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河水害为时已久,它是中国长期贫困落后的病根之一。“圣人出,黄河清”表达了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崇高愿望。古往今来,立志根治黄河的仁人志士何止万千;论述根治黄河的文字浩如烟海;不知耗费了多少人力、物力、财力。然而,却没有一个朝代把它根治好。解放以后,党和政府对治黄十分重视,也确实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但是,三十年来,黄河的泥沙却有增无减。美国《公元2000年全球情况报告》主编巴尼博士坦率地指出:“黄河流的不是泥沙,是中华民族的‘血液’,它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大动脉出血”。根据张维邦先生《试论黄土高原的治理方针》一文的资料,黄河年平均输沙量已从解放初的13.6亿吨上升为16.2亿吨(陕县站)。这就是说,一方面大动脉仍在出血,黄土高原面黄肌瘦;一方面是滚滚黄汤严重地威胁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难道黄河无法根治  相似文献   

2.
《治黄科技信息》2006,(3):13-14
2006年作为“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开局之年,为了开好局,起好步,黄委近日专门下发文件,明确提出近期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维持黄河健康生命”新理念,按照“先粗后细”的工作思路和“突出重点、兼顾一般”的工作原则,以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重点区域、沟道拦沙工程为重点措施,抓好黄河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以建设黄土高原不同类型小流域水土流失预报数学模型为目标、模型黄土高原为平台,抓好水土流失规律研究。为减少入黄泥沙,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宴觋区域料会和谐发展的总体目标而努力。  相似文献   

3.
黄河趣闻     
启荣 《小学生导读》2011,(12):38-39
年年在长黄河的年龄已有六七十万岁了,比长江还大几岁。但是,它一点不显老,仍然朝气蓬勃,生机旺盛,并且年年都在长身体,一年要长六七百米哩。黄河为什么会长呢?这是因为,黄河每年从黄土高原搬运泥沙16亿吨,一部分丢在下游河道中,大部分则要送入海洋。  相似文献   

4.
黄河涨上天怎么办?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时,每年携带约16亿吨的泥沙进入下游。如果将这些泥沙堆成宽高各1米的沙堆,其长可以绕地球27圈由于下游地势平缓且沙多水少,泥沙难以全部排入海洋,其中约有4亿吨留在下游河床上,使黄河河床以每年平均10厘米的速度抬升。目前下游近800千米的河床高出地面4至米,形成举世闻名的“地上悬河”。在新乡市、开封市、济南市等地,黄河河床分别高出地面5至20米。河床上抬,大堤越筑越高,水位也随之增高,水压随之增大,防洪风险也越来越大。历史上黄河两岸的深重灾难,几乎皆源于此。史料记…  相似文献   

5.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五千年的中华文明,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在这里繁衍生息。由于自然环境本身的变化以及人们为求生存不断地改造着周围的自然界,在全新世以来约一万年的时间里,中国辽阔土地上的自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黄河的变化更大,并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一、黄河改道简介古代黄河叫河,大约在汉朝时开始叫黄河。黄河全长5454公里,流域面积1752443平方公里。中游流经黄土高原,土质疏松,雨量集中,水土流失严重,最高时一年携带泥沙33亿吨。若按年平均含沙量16亿吨算,每天动用4…  相似文献   

6.
一向以为,古人是很不讲环保的。譬如我们熟悉的黄河, 如今早已经成为了地上河。几百年来,黄河决堤曾给 黄河中下游的人民带来过无数的灾难。究其原由,是黄河流经黄土高原的时候,将大量的泥沙带向了中下游,日积月累形成了我们今天的局面。看起来黄土高原该是罪魁祸首了。但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 ,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脉合拉达合泽山东麓的约古宗列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摇篮 ,人称母亲河。“黄河”之名称是因该河流经黄土高原 ,携带大量泥沙 ,水色尚黄而得名。在历史文献中 ,黄河有多种不同名称的记载 ,它们从不同层面反映了人们对黄河的理解和认识。春秋以前 ,并无“黄河”这一名称 ,说明黄河并非天然是黄色 ,而是因其流域植被被不断破坏所致。文献记载此前的黄河 ,多以“河”或“河水”名之。古文献《山海经》中记载 :“夸父与日逐走 ,入日。渴欲得饮 ,饮于河、渭 ,河、渭不足 ,北饮大泽。未至 ,道渴而…  相似文献   

8.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古代的《山海经》、《水经注》等书皆称它为“河”。因它的中下游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区,有无定河、沁河等支流挟带大量泥沙汇入,使河水呈黄色,故名黄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世界四大文明之一的“黄河文明”就是以黄河流域为主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9.
《治黄科技信息》2005,(2):15-16
黄河网报道淤积在黄河下游河道里,水流冲不走、搬不动的粗颗粒泥沙主要来自哪里?经过黄委多个部门的协同攻关,3月29日,黄委成功破解出了对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淤积抬高影响最大,粒径大于0.1mm,且粗泥沙输沙模数为每平方公里1400t以上的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该区域位于黄土高原地区的窟野河、皇甫川等9条黄河重点支流流域内,面积为1.88万km^2。此举将实现水土保持与黄河河道减淤的有机结合,使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目标更加明确,措施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有许多民谣与诗句,从不同角度描绘了我国各地的地理特征,融趣味性、知识性、形象化于一体。“一碗水,半碗泥”——形象地描绘了黄河含泥沙量之大。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一条大河。根据记载,黄河长年平均含沙量每立方米水中高达三十七公斤,暴雨时超过六百公斤。黄河每年输往下游的泥沙约十六亿吨,占全国外流河总输沙量的百分之六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北方大地常被称作“黑土地”与“黄土地”。这里分布着以肥沃的黑土著称的东北平原,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由黄河、海河、淮河所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华北平原,是我国耕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是一条多泥沙河流,泥沙淤积是黄河下游洪水危害的根本原因。黄河的大量泥沙淤积,一方面构造了广阔的黄淮海大平原,成为历史上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中心地带,另一方面在流经平原地区淤积形成的悬河状态,历史上曾给两岸人民带来了严重的洪水灾害。由于泥砂问题,黄河成为世界上最复杂最难治理的河流,泥沙处理一直是黄河治理的重中之重。近几年来,对黄河泥砂治理进行理论研究的课题已有许多,但结合黄河泥砂的经济利用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9600 000km~2的大地上,除历史上为防御外敌入侵而修筑的闻名世界的万里长城外。还存在着几处人类与自然抗争而修筑的长城。 “水上长城”— 黄河大堤。黄河是世界上含量沙最多的河流,从黄土高原每年携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10~8t,其中约有2×10~8t在下游的河道沉积,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升而成“悬河”,历史上曾有“三年两决口”而形  相似文献   

14.
一、热点概览 我国北方大地常被称作“黑土地”与“黄土地”。这里分布着以肥沃的黑土著称的东北平原,土层深厚的黄土高原,由黄河、海河、淮河所携带的泥沙冲积而成的华北平原,是我国耕作业比较发达的地区。 黄河流域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古文化遗址遍布大河上下,北宋以前历代王朝几乎都在黄河流域建都。按传统朝代计算,在黄河流域建都的时间长达3300多年,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黄河  相似文献   

15.
新华网2005年1月4日:我国计划投资830亿元,在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地区“拦沙造田”。根据相关规划,到2020年,我国将在黄土高原建设淤地坝16.3万座,拦截泥沙400亿吨,淤地造田750万亩。  相似文献   

16.
莱州湾是渤海的三大海湾之一。从古至今,莱州湾的鲐鱼资源变动就十分明显,显著特征是时有时无。其主要原因为鲐鱼不适宜在浑浊的海水里生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导致了黄河泥沙含量的提高,而黄河注入到渤海中则影响了莱州湾海水的透明度。近几十年来,莱州湾还受到了沿岸的工业污染和地上河流的陆源污染,这使得莱州湾的海洋环境更加恶化。现如今,多种因素交织导致鲐鱼基本上在莱州湾消失了。  相似文献   

17.
多学科的相互阐发,融会贯通,是学生理解知识,深化知识的好方法。兹以自然界的生态平衡这一知识在小学各学科中相互渗透,相互阐发为例,说明如下:在小学《自然》第三册《水·土·植物·人》一文中,描述了土壤、植物、水分和人的密切关系。强调了维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而小学四年级《地理》上册的《黄土高原》和《黄河》两文中又为《自然》补述了“黄土高原”上生态失调后的景况。根据学者考证,古代的黄土高原地区遍布着森林和草地。后来由于森林和草地的不断破坏,地面缺乏植被保护,大量泥沙随水涌入江河,就汇聚成现今的“黄河”。  相似文献   

18.
《治黄科技信息》2004,(3):12-13
在2004年5月14日在甘肃西峰召开的“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及监测工作会议上获悉,黄河上中游管理局为了加快“模型黄河”建设步伐,正式启动“模型黄土高原”建设工作,是按照水利部批复的《“模型黄河”工程规划》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河小北干流放淤是新时期黄委在解决黄河泥沙问题上的一个战略构想,是“维持黄河健康生命”理论框架内又一伟大实践。其对于减少小浪底入库泥沙,降低潼关高程,减缓下游河道淤积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土高原地区历史上自然条件很好,塬面宽阔平坦,沟壑很少,土壤肥沃,林草丰茂。因此,它成为我们民族的摇篮,农业生产的发祥地。但由于历代对自然资源的破坏,目前的黄土高原是荒山秃岭,千沟万壑,水土流失严重,气候变坏,生产条件恶化,生产水平低,其恶果也影响到黄河下游。正如美国专家巴尔尼博士指出的。黄河流的不是泥沙,而是中华民族的血液,这绝不是微血管破裂,而是动脉出血。因此,综合治理黄土高原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其自然资源,对改变大西北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对根治黄河,开发其水利资源,以及对黄河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建设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全局的大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