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伊夫林·沃(1903-1966), 出生于英国汉普斯特(伦敦西北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亲是著名的查普曼出版公司的高级编辑,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和批评家,以<丁尼生传>闻名.沃的童年是在父亲充满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名著朗读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2.
李果 《世界文化》2010,(11):26-27
伊夫林.沃(1903—1966),出生于英国汉普斯特(伦敦西北区)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亲是著名的查普曼出版公司的高级编辑,又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作家和批评家,以《丁尼生传》闻名。沃的童年是在父亲充满节奏感和音乐美的名著朗读中度过的。  相似文献   

3.
栗子 《华夏文化》2005,(1):28-30
为帮助读者阅读我国古代文化名著,本刊今后将陆续刊登简明扼要的“名著介绍”,要求准确、清楚、抓住要点、容易理解。本期发表栗子的《怎样读<孟子>》,请读者反正。  相似文献   

4.
我的一位同事到永平采访回来,告诉我一个不幸的消息:在五月端午节这天,青年作家、诗人杨会昌驾车从下关返回永平的途中不幸出事,他随风而去,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我的心中一阵颤栗,会昌呀会昌,多么好的一个人,怎么就这么说走就走了!我为大理文坛失去一位得力的干将而扼腕,为自己失去一位好朋友而痛心……  相似文献   

5.
蝴蝶情结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当代著名俄裔美籍作家,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因有富裕的家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时,就可以用英文熟练表达,5岁时开始学习法文,到15岁时,他已经阅读了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并且用英文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用法文阅读了福楼拜的全部作品,另外还有数百本其它书籍.  相似文献   

6.
正"生活从阅读开始"是傈僳族作家杨泽文的散文随笔新著《面朝文字的沧海》中的一句话。虽然这本散文随笔集也收入了一些作家反映乡村大自然和人文民风的美好纯朴以及四海旅痕的作品,但从书名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主要以阅读为题材的散文随笔集,是一本书写作家的读书生活、呈现作家的阅读经历、反映作家阅读中的感悟、快乐和阅读给他人生带来变化的一本书。对于泽文来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下半年,青年作家冯唐重译泰戈尔名著《飞鸟集》,引起了文学界和翻译界的极大争议,经典作品翻译问题再度成为业界的热点话题。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人们对翻译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人们不仅要求译文优美流畅,更要求译文能尽可能地完整、准确地传达原作特有的文化意象。否则,无论多么好的译文,如果失落了甚至歪曲了原文的文化意象,就会使读者感到美中不足,有遗珠之憾,有时还会使读者产生错误的印象。比如,一位唐诗的英译者在翻译被蘅塘退士誉为"千古丽句"的李白的诗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时,把这句诗译  相似文献   

8.
欧内斯特·海明威是一个长篇小说家,也以短篇小说见长。他是本世纪美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那简洁、洗练的文体广为其他作家所效法,他的那些以大无畏精神面对悲剧的故事为一代又一代的新人反复阅读。  相似文献   

9.
李智红是云南著名彝族青年作家和大理青年作家群中的重要成员。笔者在阅读其散文集《布衣滇西》的过程中,感到在<正>其文化意识、价值趋向上有着强烈的生态文化意识,体现出了对原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一种美妙的体验.尤其是阅读人类思想史上的大师们的文章,文本与人格的交融,就支撑起了人类思想情感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与智者交流,那学识的、诗意的、智慧的、创造的思维之花,引领我们参与人生的阅历和生命的体验,使我们通过文本来实现人文精神的体悟与捍卫,那该是多么美妙的精神享受啊!  相似文献   

11.
外媒导读     
张楠 《世界文化》2015,(1):64-65
阅读也有"性别歧视"读者更喜同性别作家根据一项来自英国的最新调查,大多数的英国人在阅读时喜欢选择他们同性别作家的作品来读,而对于异性作家的作品则很少涉猎。在参与调查的4万人里,阅读性别分化的倾向非常明显。在当年男士最喜爱的50部作品中,男性作者的比例占到了90%。反之,在女性群体中的调查结果也是相同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调查,是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女性作家的创作。根据最近来自美国的统计,在当今文学出版界  相似文献   

12.
朝鲜汉文学,作为汉字文化圈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研究者对其关注已久。近十年来,国内研究者在前人成果基础上,大致形成传播与影响之文类研究、传播与影响之母题个案研究、传播与影响之文本内结构元素研究等三大版块,成绩斐然。但相关研究亦存在不足,如名著研究拥挤、"X+Y"模式与有意误读等,可以视为国内某些文本研究传统流弊的延续,有引起足够关注与适度调整的必要。  相似文献   

13.
正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一位出生在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他被誉为欧洲文坛的"怪才",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宗师和探险者。卡夫卡的作品如今已经成为现代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多、争议也最多的作品。作为一个西方作家,卡夫卡却特别钟情于中国文化,他曾经说自己就是一个中国人。卡夫卡的一生大致经历了想象中国、阅读中国、描绘中国和创作中国这一过程,这在西方作家中虽然不能说是绝无仅有的,至少可以说是非常独特的、难能  相似文献   

14.
走近卡夫卡     
正作为一个一生绝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布拉格,用德语写作的犹太作家,卡夫卡的声誉和影响已越来越大,人们纷纷以各种方式阅读他、理解他、认识他、阐释他。走近卡夫卡的方式很多,我们可以阅读他的作品,阅读他的传记和研究资料,或者阅读他同时代的亲朋好友的描述和记载,当然,也可以千里迢迢来到布拉格,沿着卡夫卡成长、生活和工作的足迹,探访他活动的痕迹和精神变化的轨迹。比较而言,最后一种方式也许最为直接,  相似文献   

15.
这是罗曼·罗兰的名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开头部分中的一段描写,说明幼年的克利斯朵夫没有一个跟他玩的朋友,只好形影孤单地独自玩耍,而这正是作家自己童年时代的写照。罗兰自幼患支气管炎,是个病魔缠身,孱弱的孩子。待到他长大成人之后,童年时孤独寡欢的情景仍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心中。罗曼·罗兰于1866年1月29日出生在法国中部的小镇克拉姆西。这地方四周群山环抱,有郁郁葱葱的森林和阡陌纵横的田  相似文献   

16.
孙慧娟 《世界文化》2009,(3):45-46,52
弗拉迪米尔·纳博科夫(1899-1977),当代著名俄裔美籍作家,出生于俄国圣彼得堡一个贵族家庭,因有富裕的家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3岁时,就可以用英文熟练表达,5岁时开始学习法文,到15岁时,他已经阅读了托尔斯泰的全部作品,并且用英文阅读了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用法文阅读了福楼拜的全部作品,另外还有数百本其它书籍。7岁那年,他继承父亲收集蝴蝶标本的爱好开始着迷于捕蝶,终身不弃,  相似文献   

17.
<正>1942年2月22日,奥地利著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巴西里约热内卢郊区的寓所内,和他的第二任妻子携手走向天堂,离开了这个令他心碎神伤的世界。在他去世后,巴西总统亲自下令为这位文学大师举行国葬。作为享誉世界的文豪,茨威格除了创作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小说名著外,还创作了《人类群星闪耀时》《昨日的世界》等16部传记作品—由于他在传记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  相似文献   

18.
把别的作家名著中的人物作为自己小说中的人物来描写,这似乎是个很奇怪的想法,但是,琼·里斯(Jean Rhys,1890—1979)用此法写的《辽阔的藻海》却非常成功,以致她的一些早期作品一再重版,至今仍很受欢迎。乔·汉布罗克对这部小说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9.
从提出问题到得出结论,作者在一篇学术论文中为读者展现的,应该是一个思辩的论证过程。这一过程技术上的关键一环,在于组织论据。因为不管问题多么复杂,论点多么高明,结论多么美妙,读者最终要作者交代的.是他“自圆其说”的依据何在。此即古人所说的,发议论须“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换成现代证据学更为精确的语言,“有故”就是满足了论据的基于事实的真实(或真理)性;  相似文献   

20.
平凹先生写商州的散文,以其简约而潇洒的文字,明显的秦腔秦调,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最近读了他的新著<怀念狼>,除了找回了读他商州散文时的那种感觉外,还加进了一种新的认识,那就是洗尽铅华的朴实.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作家,他仍然用一种道地的中国西部陕西高原特有的民族语言在写作,在叙事过程中有时还有意(抑或是无意?)表现出一种笨拙,但这种笨拙反而拉近了读者.我们感觉到走进了作家想要表现的那个世界,而不是在听一个都市作家用作家特有的语言在叙述故事.他是文人群中用"狼"的语言在写作的作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