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不久,我带着孩子从美国回来探亲,和朋友谈及国内孩子的教育及学习时,我深深体会到“可怜天下父母心”这句话的含义。独生子女的教育、成长和前途,牵动着每位父母的心,也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我谨以母亲的身份,谈谈在美国公立学校的孩子在放学之后都干些什么,也许能对老师和家长有所启发。记得我的孩子上小学一二年级时,每天下午两点半左右,就背着小书包蹦蹦跳跳地回来了。他把书包放下后,吃点东西、喝口水,就到外面玩。我叫住他:“先做家庭作业,再去玩。”“我没有作业。”孩子的回答显然带着快乐。开家长会时,我向老师提出布置家庭作业的要…  相似文献   

2.
前几天,在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案例:“我有一个外甥,今年5岁。过去,他随父母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一直由两位老人带着,去年9月才进幼儿园。最近发现他经常发脾气,什么事情都要称他的心,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闹,甚至躺在地上。如吃东西他不愿意分给别人;积木一定要放在嘴里咬;要和小朋友打闹等。类似这样的情况,几乎每天都有几例。孩子的母亲是教师,外公外婆都是机关干部,平时也比较注意教育方法,但是收效甚微,真是好话不听,打骂无效,全家都是烦恼不堪,能有什么有效的教育方法呢?”  相似文献   

3.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无限的师爱,可以开启每个学生的心灵。记得从前听过这么一则故事。有一个年轻人爱上了一个姑娘,想娶她为妻。姑娘说":如果你要娶我,就带着你母亲的心来见我。"年轻人听了,连忙向他的母亲要那颗心。母亲什么也没说就挖出自己的心交给儿子  相似文献   

4.
爱在细节     
幼儿园的孩子像刚出土的嫩苗,需要"园丁"的呵护和培养。我也有一个5岁的儿子,作为母亲,我倾注了全部的爱心,关怀着他的成长。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多年来,在教育工作中,我也如同对自己的儿子那样对一切孩子,关注孩子的每个细节。这就使我深深体会  相似文献   

5.
我在国内上过中学,后来随母亲移民到加拿大的温哥华。我注意到国内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与加拿大有很大不同,前者偏重于学习、观光游玩享乐,后者偏重接触社会、体验生活,劳逸之中渗透教育。聆听讲座加拿大的学校或者社区经常举办各种讲座,一般人可以随意参加。听讲座不仅可以开阔眼界,而且可以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我和母亲听过美国著名作家王伯庆和他的女儿应邀与“环球华报”共同举办的讲座。王伯庆在讲座中详细讲解了在西方教育体制下培养孩子的成功经验,他的孩子王可被哈佛大学提前录取。王伯庆先生很注重孩子的学习,孩子小时每次考试,他…  相似文献   

6.
<正>几年前看一篇文章,记得颇有文学色彩,讲的是一位母亲站在阳台上目送孩子上学的情景:看着小小的孩子背着大大的书包,蹒跚而去的背影,心里很是不舍得。想着孩子已走入社会,除了接触正面的东西,还可能接触很多不良的东西,于是忧心忡忡;但做父母的总要放手,那就只能寄希望于这个社会越来越好,每个人也越来越好……现在,我也当了妈妈,孩子的教育问题已经摆  相似文献   

7.
我曾读过的一则寓言,名字记不清了,主要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位母亲爱子如命,只知道在生活上百般体贴孩子,却不知要教给孩子一些做人的基本道理。一次,孩子从外面偷了东西回家,母亲见了不但不制止,不批评教育,反倒夸孩子“有本事”。这样,孩子就逐渐养成了偷别人东西的习惯,结果长大后成了盗贼,因罪大恶极而被官府判处死刑。在执行死刑的那天,这位母亲紧  相似文献   

8.
赵春梅 《班主任》2011,(8):52-53
欣欣同学曾经是一个网络游戏的痴迷者。那段时间,一放学他便扔下书包开始玩网络游戏。学习成绩本来很好的他,上课变得精神恍惚,一下课却精神十足,与同学们大谈玩网络游戏的畅快,学习成绩因此落后了许多。我找到欣欣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孩子是怎样迷上网络游戏的。他的母亲说:"这孩子脑瓜儿灵,无师自通,亲戚邻居们都说他是个电脑天才。"听  相似文献   

9.
关注细微处     
下午,我随堂听一位老师的课。老师宣布上课时,学生们随着班长的口令很快站立起来。有一个孩子虽说人站起来了,却侧着身,躬着腰,埋着头,两手在书包里翻找着什么。细心的老师发现了,期待地望着他。这孩子不知道老师在看他,更没有意识到他正在违背常规,仍旧神情专注地找东西。老师朝着他走过来:“晓刚,大家在等你哩,准备好了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为孩子的成长,我这个做母亲的什么事情都为孩子做过。记得孩子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对他说:要努力学习。他听了却说,努力学习有什么用,老师和同学也不会选我当干部。我听了很惊讶。心里想,这孩子学  相似文献   

11.
听孩子的话     
到一个朋友家里去,说到各自的孩子,朋友说:我这孩子特别不听话!”我笑着问:那你听孩子的话了吗?”他一愣,问:“我还用得着听他的话?”我点点头说:“你如果认为自己跟孩子是平等的,那就得听他的话——是听他说话。如果你能做到主动抽出时间听他说话,如果你总能做到把他的话听完了再发表意见,如果你发现他的话说得有道理,哪怕是偶尔有道理,你也能虚心地接受,我相信,他就会好好地听你的话,你就不会抱怨他是个特别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基本上做到了这一点,当然,也经历了一个摸索的过程。开始时,我也认为所谓家教,就是对孩子…  相似文献   

12.
《家教世界》2011,(10):11-11
他是一个自卑的孩子,十五岁,长得又瘦又小,父亲是卖水果的,母亲在学校边上做修鞋匠。 他的父亲没受过教育,却花了很多钱让他上这个重点中学。从第一天起他就受歧视,别的孩子穿名牌衣服,书包和铅笔盒都要几百块。他们笑话他的破书包,他哭过,可他没告诉父母,因为怕父母伤心难过,这个书包是妈妈攒钱给他买的。  相似文献   

13.
拨快十分钟有个小孩无论做什么事都慢吞吞的,又喜欢迟睡迟起。因此,他几乎每天上学都迟到,叫父母头痛不已。用心良苦的爸爸终于想出一个好办法,既不是惩罚孩子,也不是采用死板的教育方法,而是把孩子床头的闹钟拨快十分钟。自从拨快十分钟以后,小孩再也没有迟到过。爱的回音母亲责备了他,小男孩怀恨在心。他不敢当着母亲的面说恨她,便跑出屋,走到山边,对着山谷喊:“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山谷传来回声:“我恨你,我恨你,我恨你。”小男孩有点儿吃惊,他跑回屋里,告诉母亲说,山谷里有一个卑鄙的小孩说恨他。母亲听后,马…  相似文献   

14.
嗜睡的少年     
陈阳阳出身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母亲对他的期望很大,为了培养儿子成为一个优秀人才,母亲对他采取了"无菌"式教育。她不肯让孩子接触所谓低俗的东西,但凡有任何能给心灵带来"负面影响"的东西,都被她坚决拒之门外。她决心要让孩子在浓郁的艺术氛围里成长。为了做到这一点,陈阳阳从小到大换了几任保姆。第一个因为偶尔说粗口话被  相似文献   

15.
让母亲骄傲     
有一次,与一个作家朋友聊天,我问他学写作的最初动机是什么?他想了一会儿说:“为母亲。为了让她骄傲。”——史铁生《地坛》那一年,我读小学三年级。像所有的乡下孩子一样,我也每天大清早便背上了心爱的小书包去上学,放学了便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帮着母亲做农活。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父亲过世得早,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守在一起孤苦伶仃地过日子。很小的时候我便已经懂得,我该用我嫩小的双手为母亲分担一点忧愁了。  相似文献   

16.
推开家门,见到孩子正捧着本书贪婪地看着,看得那么入迷,以至我走到跟前,他也全然没有察觉。我心想,孩子到底长大了,知道学习了。正当我有些得意的时候,孩子发觉我站在背后,忽然紧张起来,急急忙忙地把书往书包里塞。看来有“情况”,一定是在看不该看的东西。我一向非常赞成、  相似文献   

17.
我是一个"70后",童年正赶上"文革"期间,在农村老家度过,没有接受过什么学前教育。我清楚地记得,到了七八岁该上学的时候,母亲给我准备了一个花书包,是用碎布头拼成的。这很费劲,母亲花了几个晚上一针一针缝好。上学第一天其实就是报到,父亲牵着我的手带我去报名。我不知道上学都是学啥东西,但是感觉很神圣,就背着书包雄赳赳气昂昂早早来到学校,想着以前都是羡慕地看着那些大孩子上学,这回终于  相似文献   

18.
只有用健康的、纯洁的爱去回报自己的父亲母亲,我们才对得起他们。深秋的一个下午,教室门被敲响了。我拉开门,门口站着一个背着书包的男孩。我问他找谁,有什么事。他一声不吭,低着头踢着墙角。这时,跑过来一个女人,气喘吁吁地说:“对不起,老师,我们刚转校,我刚把他的东西放到宿  相似文献   

19.
目前,绝大多数学校都开 办了家长学校。家长学校一般 采取请进来的方法,请一些专 家给父母讲课。那些教育的理 论、经验和方法,是用耳朵听 来吸收的。我们知道,对于孩 子的教育,需要调动他的多种 感官,才能使他记忆深刻,有 效地理解知识。其实父母们也 需要一种更为形象、生动的指 导。 我们学校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除了定期开办家长学校外,还利用双休日组织孩子和父母一起到户外活动,让那些整日忙于工作的父母,有一个与孩子共处的机会;有一个在集体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机会;有一个家庭间彼此学 习的机会。 上学期,我组…  相似文献   

20.
小石是一个敦实、沉稳的小男孩。刚接这个班的时候,前任班主任就背地里偷偷地告诉我:他有喜欢拿别人东西的小毛病。第二天卫生大扫除,小石的同桌小立眼泪汪汪地向我哭诉:装在书包里的小金佛不见了。得知消息,他妈妈也来了,又气又急。听了他妈妈的诉说,我才知道是纯金的,连小立自己都不知道。我赶紧召集全班同学,说:小立的小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