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模块式、横题化”编排 ,是现代报纸版面设计的一种时尚。有的报社甚至制定了“版面宪法” ,明令禁用穿插版式和竖题。穿插式版面 ,令读者阅读不很方便 ,禁用尚可做到 ;但禁用竖题 ,却没那么容易。这是我国传统的报纸编排规律在起作用 ,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许有人会说 ,为什么西方报纸在版面上可以做到没有竖题 ,而我们却不能。那是因为他们的文字竖起来阅读不方便。汉字是方块字 ,既可竖排 ,又可横排。虽然历史上沿袭的文章竖排如今已不多见 ,但是 ,在版面上编排少量竖题仍不失为一种特色。它不仅可以避免碰题和标题折行 ,而且可以丰…  相似文献   

2.
郑宇 《新闻实践》2004,(2):21-23
2003年10月28日,读者忽然发现,钱江晚报一大早就已出现在杭城的报摊上,拿在手里还感觉重了不少。自这天始,钱江晚报改扩版,日常版面从48版扩充到64版,以一张全新的面孔出现在读者面前。几乎同时,都市快报也推出有64个版的厚报。今日早报紧随其后,经过精心的酝酿,于11月20日将一份56版的厚报呈现在读者面前,比以前增加了16个版面。比较改版前后的钱江晚报、都市快报和今日早报,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新的办报方式和办报理念正悄然出现,其尝试、摸索、创新的思路也让人耳目一新。在短短的几个月中,这三份都市类报纸的改扩版,预示着一个以“厚”为特点的报业时代正在浙江报界悄然来临。  相似文献   

3.
版面是报纸各种内容编排布局的整体表现形式,报纸是否可读、能否在报摊上吸引视线,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版面。这就要求在版面设计中,创新多种编排手段体现主题,让读者在视觉感受上产生不同凡响的效果。 版面的布局和编排没有固定的公式,也不应该有固定的公式。比如杭州的《都市快报》面世之始,即以整期报纸无一竖题的面貌,出现于读者面前,以其  相似文献   

4.
1999年1月1日创刊的《都市快报》由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据最近一期全国晚报都市类报纸竞争力排名,《都市快报》居全国第二,浙江第一,日发行量154万份。面对新媒体的冲击,《都市快报》又是如何凝聚读者的呢?通过对最近3个月《都市快报》的阅读,笔者认为这主要体现在版面、内容、文风、互动和采编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我国报界近年兴起改版热潮,带来的最直接变化就是版式的革新.10月28日,钱江晚报以64版的规模成功移师晨报市场.作为21世纪城市主流报,钱江晚报以平实、大气、高雅的版式风格适应了读者的需求和审美变化.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2期的《青年记者》上发表的孙吴先生的《“横题风”:创新,还是乱来?》一文,我拜读之后,再三思量,对孙吴先生文中的一些观点实不敢苟同。虽自忖才疏学浅,觉得也不妨说出与孙先生讨教一二,为报纸组版学研究与探讨增点热闹。一孙吴先生此文也是有感而发的。由头是《新闻出版报》1999年10月28日刊载的《杭州报纸流行横题风》。这一版面变化,引起了孙先生的极大关注。他在文童一开头就忧心忡忡地写道:“当前,中国报纸的传统版式规范面临‘横题风’的  相似文献   

7.
孙吴 《青年记者》2000,(2):40-41
新闻出版报》1999年10月28日二版刊载的《杭州报纸流行横题风》(作者肖力),引起了我这个“报纸组版学”研究者的思考。报纸版面对报纸来说,事关重大。范敬宜同志在《人民日报版面备要·序》中指出:“版面,是一门学问,一种艺术。当然,更是一种政治。”“人民日报的版面无小事”。报纸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徐震林 《新闻实践》2007,(10):F0002-F0002
翻开一张报纸,第一印象来自于它的整体风格,或简洁大气、或浓墨重彩、或清新素雅。整体风格的形成,有利于读者识别报纸。比如,《钱江晚报》版式用厚题薄文、大照片、超粗黑大标题营造出浓眉大眼、浓墨重彩的粗犷风格(图一)。版面整体风格特点体现在结构布局、图文搭配、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在众多的报纸中,使读者不必看报头,一眼就能认出解放军报,这是我们相当长一段时间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从1986年8月1日起,本报版面编排采用横题横文的新版式,引起许多读者和新闻界同行的关注。不少同志希望了解一下这种版式的产生过程和一些具体情况。这里简要地作些介绍。一报纸的新版式虽然于1986年8月1日才与读者见面,但它在编辑部内部已酝酿了两年多。1984年夏秋,报社在整党工作进入联系本单位实际,端正业务指导思想的阶段后,全社同志围绕报纸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2012年1月1日,北京晚报以崭新的版式、新字体以及新的《五色土》内容呈献读者。新的版式侧重提升北京晚报的新闻表现力和文化品质,提高读者阅读速度,这是实现北京晚报从都市报纸到现代报纸的全新跨越。版面整合后,北京晚报形成了1-32版  相似文献   

11.
城市报业,狼烟四起。杭城报业竞争也已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目前杭州在街头热销的报纸大致已有五份《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杭州日报下午版》、《青年时报》、《都市快报》。为了争夺市场,各报都在追求消息传递快捷、内容丰富多彩、版面生  相似文献   

12.
在杭州的晚报、都市报中,《都市快报》、《钱江晚报》、《今日早报》、《青年时报》是四张较有影响力的报纸,一直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2009年10月1日,北京举行盛大阅兵仪式、群众游行和联欢晚会,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对于这个重大事件的报道,四张报纸是八仙过海,各  相似文献   

13.
《浙江青年报》自1999年10月斥千万元巨资改版以来,一扫以前沉闷的感觉,内容变得生动活泼,版面日趋新颖别致,一份对开八版的报纸零售价只需五角。但是,半年多时间过去,销量并不尽如人意,在杭州市区的零售量只有区区八、九千份。而在同一年初创刊的《都市快报》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达到了六、七万份的零售量。 比较两份报纸,可以发现它们在内容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浙江青年报》有“特别关注”,《都市快报》设置了“特别报道”;《浙江青年报》有“天天服务”,《都市快报》则有“市民热线”;  相似文献   

14.
报纸零售在杭城迅速发展,使得报纸发行工作又增加了一个竞争的市场。 在杭城报纸零售市场中,本地报纸主要有《钱江晚报》和《都市快报》,《钱江晚报》是一张市民家喻户晓的老牌报纸,它一直以来都是以征订见长,但自开创零售市场后,每年以成倍的速度增长,到今年9月,其零售已达期发近10万份。 在零售市场上出尽风头的《都市快报》,虽才创  相似文献   

15.
好的版式形象,向来是版面编辑追求的目标。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媒体环境的变化,富有个性与亲和力的版面,又成为报纸争夺读者的“先遣大使”,直接影响着报纸的吸引力。如何设计出富有个性与亲和力的版式形象?今年元月,我参与了《山西农民报》的全新改版过程。  相似文献   

16.
报纸的变化,其最外在的表现就是报纸版面的变革。报业市场的竞争,同样也是以“改版”为其重要的外在表现方式。2000年以来,《北京晚报》、《广州日报》、《羊城晚报》、《成都商报》、《华西都市报》等一批发行和广告收入居国内报纸领先地位、市场化运作程度较高的报纸不约而同地进行改版,推出了在版面总体风格上非常接近的版式。出人意料的是,这两年新创刊的一些市场表现良好的“新锐”报纸,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都市快报》等,选用的版式也同上述报纸大体一致。  相似文献   

17.
在众多的报纸中,使读者不必看报头,一眼就能认出解放军报,这是我们相当长一段时间所追求的一个目标。从1986年8月1日起,本报版面编排采用横题横文的新版式,引起许多读者和新闻界同行的关注。不少同志希望了解一下这种版式的产生过程和一些具体情况。这里简要地作些介绍。一报纸的新版式虽然于1986年8月1日才与读老见面,但它在编辑部内部已酝酿了两年多。1984年夏秋,报社在整党工作进入联系本单位实际,端正业秀指导思想的阶段后,全社同志围绕报纸内容和形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8.
1999年1月1日,《都市快报》正式创刊。创办两年来,《都市快报》围绕改革、发展、稳定的中心工作,坚持主流报纸的品位,以良好的媒体形象、独树一帜的版式及简洁明快的报道风格,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快报创刊第一年发行即突破20万份,现在发行量已超过40万份;杭州市区单日零售目前突破17万份,占全市报纸日零售量的55%,成为浙江省报业日零售量最大的报纸。广告营收高速增长,从  相似文献   

19.
王军 《新闻知识》2001,(Z1):20-21
版式是报纸向社会和读者推出的传播新间和信息的载体和形式,是报纸的“脸面”,什么样的版式决定报纸以什么样的面孔面向读者。 综观国内报纸,就版式风格而言,我们认为有三种:一、传统型。讲究传统规范,严格版面禁则,版式四平八稳,报道讲究分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二、创新型。以市场为导向,研究读者和广告客户心理,以版面抓人,以吸引读者为原则,版式讲究视觉冲击力。其代表如《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报》。三、过渡型。版式思想和定位不很成熟或兼顾前两者,目前大多数报纸的版式是处于这种情况。就目前国内版…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7月10日午夜11点45分开始,浙江电台文艺台《伊甸园信箱》主持人万峰走上浙江电视台钱江都市频道的荧屏,主持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午夜谈心节目《万峰时间》。一时间,杭城的主要报纸《钱江晚报》、《都市快报》、《青年时报》等,均发布相关报道予以关注,成为炎炎夏日里的炒作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