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叙事学角度来看,纪录片诞生110多年的历史实际上是纪录片叙述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和某类叙述者不断调整、消亡的历史.参加2009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的全球60个国家和地区送来的510部纪录片,呈现了当代中外纪录片叙述者的整体群像,它们是用第三人称叙事的创作者,是不说话的创作者,是当事人、见证人和探索者.就在叙述者的不断选择和调整当中,纪录片逐步走向成熟,成为一种独具魅力的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2.
黎仁刚 《青年记者》2010,(16):87-88
长期以来,纪录片的叙述者就是纪录片的作者,由作者来告诉观众他的所见所闻。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喇叭”式纪录片、苏联和中国“形象的政论”式纪录片、概述片的解说词天马行空大而无当,画面支离破碎、毫不相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让许多观众望而生厌。由创作者充当叙述者的纪录片,走入了由“意识”充当叙述者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3.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蕴含着丰富的纪录片的素材,同时纪录片也是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中国纪录片在走向国际市场方面具有很大潜力。中国纪录片走向世界既应立足本土,又需要树立国际视野,重视市场需求,寻求国际资本,联合制作,采取国际化市场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虽然中国电视纪录片的制作水准在不断提高, 但应该看到的是,小众化一直是中国电视纪录片面临的尴尬处境,并且也成为制约整个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的因素之一。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是面向纪录片播出的公共平台很少;在播出时段上,纪录片往往也远离普通观众的收视时间。从构建中国电视纪录户产业发展的角度来看,公共播出平台的稀缺直接影响到纪录片市场的发展速度,从而限制了制作方、播出方与市场之间双赢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2010年12月10日闭幕的2010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收到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576部参评作品,其中中国267部,国外309部,数量和质量都达到了近年来的新高。广州纪录片大会展映不同风格和形式的纪录  相似文献   

6.
冉然 《传媒》2017,(6):16-16
本刊讯(记者冉然)自3月15日起,2017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评优单元、展映单元、纪录片商店和“中国故事”提案全球征集正式启动。可进入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官方网站(www.gzdoc.cn)进行在线报名。据了解,报名参加评优单元的影片,要求2015年1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报名展映单元的影片(日常专题影展除外),须在2016年11月1日以后制作完成;报名国际首映的影片。  相似文献   

7.
慎海雄 《传媒》2017,(6):1-1
纪录片是国际文化交流认同度比较高的语言,是对历史的一种艺术的再现。纪录片独特的思想内涵、文化品位和艺术魅力,越来越受到观众的喜爱。13年前,敢闯敢干的广东人,借助广东驻穗影视圈的交流优势,按照当时的国际范式,开启了中国纪录片国际交流和创作的节展模式,种下了中国纪录片国际交流传播希望的种子。  相似文献   

8.
由中广协会纪录片委员会主办的2005年国际优秀纪录片观摩研讨会于8月2日至5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46家电视台和电视制作单位的120多名纪录片的创作者、管理者、制片人、编导、总监、台长们,观摩了19部来自9个国家的不同风格的获奖作品。大家一致感到:我国的纪录片创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步伐较快,尤其是人文类纪录片创作.可以说与国际上获奖的纪录片相比差距不大。但自然类纪录片差距较大.这里除了资金投入方面不如欧美国家外.创作理念方面也有一定的差距。特别是在融入美学,审美,丰富创作手段方面.都是我们应该向国外纪录片人学习的。  相似文献   

9.
国家广电总局副局长胡占凡代表国家广电总局发表主旨讲话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台长杨波致欢迎辞.并启动《天涯共此时——2006新年全球华语广播72小时大联播》标志 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播机构的华语节目播音主持人交流探讨播音主持的经验与技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国际图书馆联合世界多国的知名图书馆与文化机构,于1934年10月和1937年4月,先后在中国主办的"世界图书馆展览会"与"世界百科全书展览会",分别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图书馆专题展览会和第一次国际性百科全书展览会。两次展览会以汇通观摩世界先进文化、发扬中国文化、鼓励和发展中国图书馆事业为宗旨,促进中国图书馆事业与学术界的进步,传播中国文化,也给当前我国图书馆建设以更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中国广播影视集团主办.中央电视台承办的2005中国国际广播影视博览会于8月23日至28日在北京成功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25日晚参观了影视节目展。他强调.要广泛运用现代高新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大力推动广播影视向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发展,进一步丰富内容.改进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10月17日,由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三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颁奖典礼启动仪式、纪录片蓝皮书《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暨第七届中国纪录片论坛在中国传媒大学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中国纪录片产业发展新征程"这个核心主题,就营运的集约化、产业的多元布局以及政策与制度展开了深入研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纪录片的叙述者就是纪录片的作者,由作者来告诉观众他的所见所闻.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军用喇叭"式纪录片、苏联和中国"形象的政论"式纪录片、概述片的解说词天马行空大而无当,画面支离破碎、毫不相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让许多观众望而生厌.由创作者充当叙述者的纪录片,走入了由"意识"充当叙述者的死胡同.  相似文献   

14.
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北京广播电视局.北京广播影视集团承办的2004年北京国际广播电视周于2004年5月14日至17日举行。这也是北京举办的第十次国际广播电视周。  相似文献   

15.
16.
纪录片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在国际上,纪录片的商业化早已成气候.中国的纪录片行业起步较晚,然而近几年来,开始提速发展,从2010年原国家广电总局《关于加快纪录片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这一标志性政策的出台,到后来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扶持资金的出台与落实,从《舌尖上的中国》这一现象级作品的传播到2016年中国纪录片市场的50多亿收入来看,中国纪录片在"冷静"了多时之后,先后迎来"春天"、走进"盛夏",热度前所未有.行业的进步往往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市场的繁荣,也离不开将各方资源连接起来的"好平台"助力.2016年12月12日-15日, 2016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召开,《传媒》作为受邀媒体持续关注,笔者连续两届参与报道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一直对其集政府背景和国际化的运作模式以及高度市场化的平台属性于一体而深感好奇.这个平台是如何运作的?中国纪录片行业的发展又需要怎样的"好平台"?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常务办公室副秘书长张鹂.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十八大精神的学习和理解,总结21年来CCBN走过的路程,对CCBN在展览展示、学术交流、国际合作等方面的全方位介绍,阐述了CCBN对于中国广播影视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结合目前的行业发展趋势和CCBN自身特点,对CCBN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使CCBN向着更加专业化、品牌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地为中国广播影视发展提供助力、做好服务。  相似文献   

18.
段宇锋  寇功杰 《情报学报》2008,27(2):285-294
本研究以维普期刊论文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利用专用软件分析1990年至2005年间我国情报学核心期刊所载文献的学科分布和主题的变化,得到四点结论:①情报学的研究对象和学科定位等是情报学界最关心的论题;②情报检索一直是情报学的主要研究领域;③企业是情报学应用研究的主体;④信息资源观的形成是情报学取得的最显著的成就.并进一步指出,情报学研究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①研究内容过于集中,各领域发展严重失衡;②长期悬而未决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争是情报学发展最大的隐患;③情报学的应用研究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9.
20.
由北京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古籍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联合主办的“中国古典文献学及中国学术的总体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纪念顾廷龙先生诞辰101周年”,于2005年11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次会议是在教育部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会员鼎力支持下召开的2005年度中国古文献学界的一次学术盛会。来自中国大陆、台湾、香港,以及日本的众多大学、图书馆、出版社的60余位古文献学专家学者,围绕中国古文献学及中国学术的宏观与个案研究、20世纪中国古文献学发展历程、海外中国古文献收藏,以及顾廷龙先生的古文献学成就和贡献等议题,报告了各自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展开充分、热烈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