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关于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研究的角度有很多,本文的研究角度是以张幼仪的前半生经历为依据,以这位亲身经历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女人的生活变迁,来探讨近代上海社会及服饰的变迁。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角度,是因为出生在世纪之初1900年的张幼仪,生长在上海宝山县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家庭,儿时受到“三从四德”的传统训诫,险些被裹脚,遵从兄长的意愿嫁给徐志摩为妻,离婚后在德国“重生”,并且在回同后有了自己的事业,独立抚养儿子,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她的经历可以说是生活在近代社会转型期妇女的典型。  相似文献   

2.
文化作为一个广义概念,可以划分为技术体系和价值体系两大部类:技术体系表现为文化的器用层面,它是人类物质生产方式和产品的总和;价值体系表现为文化的观念层面,即人类在社会实践和意识活动中产生的价值取向、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凝聚为文化的精神内核。[1]将服饰文化纳入到这一广义范畴,它所包含的“技术”和“价值”体系,前者是指服饰本身,后者则是指服饰观念。因此,近代上海服饰的变迁,不仅是器用层面上服饰本身的变化,也是服饰观念的更替。甚至可以说,服饰观念的变化是服饰变化的深层次动力。在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交融、传统社会向现代…  相似文献   

3.
清末上海闸北地区兴办自来水公司史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组史料选自馆藏农工商部档案,反映宣统年间上海闸北地区兴办自来水公司 的过程,对研究近代上海地区市政建设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海群 《兰台世界》2017,(16):105-109
魏晋时期,服饰的形制、风格有了重大的改变。本文在全面研究魏晋时期服饰考古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魏晋时期服饰的发展轨迹和方向。通过分析影响服饰变化的诸多原因,得出魏晋时期影响服饰发展变化的主要因素:战乱、动荡的社会形态是政治因素;魏晋玄学是思想文化因素;社会大众心理变化是内在因素;胡人服饰的融入是外部动力;名人效应是偶然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5.
<申报>作为上海本埠重要的新闻媒体,其有关女性服饰讯息在当时板具代表性.<申报>关于女性服饰讯息的主要形态有服饰新闻、服饰广告和服饰评论三种,三者相辅相成,共同见证并推动了中国女性服饰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关于近代上海服饰变迁研究的角度有很多,本文的研究角度是以张幼仪的前半生经历为依据,以这位亲身经历了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期的女人的生活变迁,来探讨近代上海社会及服饰的变迁.之所以选择这个研究角度,是因为出生在世纪之初1900年的张幼仪,生长在上海宝山县一个典型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大家庭,儿时受到"三从四德"的传统训诫,险些被裹脚,遵从兄长的意愿嫁给徐志摩为妻,离婚后在德国"重生",并且在回国后有了自己的事业,独立抚养儿子,走上了自立自强的道路,她的经历可以说是生活在近代社会转型期归女的典型.  相似文献   

7.
服饰是现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意识的生动反映,具有鲜明的物质文化属性,对唐代服饰的研究始终是中外史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研究以"锁子甲"为线索和切入点,对外来文明对唐代服饰形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姜中华 《兰台世界》2014,(12):172-173
服饰是现实生活的重要内容和社会意识的生动反映,具有鲜明的物质文化属性,对唐代服饰的研究始终是中外史学界研究的重点领域之一。本研究以"锁子甲"为线索和切入点,对外来文明对唐代服饰形制的影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服饰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服饰中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交流对服饰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宋代服饰,本文针对民族文化交流对宋代服饰演变产生的影响,以及民族文化交流、服饰演变等相关的知识内容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金朝妇女服饰经历了由简至繁,由沿袭女真传统至深受汉族服饰影响的过程。皇后各等服饰刺绣与制作工艺极为复杂与精致,充分展现皇后级别的尊贵身份。宦门阶层妇女服饰亦有严格定制。平民妇女服饰并未有严格定制,庶民男女沿用女真服饰旧俗。  相似文献   

11.
1934年,蒋介石发起"新生活运动",推广于全国各地,上海相应也成立了新生活运动促进会.在这一大背景下,上海市政府定1935年为"社会建设年",是年4月初确定了本年社会建设应办理的各项大事.在这些大事中,有一项是要设立一个地方节--上海节和创作一首市歌.  相似文献   

12.
上海黑社会的产生和衰亡几乎与上海近代史相始终 ,而且它的发育和规模在中国黑社会史上是无以伦比的。因此 ,要深入研究上海近代史乃至整个中国近代史 ,就不能不花功夫探讨上海黑社会这一重大的历史课题。在上海这块宝地上 ,黑社会与帮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概念上讲两者自然不完全吻合 ,但重合的部分仍然不少。 1916年《时事新报》开辟了“上海黑幕”专栏 ,率先在大众传播媒体上曝光了上海黑社会 ,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兴趣。接着由生可编写的《青红帮黑幕》于1919年在上海出版 ,简要介绍了江浙地区特别是上海一带青帮和长江下游洪帮的情况 …  相似文献   

13.
浦江问碑     
沈坚 《档案与史学》2014,(11):60-61
去年春夏之交,细雨霏霏.表弟戴飚和我从上海专程走了趟浙江的浦江县,为的是寻觅那期待已久的历史遗迹——外公戴戟题刻、遗落一方的抗战纪念碑,而前些时候我们对此甚至还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14.
沪上杂忆     
新的历史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七日,上海解放。时我避居沪西,然亦亲见解放军官兵不扰民伤民,席地而卧在民房之前,至为感佩。军纪如此严明,焉能不打胜仗者?六月十四日,我在襄阳南路寄居处致函昔之留法同学,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之周恩来先生,向其祝贺中国革命的胜利,并汇报自一九三八年春汉口一别后的情况,请求给予学习或工作的机会。是年六月二十六日,参加北平和谈的政府首席代表张治中先生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后,我亦去信给张,向他问候并告知自己及有关留沪朋友情况,七月十八日,张复信给我,全文如下:清尘兄:六月二十八日来…  相似文献   

15.
李润波 《北京档案》2007,(10):34-36
上海精武体育会是一个民间武术社团,1909年由上海爱国富绅聘请津门大侠霍元甲一同创办,初名精武体操学校,1911年改称上海精武体操学校,1916年又改称上海精武体育会.  相似文献   

16.
早期上海电影业与上海的现代化进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作为一个现代大都市之兴起及其飞速发展,发生在十九世纪中叶中国在西方列强压迫下被迫开关以后之短短数十年间。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上海已成为中国人口最多、工商业最为发达、对外交往最为密切、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国际大都市,并可执东亚都市现代化之牛耳。近代上海之现代化进程表现出多方面的意义,向为历史学家所关注,并已成为目前中国近代史研究之热门领域之一。本文以早期上海电影业之兴起与发展为主轴,期能以其发展历程,作为讨论近代上海现代化进程之一侧面。[1]一、电影进入上海电影是我们唯一可知其确切发明年代的艺术。1895年,电…  相似文献   

17.
馆藏上海教会大学档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欧美教会在上海举办教育最初的动机是传教。由于直接传教收效甚微,促使传教士去寻找传教的其他更有效的途径。建立教会学校,就是欧美各国传教士根据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而采取的一种变通的传教手段。在一般教会学校得到较为广泛发展的基础上又诞生了教会大学。开办高校的理由为:使上海的上等阶层皈依天主教或基督教,通过他们影响普通百姓等等。因此,早期的上海教会大学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所有学生,不管是否是教徒,都必须接受天主教或基督教教义和礼仪的严厉约束,大多数学校要求学生每年起码修习一门宗教课程,宗教课程是早期的沪江大学、圣…  相似文献   

18.
与时俱进的上海图书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21世纪,作为世界级城市的图书馆,如何将体现时代特征、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战略思想与“以人为本”,“数字图书馆”,“中心图书馆”以及“网络图书馆”的现代图书馆理念相结合,探索图书馆与时俱进,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文作者从战略发展的高度以理性思考与工作实务相结合的方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讨,并辅以上海图书馆的操作实例。  相似文献   

19.
18 4 3年上海开埠以后 ,成为“中国的大熔炉”、“远东的门户”,到上海去 !来自世界各地的淘金者 ,来自内地农村的大量劳动力 ,一步步把上海变成了“冒险家的乐园”,“富人的天堂 ,穷人的地狱”,一边是穷奢极欲 ,纸醉金迷 ,一边是贫困潦倒 ,无以为生。五方杂处的各色人等 ,十里洋场的花花世界 ,造就了上海独特的娱乐环境 ,有最高的餐饮大楼——国际饭店 ,有最开放的娱乐场所——大世界 ,有最洋派的爵士乐队和赛马 ,有最时髦的化妆舞会和选美 ,当然也有最大的红灯区 ,最多的赌场 ,如万花集锦 ,渲染着上海的热闹繁华 ,又好似海市蜃楼 ,演绎着…  相似文献   

20.
上海的家庭收藏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上海自开埠以来,以其“江南之通津,东南之都会”的有利地理条件,成为万商云集的大都市,都市文化也随之繁荣起来。“寻常巷陌藏珍宝,半壁江山在申城”是对上海民间收藏的美誉,当时沪上知名的收藏家就有吴湖帆、刘靖基、钱境塘、潘达于、李荫轩、顾丽江、胡惠春、顾恺时等,他们为国家收藏、保存了大量的文物精品。上海民间收藏的传统在文革期间有所中断,当时民间收藏被斥为“封资修”的产物、剥削阶级的生活方式,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直至七十年代末,在改革开放的政策下民间收藏获得了重新发展的契机,民间收藏在短短几年时间里达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