但都在0.3以下,说明职业枯竭和抑郁虽然有交叉,但实质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