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认识听众、重视听众,研究听众,是我们每个广播人的基本职责,在大众传媒多样化和媒介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个问题尤其显得重要,本文围绕这一问题,集中分析和探讨了听众在广播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
3.
在各种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以其收听方便,灵活,快捷而依然受到听众的青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使广播离听众近些、再近些,是我们近年来追求的目标和需要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记者每天在采访一线接触到大  相似文献   

4.
广播如何让听众“看得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园 《声屏世界》2007,(1):30-30
如何在二十一世纪赢得广播传媒主动权?如何另辟蹊径,在发扬广播优势的同时也让“短”处不“短”?如何让广播不但可以”耳闻”也可以”目睹”,这是每一个广播人非常关心且不得不思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6.
7.
本文认为,网络时代,广播新闻只有适应现代社会听众的需求和期望,拿出最新鲜的资讯、最权威的报道、最精彩的评论、最活跃的互动,方能吸引听众,给广播新闻带来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赵泽新 《中国广播》2007,(11):22-23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民族语言广播既担负着对国内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宣传的任务,又担负若“反渗透”、“反西化分化”的重任,在某些少数民族语言领域,中央台民族语言广播填补了我国对外宣传的“空白”。中央台民族语言广播的贴近性,可听性大大增强,不但国内民族地区听众收听踊跃,而且在与我国相邻的朝鲜,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圳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等十多个周边国家的听众中影响力越米越大,来信、来电越来越多。随着党和国家“西新工程”的实施,广播发射功率增强、覆盖面积扩大、收听效果改善,中央台民族语言广播将越来越成为宣传我国改革开放丰硕成果、树立我国良好形象的有力阵地。  相似文献   

9.
10.
陈叶红 《视听界》2011,(5):75-78
广播的收听率调查已为多数电台接受并采用。在广告推介申,电台主要使用的是节目或时段的收听量、吸纳的听众人数等数据,再进一步会涉及到主要节目或时段的听众特征数据,如收听节目的听众是哪些人,以此来判断节目或时段的广告价值,吸引广告投放。广告主也主要根据节目或时段的听众收听量,来衡量节目或时段的广告价值,指导广告投放。  相似文献   

11.
陈丽 《声屏世界》2008,(11):36-36
听众的共同心理 娱乐和收益心理:快速的工作节奏,竞争激烈的生活状态,现代人在享受日益富裕的物质生活的同时,更需要精神上的愉悦和放松,同时人们又希望在轻松愉悦的享受中放飞心情,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知识。广播音乐节目可以让听众在获取精神享受的同时得到放松,在情绪舒缓中受益。广播一般都是伴随性的,收听节目的人或在闲暇的时候、或是开车的途中,  相似文献   

12.
13.
孙鉴清 《视听界》2007,(6):86-86
不少农民反映,现在电视上市场信息、经济信息、科技信息不少,但他们整天闯码头、跑街头、转田头,很少有空闲坐下来看电视,而广播不受地域、时间、文化的限制,可以边干活边听,边吃饭边听,边走路边听。对此,农村广播可从加强听众的参与性人手,让广播在农村更有人缘。  相似文献   

14.
目前,广播分众窄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听众调查研究和节目评估工作的重点以及运作方式也在相应变化。及时总结和寻找更科学、更合理、更相适应的调查分析评价体系,已经成为广播宣传管理工作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5.
16.
17.
21世纪的中国正在向现代化强国迈进,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发展进步。新疆维吾尔族广播事业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经过调研活动获得数据的基础上,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听众接触广播的现状,并进行经验性总结。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提高经济新闻广播质量,吸引听众的做法。一是要第一时间发布经济权威信息,使听众在期待获得指导性信息时能够想到广播;二是延伸经济新闻的社会内容,突出经济新闻广播的可听性,其中的两个主要选择是将经济事件社会化和社会事件经济化;三是要注意专业和技术信息的通俗化,使广播经济新闻容易听懂。文中特别强调了报道中对数字的使用问题。文章还以“珠江模式”的创新为例,总结了吸引经济新闻广播听众回归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广播是一种能够与群众进行紧密联系的媒体,但是从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因为采编的理念发生了错位,使得广播已经渐渐远离了群众,导致广播成为一个话语的机器,被听众逐渐疏远。本篇文章以听众为出发点,阐述了以听众为本的广播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