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成仁在铁岭百货商店当了15年出库员,被称为“老黄牛”。他每年用手推车为商店拉进价值150万元的上百吨商品。为了进货及时,常常是一天跑好几处库房,拉车30多里路,从早到晚汗水不干。遇到雨天,他宁愿挨浇,也把雨衣盖在商品上。商店领导说“:老张啊,买台汽车进货吧。”他说:“汽车费用太高了,我拉车省事省钱。”有一段时间他临时到县百货公司工作,铁岭百货商店就挂了一套马车,雇人运货。他回来后,执意卖掉马车,自己继续拉车。他当了商店副主任后仍然兼出库员,照样拉车进货。他拉车15年,为商店节省运费开支3万多元,没错一次货,没损失一件商品…  相似文献   

2.
知识林     
要给评论员一点“特权” 人民日报社长邵华泽著有《同研究生谈新闻评论》一书,书的第12页有这样一段话:“从工作需要出发,评论员要看一些重要文件,要参加一些重要会议,否则他们不了解中央精神,怎么能够写出体现中央要求和部署的评论?我到中央去开会,回来后首先想到的是要找分管评论的副总编和评论部主任,……那些同写评论的有关文件,可能有些副总编还不能马上看,评论部主任可以先看,中央的精神和意图要先告诉他。”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评论部拥有一项“特权”,就是先了解中央精神和意图的权利。 可是,据了解,不…  相似文献   

3.
对农宣传同整个宣传工作一样,往往总是从某一具体、微观的事物落笔。但是从文化自觉的高度讲,要使微观报道具有宏观的意义,就必须从宏观的把握、思考和谋划之中,去发现、审视和报道微观。因此,新闻报道既要低头拉车,更要抬头看路;既要接地气,更要通  相似文献   

4.
记者部落     
改革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改革是没有退路的。从最早经历工业经济体制改革的阵痛,到置身于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大潮,她始终抱着这样一个坚定的信念。请看《陈夷茁:改革无退路》。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很多行业,很多成功的企业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采取先做市场或者渠道、后做产品的策略,蒙牛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  相似文献   

6.
俗话说:“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好题一半文”。读者拿到报纸,首先是“扫瞄”各版的标题,要看什么,先看什么,首先取决于标题。标题是报纸给予每个读者的“第一印象”。常有这样的事,某些报道内容本不错,但由于标题处理的不好,而使读者失之交臂。  相似文献   

7.
正教育出版人有着既能脚踏实地、又会仰望星空的优良传统,在变革凶猛的今天,理应积极求变,在变中求胜、求发展,若是只顾低头拉车,不管抬头看路,走着走着,很可能就会发现没有去路了。在我国,现代意义上的教育出版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教育出版为国为民做出的贡献之大有目共睹。但历史老人是残酷无情的,他在将一件  相似文献   

8.
以往读书多半是从头读起,唯独这本书,我是先看结尾再看开头的。为什么这样说呢?事情还得从头写起。  相似文献   

9.
《蒙牛内幕》出版后,受到企业界和文化界的广泛欢迎。特别是其中的"蒙牛模式·成就领袖企业的25个法则",被誉为"精华中的精华"。但由于篇幅所限,原著中的"蒙牛模式"较为简约,也不能完全阐释蒙牛制胜之道。于是,便有了现在这本专论企业通用法则的新书——《蒙牛方法论》。  相似文献   

10.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从"决算书"中读取必要的信息,可以把握公司的经营状况。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不少工薪族有这样的经历:阅读"决算书"还要先看专业书,看了专业书再看"决算书",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宝岛增刊》总编辑松下光志,也是工薪阶层的成员之一。他编辑制作  相似文献   

11.
这“三关”就是家庭关、名利地位关。生命危险关。先说家庭这一关吧。人到而立之年,可以说是最难熬的年头,上有老,下有小。可是,从事新闻通讯工作,有时一干就得连轴转,家庭的事常抛得一干二净。记得有一次,我们县有一名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刘宏斌在向麦田运粪,拉车的马受惊狂奔,为了保护路边  相似文献   

12.
把标题做美     
现代社会,工作和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读报时常常是先看标题,再读正文.在编辑部经常会发生这样的对话,"今天的报纸你看了吗?""没细看,就是看了看标题."  相似文献   

13.
吴倩 《报林求索》2012,(1):172-172
<正>牛奶保质期越短越好,越原始的,才越健康。超市里有保质期3天的鲜奶,这种奶随买随喝,为了健康,我们不能图省事,对不?凑个热闹,也来说说"喝奶"的事情。最近蒙牛出了事,网上炸开了锅。唾弃谩骂者有之,理性分析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推波助澜者有之,唯独缺真正解决问题的。有人说搞死蒙牛,关键问题是,搞死蒙牛有用吗?一个蒙牛倒下去,千百个蒙牛站起来。更何况蒙牛有问题,谁敢保证伊利没问题光明没  相似文献   

14.
檀梅 《新闻实践》2008,(7):9-11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多少回,我们曾为这样的诗句潸然泪下;"到那个时候/我请你伫立窗口向远方眺望/或许你能发现我的目光/虽然很遥远,但它正在向你凝视/到那个时候/我请你在春天远足去/或许你能遇上我/我们一起看漫天碧绿看河水流淌"——多少回,我们怀着这样的情感在后方守望;  相似文献   

15.
我从1999年开始就同蒙牛打交道,曾在蒙牛的食堂吃饭的时候遇到了当时的蒙牛高层孙先红,我们一见如故,相谈甚欢。当我们成为朋友后,做事时为对方着想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尤其是某些突发事件出现时,与这个朋友的交流会使事情变得特别简单。  相似文献   

16.
“同志,麻烦帮我查一下迁移证存根。”一个女人的声音,我顺着声音看去.一副渴求的眼神出现在眼前。我忙着向她索取相关证件:一看,吓了一跳,身份证除人头像外,什么都不清楚,户口簿上的名字据说还是她自己填上去的,她说她这是第五次到档案局。大热的天,先帮着查查看,我这样想着。  相似文献   

17.
被算计的读书人 章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世所共知,本文只就先生的日常生活略为介绍:先生是一个赋性恢弘而有远略的人.他论政,论学,固然头头是道,但对于一些细微末节,甚至自己的饮食起居,却又毫不经意.他晚年寓居上海,后因事到苏州.有人劝他就在苏州住家,并且介绍他买一所房子.那所房子在侍其巷,只有前面一幢是楼房,院子里栽了几棵树.他走去一看,就很满意说:"还有楼."看见树又说:"还有树."后面也不再看,就和人家议价.人家看他这样满意,向他索一万五千元.这在当时已是超过时价很多,本有还价的余地.不料先生非但不还价,竟付出一万七千元成交.等到章夫人晓得赶来看时,一切手续业已办妥,房子竟不能住!要卖,原价已经很高,绝对卖不出,租也租不上价,结果只有空着,雇人看守,另在锦帆路筑一新屋.  相似文献   

18.
我曾经听到这样的传闻:编辑根本不看群众来稿,寄到编辑部的稿件,不拆信封就处理掉了.有人说得更邪乎:来稿都堆到一边,没人看,最后用铁锨铲进麻袋,直接送到造纸厂……. 我不知道这样的传闻有什么根据.也不敢说这样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但是,对于大多数编辑来说,实在冤枉。恰恰相反,做编辑的,特别是文字编辑,整天打交道的就是稿子,年年月月,从不间断,究竟看过多少稿子,无法统计,用“成千上  相似文献   

19.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有的风景怎么看都看不够,有的书读多少遍都觉得没有读透,有的人也是这样,会让你觉得读她千遍也不厌倦。李清照就是这样的一片风景、一本书和一个人。  相似文献   

20.
对于工薪阶层来说,从“决算书”中读取必要的信息,可以把握公司的经营状况。然而,要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不少工薪族有这样的经历:阅读“决算书”还要先看专业书,看了专业书再看“决算书”,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宝岛增刊》总编辑松下光志,也是工薪阶层的成员之一。他编辑制作《就连我都觉得是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决算书》,是把自身放在读者的位置上,从读者想读什么书的角度出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