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探索烤烟中醇、酮两类致香物质质量分数形成的影响因素,在云南省昆明、保山、红河、文山和曲靖等5个烟区,以种植区域、土壤质地和海拔范围3种生态因子为基调进行采样,采用同时蒸馏萃取法、内标法和气—质谱联用分析技术,对K326烟叶中酮、醇两类致香物质组分及其质量分数进行探索.结果表明:1)植烟区域是影响醇、酮质量分数及其总量的主要因素,5个区域中以保山最有利于K326烟叶醇、酮两类致香成分的形成,而其余4个区域差异不大.2)从土壤质地来看,中壤土最有利于烟叶中酮类致香成分的形成,轻粘土和重壤土次之,而醇类物质几乎不受土壤质地的影响.3)从海拔范围来看,海拔1500~1800 m范围比较有利于烟叶醇、酮类致香物质的形成,而海拔1100 ~ 1500m或1800 ~2300m的范围次之.  相似文献   

2.
采用近代先进检测手段对云南省昆明、曲靖、保山三大主产烟区2007年生产的200个初烤烟叶样品(B2F,C3F两个主要等级)同时进行了致香成分检测评价和评吸质量评定,并且在烟叶评价中应用了SPSS12.0优化统计软件研究了烟叶中各类致香物质间的相关性及烟叶感官质量评吸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烟叶各类致香成分之间具有很强的正相关;烟叶各个评吸质量指标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其中烟叶香气质的各项指标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而刺激性则与其他指标的关联度不大;烟叶致香成分和评吸质量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应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云南、泰国、土耳其3个产区香料烟烟叶进行致香成分测定,并着重对其有机酸含量、赖百当类降解产物、西柏烷类化合物、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及其它香味物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云南香料烟致香物质主要是赖百当类、有机酸类、类西柏烷类;土耳其香料烟致香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酯类;泰国香料烟致香物质主要是有机酸类、赖百当类.各产区香料烟其它致香物质也表现出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4.
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与栽培措施下,K326品种栽培在红紫泥田与鸡粪土田中,所产烟叶各类重要致香成分呈现明显差异.种植在红紫泥田中所产烟叶的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物、非挥发性有机酸、美拉德反应产物、主要潜香物质及茄酮、苯乙醛、吲哚等的含量及其所占各类总量的比例均明显高于在鸡粪土田中所产烟叶;新植二稀、多酚类物质变化不大,半挥发性有机酸有所下降.结果表明,土壤种类能影响烤烟致香成分,红紫泥田更有利于K326香气品质的显露.  相似文献   

5.
实验共进行了云烟3个品种,3种施肥条件下九份样品的香气物质分析,测定出12类50种成分。其中烃类13种;酮10种;N-杂环化合物7种;酯4种;醇4种;呋喃3种;酸、酚各2种;酸杆、硝基化合物及胺类各一种。对于其中含量较大的香味物质了相对量的比较。从5g/株,8g/株和11g/株(氮)改变3种施肥量,观察主要香气成分含量的变化,并与评吸结果的香吃味进行相关分析,找出同品种不同施肥量及相同施肥条件不同品种间主要香味物质的差异;为选择优良品种,改善栽培条件,提高云烟品质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KRK22,KRK26,KRK23,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5个烤烟品种叶绿素含量、类胡萝卜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现蕾后整个发育过程中,KRK26叶绿素平均含量整体最高,与其余4个品种之间存在显著差异.KRK22,KRK23,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叶绿素平均含量差异不显著,比较而言云烟87和红花大金元叶绿素在现蕾后降解速度较快.2.津巴布韦引进品种的上部烟叶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较高;对于中部烟叶,红花大金元和KRK26的类胡萝卜素含量较高,其次为KRK23和KRK22,云烟87最低.3.KRK26品种的硝酸还原酶活性在现蕾后整个过程中相对较高,随生育期的推进其活性下降速度较慢,后期氮代谢强度高于其它品种.  相似文献   

7.
2012年针对不同施氮水平对烤烟产质量的影响,将云烟87在梁河县曩宋乡进行夏烟早植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纯氮60—90kg/hm2团棵期后表现出脱肥,中上部叶开片差,叶片小、薄,叶片衰老快,烤出的烟叶多为柠檬色,单叶质量较小,产量、产值、均价低;施纯氮120—150kg/hm2叶色为浓绿色,上部烟叶开片较好,叶片厚度适中,烤出的烟叶多为桔黄色,单叶质量较大,产量、产值、均价高于当地大田生产;施纯氮150kg/hm2成熟期延迟.施氮水平对总糖、还原糖、两糖差、糖碱比有一定影响,对钾、氯、烟碱影响不大.研究证实,在当地自然环境与栽培技术下,云烟87夏烟早植施纯氮120kg/hm2为宜.海拔1000m以上,地下水位较高或土壤肥力偏低的田块可施纯氮135ke/hm2.  相似文献   

8.
2007-2009年通过对烟叶差异化的综合分析研究,差异化原料核心基地所产烟叶的内在化学成分、感官质量和致香成分均好于非差异化基地上所产烟叶.烟叶的感官质量与化学成分含量符合云南中烟工业标准,工业可用性高,是具有品种和生态双重特色的差异化烟叶,可供云产一、二类特色卷烟的原料需求.近红外检测技术可用于烟叶收购时的内在质量检测,所建数据库能为叶组配方设计提供理论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9.
白花烤烟新品系大理一号(DL01)的特征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L01是大理州烟草公司烟叶技术中心种子站于2001年在弥渡县新街镇的云烟85良种田中选育出的变异株,经培育而成的烤烟新品系,其花色纯白.与当地主栽品种K326相比,DL01的苗期生长势、抗病性、产量、产值、外观质量、上等烟比例、烘烤特性、色素含量及年度间的稳定性等9个方面,均优于K326,具有更加优良的特性,值得生产中试用.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洛宁烤烟中性致香物质状况及其土壤养分影响因素,以洛宁烤烟及对应土壤为材料,采用对比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洛宁烟区中性致香物质含量状况及其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结果表明:(1)洛宁烤烟苯丙氨酸类降解产物、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新植二烯、总量高于津巴布韦烤烟,其中类西柏烷类较高,类胡萝卜素类降解产物相对较低;(2)土壤养分中速效钾含量对棕色化反应产物、类西柏烷类降解产物、总量影响最大;速效磷对苯丙氨酸类产物含量、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影响最大;有效锌对新植二烯含量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和顶空分离前处理方法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研究了白肋烟不同部位叶挥发性香味物质成分及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检出82种成分中,共有成分77种,异有成分5种,成分和含量酮类〉醛类〉醇类〉氮杂环类〉其它类〉酯类〉酚类.不同部位间有明显差异,成分和含量均为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类胡萝卜素类、西柏烷类及苯丙氨酸降解及转化的产物占总含量的57.81%-74.06%,其中前二者的含量是中部叶〉上部叶〉下部叶,后者又是上部叶〉中部叶〉下部叶.11种含量较高的重要香味物质的总量中部叶〉下部叶〉上部叶.综合结果分析,下部叶香气特征不及中、上部叶,中部叶香气品质要比上部叶好.  相似文献   

12.
阴香叶挥发性物质的GC/M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SPME)吸附采集阴香叶的挥发性物质,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从阴香叶中鉴定出39种化学物质,占挥发性物质总量的98.48%,其主要挥发性物质为龙脑(19.68%)、桉树脑(10.49%)、乙酸双环【2.2.1】庚-2-基酯(9.65%)、α-蒎烯(7.36%)、D-柠檬烯(6.45%)、石竹烯(5.80%)等,这些物质的共同作用形成了阴香叶特殊的香味.  相似文献   

13.
两种方法提取生姜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用水蒸汽蒸馏萃取法和同时蒸馏萃取法提取姜科植物生姜中的挥发性物质,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其挥发性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分别分离并确定出28种和22种化学成分,分别占总挥发油总检出量的98.24%和97.99%。结果表明:生姜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是萜类化合物β-水芹烯、茨烯、冰片、柠檬醛、姜烯等.  相似文献   

14.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技术(HS-SPME)提取3种不同制作工艺的铁观音茶中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从正炒工艺加工的铁观音茶中鉴定出8种化合物,消青工艺加工的铁观音茶中鉴定出7种化合物,拖酸工艺加工的青茶中鉴定出10种化合物.  相似文献   

15.
千山侧柏叶挥发性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报道了用水蒸气蒸馏-萃取法提取千山侧柏叶中挥发性物质,测得提取的千山侧柏叶挥发油含量为2.0%。用GC/MS法从千山侧柏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30种化学成分,占总挥发油总检出量的98.67%.用峰面积归—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16.
抗病毒草药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用蒸馏—萃取法提取金银花中挥发性物质,测得金银花挥发油的含量为2.52%,用GC/MS法从金银花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50种化学成分。用峰面积归一化法通过化学工作站数据处理系统,得出各化学成分在挥发油中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主要成分为酸类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59.76%,其次为酮类化合物占15.58%,醇类化合物占12.85%,萜类化合物占1.57%,萜类氧化物占1.32%,醛类化合物占1.74%,烷烃化合物占7.18%,共占金银花中挥发油总量的98.44%。  相似文献   

17.
云南红茶挥发性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用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云南红茶中挥发性化学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法从云南红茶挥发油中分离并确定出16种化学成分,占挥发油的相对百分含量的96.41%.其中主要成分为芳樟醇和芳樟醇氧化物,分别占29.23%和15.16%.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云南大理主栽品种红大和K326以及自选品种(系)DL01和DL02烤后烟叶的香味物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香味物质品种差异性较大,其中总香味物质、类胡萝卜素及其降解物、有机酸、潜香物质的含量DL02居首位,当地栽培具有丰富的香气物质,优于亲本红大及其它品种;DL01在美拉德反应物、西柏烷类降解物及含量高的重要香味物质等方面优于其它品种,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