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档案专业技术职称评聘管理工作的问题 1.在职评中,过于"重科研、轻业务" 由于职评的动作机制、管理程序等处在改革的过渡时期,"重科研、轻业务"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转变,正是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部分档案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对档案业务建设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
西部地区图书馆人员流失原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从社会根源、用人制度、职称评聘等方面论述了西部地区图书馆人员流失的原因,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仁人 《新闻三昧》2003,(4):25-25
有媒体说:“近日,华东师范大学推出‘终身教授’制度,首批共有62名教授获得此项荣誉,这是国内高校由制度创新而产生的终身教授。”但据说,在牛津大学,每个系只设一名教授。至于说终身教授,更是“校宝”,只有像霍金这样世界级名教授可以享受。我们某些高校这种职称“大跃进”,岂不是在使“终身教授”泛滥、职称贬值么?媒体拼命宣传,何意? 又有媒体透露:目前我国在读博士生人数达12万多,列  相似文献   

4.
职称改革的实践证明,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的方向是正确的,主流是好的。但是,各地区、各部门在理解、执行上级文件,改革职称评聘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碰到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具体问题,虽然这些问题无碍职称改革的宏者,但如不认真加以研究、总结、改进,也会在一部分专业技术人员中造成消极影响,不利于职称评聘工作的进一步深  相似文献   

5.
对档案专业人员职称制度变迁的系统研究有助于完善档案人才评价机制,促进高素质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基于典型特征分析,将制度变迁历程划分为初步探索、全面改革和创新发展三个时期,对演变规律进行了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档案专业人员职称制度将沿着持续激发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完善以岗位为基础的考评机制、构建尊重个性差异的评价体系和增强档案学共同体的凝聚作用的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6.
7.
8.
图书馆的学术评价体系及职称制度对专业队伍和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而现实却屡屡反映出其负面的效应。文章揭示并分析其中的问题,同时提出改革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怀翌 《当代传播》2001,(4):1-1,20
当前,全国各地新闻单位在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同时,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活动正向纵深发展。这对于推进建设一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必将产生定向导航的深远影响。从一些地方教育活动的实际情况看,反映出的一些新问题也值得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些新闻单位对于安排理论学习抓得比较紧,组织专题报告,布置学习材料,注重面上学习计划的如期完成;而对于如何使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项根本性的建设与培养造就新型新闻人才的创新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细化深化经常化,则认识…  相似文献   

10.
每年一度的新闻职称申报评定,对于那些渴望拿到职称的人来说,犹如一道难逾的门坎.从申报表的填写,业务自传的撰写,代表作的整理,获奖作品的收集,到各种材料的选择,每一道程序都要严格、规范、准确、科学、实事求是.哪一道环节出了问题,都会使你陷入报上去的是希冀与渴望,得到的却是失落与惆怅的窘境.作为自治区新闻职称多年的高评委、自治区记协副主席,面对光怪陆离,参差不齐的申报材料,我感触颇多.我有责任、有义务为那些因为自己填报不慎而与每年一度的职称评定擦肩而过的同行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1.
邹韬奋是近代中国杰出的新闻记者、出版家,被誉为"人民的喉舌"。在其新闻事业上,他非常重视读者的需求,为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说话,并根据读者的需要进行新闻实践。  相似文献   

12.
首先还是认识问题--十六大后搞好新闻舆论监督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论监督问题是个老话题了,从党的十三大开始,几乎历次党代会都将加强舆论监督写入政治报告。新闻界对此问题的探讨更是始终不断,专门性的研讨会也开得不少了。然而,在十六大召开后的今天,还是有认真探讨这个问题的价值和意义。 开展新闻批评,实行舆论监督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无产阶级的导师们有许多精彩的论述,我们党历史上  相似文献   

13.
新闻档案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新闻单位在新闻宣传活动及新闻报道工作中产生的各类文字材料越来越多,“新闻档案”应运而生。然而,与新闻档案内容、载体日益丰富的现状不相适应的是不少新闻单位对新闻档案管理工作的忽视,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就此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我们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理论基础。无论是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还是新兴的第四媒体——网络,要正确行使各项宣传职能,确保完成党和国家交付的宣传任务,真正成为党的喉舌和舆  相似文献   

15.
龚钢 《档案天地》2014,(8):48-49
正人事档案是机关、社会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活动中形成的记述和反映个人德才表现,以个人为单位组合起来,以备日后查考利用的文件材料。人事档案是每个人自然情况、学历、社会经历的原始记录,它真实客观地反映了个人思想品德、政治信仰、业务能力、工作状况、奖惩等方面情况。它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决定了人事档案具有凭证作用和法律效应。在选人用人、人才流动、职称评聘、工资调整、参加社会保  相似文献   

16.
出版单位转制是当前新闻出版行业一个热点,出版单位的同志们极为关注.尤其是在国务院批准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以后,图书出版社的同志已经感到转制在即,因为中国出版集团转制为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是试点.  相似文献   

17.
李馨 《青年记者》2010,(16):99-100
安岗从事新闻工作70多年,一生都在与新闻事业打交道,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做出了极大贡献。人们多熟知安岗建国后的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经济日报社总编辑、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及中国社科院新闻所创办人及第一任领导人的身份。其实,早在上世纪30年代,安岗就已经是活跃在革命新闻战线大前方的新闻人。  相似文献   

18.
摄影人才重新组合 年轻的摄影记者是中国新闻摄影的生力军,他们的知识结构、专业素质、综合素质极好,年轻化更是特点.据调查,现在活跃在新闻摄影采访一线的摄影记者,大多是70年代后出生的,广东<新快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8.3岁,而创刊仅两年的上海<东方早报>摄影记者平均年龄只有26岁,该报主管新闻摄影的副总编辑常河只有27岁,而摄影部主任安光系也才33岁.在年轻都市类报纸中,年龄的优势与新闻摄影事业的发展呈正比,媒体提供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以及他们自身的活力成就了今天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9.
李跃 《青年记者》2006,(24):42-42
新闻要真实,这是从事新闻传播人士一致公认的准则。甘惜分教授说过,“资产阶级新闻事业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根本观点上分歧很多.唯独在新闻报道必须真实这一主张上有着惊人的一致。”联合国新闻信条也规定:“报业及其他新闻媒介的工作人员,应尽一切努力,确保公众所接受的消息绝对正确。”新闻从业人员只有真实地报道客观事实,才能保证受众获得有效的信息,使受众知情权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0.
周磊 《新闻窗》2009,(6):105-106
熟悉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新闻的真实性对于一篇报道、一名记者、一个媒体乃至整个新闻事业都至关重要。但由于种种原因使得我们的报道不能还原事件的本来面目,经常会产生误差。不真实的报道是不能赢得受众的认同和喜爱的。为避免新闻失实现象的发生,必须认真分析其存在的源头和表现形式,才能对症下药,找到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