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祝福》中的“画人点晴”,真可谓匠心独具,他不仅善于用人物的眼形、眼色、眼光、眼神、眼泪来表现不同的人物形象,而且还善于利用眼睛的活动来表现人物的形  相似文献   

2.
3.
点“睛”去“足”○湖南谭述良我们常常把文章中写得十分生动精彩的句子,誉之为“点睛之笔”,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给人一种美的享受;同时也把文中那些多余的话,贬之为“画蛇添足”,那些话读起来使人觉得别扭,不是滋味,无疑是弄巧反成拙了。怎样运用点睛之笔呢...  相似文献   

4.
南北朝梁代名画家张僧繇(yóu),曾经给金陵的安乐寺作过壁画,他先在壁上画好龙身,然后在眼眶里点上眼珠子,这就是“画龙点睛”的典故来源。记叙文在记人叙事的过程中,如能于最关紧要处用上精辟的词句来揭示中心也叫画龙点睛。画龙点睛是文章主旨的聚焦,是作者智慧的结晶,也是感染和激动读者的关键。一篇记叙文,倘若没有一两句光芒四射、哲理闪烁的点睛之笔,文章就会平淡无力,  相似文献   

5.
一篇优美的作文,就好像着妆的少女,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的熏陶,让人久久不忍掩卷。而一篇普通的作文,如果增加几处亮点,也好像万绿丛中几点红花,能使你的文章增色不少。那么,如何挖掘作文的亮点呢?  相似文献   

6.
<正>写作中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记叙性的文字可以通过讲述事件刻画出人物的内在品格,描写性的文字可以通过描摹外貌特征刻画出人物的外在形象。关于议论,研读名家的经典之作,我们会发现,名家常常用议论为自己的文章“点睛”,使文章因议论而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7.
董文清 《成才之路》2011,(15):30-30
孩子们玩QQ牧场游戏的时候,内中的小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尤其是"浮云神马",行空游走自如,给了我们思维空间里无限遐想。没有浮云,何来神马?或许,这就是“画睛之龙”形象的“替代”吧。  相似文献   

8.
那天,我给小班幼儿上美术课,学画小鸡。我出示了范画,问小朋友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小朋友七嘴八舌地回答:“圆圆的头、圆圆的身子”,“一个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脚”……突然,李石灵嚷道:“不对,小鸡一只眼睛!”小朋友们默不作声。当时,我真想抓一只小鸡来,让小朋友们正面、侧面好好地看看。怎么办呢?我急中生智,先正面对着小朋友问:“你们说,老师有几只耳朵?”小朋友们齐声回答:“两只耳朵。”我侧转身子问:“那么,现在你们能看到老师几只耳朵?”小朋友一起说:“一只耳朵。”这时,贝贝喊了起来:“我知道小鸡为什么只有一只眼睛了。”……课上得很成功。这堂美术课留给我的印象特别深,给了我许多启发。启发之一,要重视幼儿的提问。这堂课完全超出了我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画“龙”要重视点“睛”?吴国文作者简历黑龙江明水县人,1956年生,1976年入伍,毕业于空军政治学院,大专文化,曾任过宣传干事、政治指导员、宣传股长等职,现任沈阳军区空军政治部教育科长。1984年以来,结合工作进行思想教育艺术和领导科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材中每一单元后面都安排了综合实践活动课,整个实践活动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观察记录—反思活动的过程,最后呈现的观察日记体现了不同层次的活动体验及反思,这种有效的研究型学习给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从而提升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1.
清晨,8时26分,地铁一如既注地在既定的轨海上奔驰.  相似文献   

12.
一天,粗(cū)心的小猴打开作业本,发现本子上打了几个×,原来,他把睛写成了晴。小猴非常难过,可他怎么也没有办法区别(qūbié)这两个字。这时,晴对小猴说:猴哥哥,我是晴天的晴,晴天一定有太阳,所以我是‘日’字旁(páng)。睛在一旁插(chā)话说:  相似文献   

13.
关超 《科技文萃》2014,(12):126-131
“无论男女,衣着的颜色最好不要超过三种”,这似乎已经成为时尚界的金科玉言,而纵观近年来的各大秀场,无论复古风还是Chic风,也似乎都始终坚持着这一戒律。  相似文献   

14.
幼儿喜欢画人,但不会画人物的各种动态。怎样使他们能画人的各种姿态,提高他们绘画的兴趣呢?我使用“活动人”作教具(图一),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在教幼儿以做早操为题作画时,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正面“活动人”。幼儿可用“活动人”摆出许多做操的姿态,这样他们可以根据“活动人”的姿态再画下来。小朋友们学了这种方法,一般能画出儿童做操时的三、四种姿态,有的小朋友画了11种不同的动作,画面十分生动。教幼儿以“跳绳”为题作画时,我发给每个小朋友一个正面“活动人”和一段毛线,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描龙画凤,难在点睛。这个“收口”“点睛”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结尾。那么,怎样点好课堂结尾“龙凤之睛”呢?笔者结合全国第四届思想品德优质课例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6.
盗画人     
不好了,我的名画被盗了!抓小偷呀!随着一阵狂叫,李丽小姐披头散发地从浴室冲了出来.这时,刚巧名侦探丁丁来访.李丽小姐对丁丁说:我刚才在淋热水浴,门窗关得紧紧的.正当我穿上浴衣时,门被撞开了.我吓呆了,只从镜子里看到一张肥大通红的脸和张着的嘴,嘴里仅有几颗牙.我以为他要杀我,可是他只冲我笑了笑.  相似文献   

17.
李浩是我们班的一名“差生”,教了他几年,也没有特别的关注过他。上周一件偶然的事情,让我真正走近了他。  相似文献   

18.
19.
张晓璇 《辅导员》2011,(5):46-47
眼睛是人的心灵之窗。爱惜眼睛,等于爱惜生命。上帝曾送给我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显得美丽而又动人,我常因此沾沾自喜,快乐无比。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眼睛就开始变得有些模  相似文献   

20.
“睛”字晚出,始见汉代典籍,《说文》不收,《玉篇》:“目珠子也。”其后之字典、辞书皆承用其说,即是新版《辞源》、《辞海》也不例外,似乎“睛”的本义就是眼珠子,然验诸书证,考诸词源,似觉未安。在古代汉语中,常用“眼”表示眼珠子,《史记·刺客列传》:“因皮面决眼,自屠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