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石钟山记》是一篇千古名,无论是其结构、其采,还是其所揭示的主题,都为世人津津乐道。确实,如果从章学的角度上来看,是无可挑剔的。但是,如果换一个方位来看这篇章,我觉得还是有瑕疵的。章最后有这样一句话:“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我以为写游记则可,笑李渤之陋则不可,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2.
庄骏 《语文学习》2024,(3):46-48
<正>《石钟山记》最后一句,东坡道:“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一“叹”一“笑”所及,即使千年而逝,李渤形象之鄙陋肤浅似乎已板上钉钉,再无他议了。李渤和郦道元一样,都是石钟山“以声得名”说的持有者。郦道元为《水经》作注,出于物理经验和想象推断提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的说法。可潭下到底是怎样的状况,却语焉不详,因为“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相似文献   

3.
苏轼在《石钟山记》中写道:“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笑李渤之陋也。”李渤真的可笑吗?我以为未必。文中记载:“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桴止响腾,余韵徐歇。”当时苏轼“送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有机会得访石钟山:“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可见苏轼是重视实践的。关于石钟山的得名有三种说法:一是用槌敲打山石,其声如钟;二是溶洞“与山水相吞吐”发出的声音如钟。这是北魏郦道元和北宋苏轼的说法。三是山体形状如钟。这是明清时有些人的说法。而真正的原…  相似文献   

4.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练习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阅读教学不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就会眼高手低,不能学以致用,写作能力永远得不到提高;同样,写作指导与训练如果脱离了阅读教学,单独地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我有如下几种尝试与探讨。一、仿写句式模仿课文中的某种句式,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练习,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第三段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不必说……也不必说…  相似文献   

5.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一体两面,写作教学不应该脱离阅读而独立进行。《乡土中国》是一部既生动易懂又逻辑严谨的学术著作,为高中生的议论文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在“三新”背景下,教师有必要将议论文写作教学与整本书阅读教学结合起来,在整本书阅读教学中加强核心概念界定的训练和高阶思维的培养,以增强学生所作议论文的思想深刻性,提升学生的议论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写作是每个人语文学习过程中有力的两翼.单靠一只翅膀难以飞高飞远,我们的写作教学不可能抛开阅读教学单独进行,只有将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统一在一起.才能相得益彰,事半功倍。以下谈一谈阅读教学中写作技能训练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教学如何突破传统的串讲,引导学生质颖问难,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呢?我的体会是:一、既要尊重古人,又不能迷信古人.学生们容易把文言文都看作“圣贤”之言,不可改易的.如果让这种观点凝固下来,那就只能步古人后尘,不能得到真知灼见,将来就难有所发现。我结合《石钟山记》的“郦元之简”、“李勃之陋”的教学和《游褒禅山记》关于“后进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的讲解,指出古人因时空的局限和条件的制约,认识能力不可能达到全面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的程度,引导学生应在细心研读古籍的基础上,大胆地提出问题,修正古人的错误。在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苏洵的《六国论》说六国破灭的原因是“弊在赂秦”,并围绕这个问  相似文献   

8.
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以阅读指导写作,以写作促进阅读。从而提高写作之目的呢?现就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作法及体会。 一、结合课文中心扩展写作。即在原文基础上想象写作。这是对学生进行的一种跳跃性的扩展思维训练。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从原文的阅读中跳跃出来,展开想象的翅膀在写作的空间遨游,使他们时而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时而感到学习之路“曲径通幽”。例如,学习了《孔乙己》之后,我便让学生以《孔乙己用手走出酒店之后》为题扩展作文,学生任凭想象的驰骋,描绘了一幅幅孔乙己的悲惨画面。如一女  相似文献   

9.
石钟山,因何名之?郦道元、李渤、苏东坡、曾国藩等先后经过实地考察,并经过了一番推断,可最后却得出了大相径庭的结论。于是,东坡“笑郦道元之简,李渤之陋”。曾国藩又笑:“东坡以李渤之陋,不知坡亦陋也。” 这里,苏、曾二人的“笑陋”都是无可指责的。因为,他们并不是故意要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他们只是从学术的观点去“笑”别人的“陋”,不人云亦云,不以从别人那里得到结论为满足,敢于在事实的基础上去推翻前人的定论;事实上,后人的见解不一定都比前人的大大进了一步,而且,苏、曾二人在“笑”前人“陋”的同时,未必就…  相似文献   

10.
薛丽芬 《成才之路》2012,(11):37-37
正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意思是说,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为写作服务。因此,阅读教学要抓住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实现阅读与写作双向发展,才是"大语文观"的导向集中体现。一、激发阅读兴趣,给学生搭建写作平台在实际工作中,我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阅览等优质教学资源,进行知识延伸,拓展学生知识视野。如在教学《飞向太空的航程》一文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教学中存在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教师常常不能充分挖掘课内文本阅读教学内容的写作训练价值,作文教学另起炉灶,以致学生在文本阅读中获得的丰富的资源难以付诸笔端,在课文中所学的写作技巧未能及时巩固、转化成写作能力,致使作文“言之无序”或“言之无物”。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训练是提高写作教学效率行之有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曾在《〈略读指导举隅〉前言》一文指出“国文教学的目标,在于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学的技能”。一语道出阅读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得到阅读的知识,训练其欣赏文学的能力,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  相似文献   

13.
技法与大法     
管建刚老师在《理想的风筝》一课教学中,将阅读教学的重心从解读“写什么”转向探究“怎么写”,从“字”“词”转向“句”“段”“篇”。让学生概括文中四个故事的主要内容。这是一项阅读能力的训练,却不是教学的目的所在,概括的背后是明了“用故事来写人”的道理,学习作者写作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一直以来,语文教学中以阅读为本位,还是以写作为本位的争论不绝于耳。《语文课程标准》强化阅读教学的语用意识,即夯实学生语言能力的训练,提升学生语用水平。而在阅读教学中,强化读写结合,巧妙地将阅读与写作融为一体,则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早已发现,写作与阅读虽然各成体系,但又相辅相成。一篇篇课文既是指导学生阅读理解的例子,同时又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篇范文,蕴藏着大量训练写作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模仿的基础上创造,就是读写结合。而在阅读教学中找准读写结合的训练点,显得尤为关键,这个点既是阅读的“生长点”,同时又是写作的“发展点”。崔峦认为,目前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在中高年级的教学中,从意识到实施,还做得很不够,运用语言的训练有待大大加强。那么,应该从阅读教学中寻找哪些训练写作的契机呢?笔者认为,读写结合不仅指写,也指说。读、思、说是写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口说也是表达的一种基本方式。阅读教学中除了创设“写”的机会,还有多种途径可以为写作打下基础,其实,这也是读写结合。一、炼字词—帮助学生积累词汇,学会斟酌用词 炼字,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据说宋代王安石《泊船瓜州》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初作“到”,又改为“过”“入”“满”等十余字,最后才定稿。经常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创设炼字的机会,能提高学生表达的准确性、贴切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读写结合是语文教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作文指导、练习应该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阅读教学不与写作训练结合起来,学生就会眼高手低,不能学以致用,写作能力永远得不到提高;同样,写作指导与训练如果脱离了阅读教学,单独地去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语文教学应该把阅读与写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我有如下几种尝试与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和写作犹如语文教学这只大鸟的双翼,彼此必须密切配合,同步启动,相互渗透,才能使语文教学振翅高飞。小练笔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感悟,而且是阅读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促进读写结合的一项有效措施。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处理好“读”与“练”的关系,恰当地把握小练笔的时机,使之成为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姚华芳 《考试周刊》2010,(28):59-60
在近几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存在着重视阅读训练而忽视写作指导的倾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看重“阅读”与“写作”的课型区分,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割裂开来。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大多数学生把写作文当作一件苦差事,不会从阅读中“吸取”.从写作中“倾吐”,使写作与阅读脱钩.从而导致写作学习陷入了困境。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搜肠刮肚、无话可写.教师硬着头皮精批细改.文章千人一面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在《国文教学序》中正确分析了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三重任务。他说:“讲说方面训练了解的能力,一方面提供固有的和现代的文化,另一方面提供写作的范本。”强调“训练”就是要把阅读教学的过程处理成为“教会学生读书”的过程,一切的讲解和求索都服从于“训练”这一中心目标,要切切实实教会学生读书。在教学实践中,首先是教给读书方法:翻查各种工具书去解决各种相关的疑难问题。最基本的是翻查字典、词典,解决阅读中的生字难词,扫除阅读时的文字障碍,进一步还要学会翻查较为专门的工具书,如:某些成语典故,翻查《汉语成语词典》、《汉语…  相似文献   

20.
为了促使阅读教学尽快走向理想的境界,近几年来,不少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采用“导读教学”。总的看来,“导读教学”在指导学法、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引导学生自能读书等方面确实发挥了显著作用。然而,最近听了几节课,我觉得其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即有些教师往往过份注重自我设计的智能训练,而对课文本身可以起到的发展学生阅读智能的特殊因素有所忽视。例如,有位教师在教《柯里亚的木匣》时,不根据教学要求,着重训练理清线索、辨别异同、认识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