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华侨、华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它不仅把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向海外传播,也把西方体育向国内传播。华侨在中国体育史和世界体育史上均应占有一定的地位。 在中国历史上,有关华侨的迁移,在唐代以后,历代均有记载,经数以千年的历史变迁,华侨及其后裔在海外的分布极为广泛。至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地的华侨及华人约在三千万人以上。据《中国概况》统计,亚洲占90%、美洲占7%、欧洲占2%、大洋洲占0.7%、非洲占0.3%。 本文仅从体育传播的角度,从二个方面对华侨的历史作用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发展华侨华人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情感意义;具有维系华侨华人的族群特征和身份特征,加速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华侨华人的相互交流与合作的媒介意义;具有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文化意义以及提高华侨华人健康水平和生活素质的自然意义。  相似文献   

3.
华侨华人支助祖国体育运动的动因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侨华人对祖国体育运动的发展有着桥梁作用、先锋作用、支助作用、促进作用和推动作用。其动因宜从我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与体育运动性质、功能的结合上进行研究。儒家文化“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尽忠报国”的思想传统形成了独特的尊祖爱乡爱国的民族性格。体育运动的性质与功能能适应这种民族性格的社会需要;增强体质,适应华侨华人“谁号东亚病夫此耻宜雪”的要求;竞技运动场上的胜负信息的幅射能特强,能影响华侨华人在侨居国的社会地位的升沉,支助祖国体育成为其人心所向;联谊功能推动华侨华人参与体育运动;我国运动员为国争光的精神,激起华侨华人社会的强烈共鸣,进而更加扩大其支助祖国体育事业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华侨、华人对中国体育发展的贡献华南师大关文明一、传播中华传统体育侨居海外的华人,大多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其中作为传统文化组成部分的民族体育也就在他们的侨居地流传下来。其中流传最广的是如下几个项目。1.武术。中华武术在亚洲传播最早、最广。从宋代开...  相似文献   

5.
华侨华人武术社团是中华武术海外传播的重要媒介,以社会变迁的视角,运用文献资料法、个案分析法研究新加坡武术社团发展流变。研究认为,新加坡华侨华人武术社团由传统走向竞技,构建起了以新加坡武术总会为中心的东南亚华侨华人武术竞赛发展模式;社团宗旨流变为国民健身、文化交流、竞技表演;亟需对新加坡华侨华人武术名家名社名拳进行深入研究,挖掘华侨华人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异域华族武术文化认同,促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东南亚国家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6.
蒋纯焦 《体育学刊》2007,14(1):85-88
颜元以“习行”的哲学观为基础,较为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到了体育对个体身心发展的教育价值和对国家兴旺、民族强盛的社会价值。颜元在中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史上具有独到的建树,构建了以礼、乐、射、御等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体系,为近代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7.
台山传统体育是华侨文化与台山本土文化交融的产物,五邑华侨为台山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精神和物质支持,使台山九人制排球成为近代排球运动史上活化石,促进当地全民健身开展及旅游经济的开发.  相似文献   

8.
秉承“团结、友好、合作”的奥林匹克精神,第八届全荷华人体育运动会圣火,又将于一九九二年十月在荷兰王国首都阿姆斯特丹的南运动场里点燃。举办这一大型综合性体育运动会,已成了荷兰侨社一年一度的盛事。目前各项筹备工作正有条不紊,密锣紧鼓地进行。全荷华人体育运动会(下简称:荷华体运会)在短短八年内,能够发展到今天名声远播,成绩卓著,除了侨社本身的支持、合作,广大旅荷华侨华人的拥戴参加,以及荷兰王国政府  相似文献   

9.
侨校是国家向海外和港澳台地区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基地和培养华人学子的摇篮.传统武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华文教育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文章运用资料和逻辑方法,论述中华传统武术在华侨高校华文教育中的多元功能,提倡侨校要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突出和加强武术教学,兼顾武术的教育性、技击性和健身性.  相似文献   

10.
太极拳运动在中国已经源远流长,而如今做为一种中国文化,她在世界上也已广为流传。 1993年秋,作为一名中国体育教育的访问学者,我赴加拿大和美国居住了9个月,在这段时间里我对太极拳运动在北美的开展有了深刻的印象。因为我在一所大学的成人教育学院以及该市的华人协会和太极中心从事了一段时间的中国功夫和太极拳教学,同时也拜读了许多有关太极拳运动的英文书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