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信仰作为价值观,存在两对矛盾:终极性(超越性)与现实性,理性与非理性。科学并不消解信仰,相反二者还会交合,产生科学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信仰,是科学信仰,我们应用现实运动与终极理想相统一的思维方式对待马克思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2.
信仰心理与信仰引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学琴 《教育探索》2005,(1):107-108
要摆脱目前学校信仰教育的困境,了解信仰的心理成分及结构,进行信仰引导是关键。信仰是一种心理活动,包含情感、认知、意志和自我意识等,是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综合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要素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认知成分。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信仰以生活世界为现实基础,以人类解放为终极目标.门萨克斯主义信仰关注人本思维的内在向度,领悟自我发展意义维度.确立个体人生安身立命的终极寄托,实现对社会道义的自觉承担,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深度体认.本文以信仰为基础,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理论进行分析,探究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当代中国人的信仰之间的关系,为当代中国人的信仰提升提供一种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初期,学衡派与新文化派在建构伦理信仰方面进行了激烈的论争:其一,新文化派彻底否定宗教及其于伦理的终极依据和信仰支持,学衡派则坚持批判继承的态度对待宗教及其与伦理的关系;其二,新文化派否定宗教,却无法否定伦理精神的信仰特质,学衡派亦特别强调伦理精神的宗教情怀;其三,新文化派的伦理信仰是自由,后又被科学所取代,但科学真理并不能安顿生命和实现精神超越,学衡派对此有深刻的批判,并提倡至善的伦理信仰,然而不正视科学真理及其自由精神,也难以建立合理的伦理信仰。反思学衡派与新文化派关于伦理信仰的论争,对于重构当下的伦理信仰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民间信仰是指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且广泛存在的、非官方的、非组织的对具有超自然力的精神体的信奉、敬畏和崇拜,是围绕着对于超自然力的信仰而形成的观念、态度和行为。民间信仰具有直观性和朴素性、多元性和民间性、功利性和实用性、渗透性和包容性等特点。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有着本体论、价值观的相通,德福统一是民间信仰与道德信仰共有的理想,民间信仰为道德信仰提供教化途径。  相似文献   

6.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的作品除了在美国当地有很大的影响力外,在世界范围内有大量的文学爱好者追捧,但是文学界对他本人却没有太多的关注。杰克·伦敦生活在美国的大变革和大动荡时期,他本人也和那时的美国社会一样,矛盾重重。通过解读杰克·伦敦脍炙人口的自传小说《马丁·伊登》来展示他充满矛盾的生命历程,了解他信仰与现实的矛盾之争。  相似文献   

7.
自近代以来"科学是对世界的真实客观的反映"的观点遭到来自多方面的质疑,从而改变了人们对科学的信仰。伴随着风险社会的到来,高校大学生的信仰状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信仰教育上出现了偏差甚至缺失。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信仰观,创新信仰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信仰教育的内容,厘清信仰教育的界限,对避免信仰教育政治化、功利化、世俗化倾向具有十分重要而又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林晓  梅萍 《中国德育》2010,(11):22-25
建国60多年,我国青年的信仰经历了一个从单一化、理想化、盲从化逐渐到多元化、世俗化和主体化的变迁过程。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当今的信仰教育应该从建构信仰本身的理论魅力、明确青年主体的合理定位、倡导国家的主导信仰、创新信仰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入手,以促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真正内化成为青年自身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9.
李洪星 《中国德育》2007,2(11):8-10,13
当前我国由经济体制改革主导的社会转型,使传统的信仰方式和信仰教育无法适应急剧变幻的现代生活。由此带来的信仰危机和信仰教育危机一度成为困扰当代人的难题。为此,必须肃清关于信仰及信仰教育的种种误区,从哲学上对什么是信仰、信仰对人的意义以及信仰是否可教等命题做出令人信服的解答。  相似文献   

10.
略论农民工代际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工问题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同时,农民工自身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代际转换问题。第二、三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在流动动机、从事的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等方面都有显著不同。在新的历史时期下,研究农民工的代际转换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对构建和谐社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3,(A2):186-187
代际交换是家庭不同代际成员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作为社会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代际交换研究是在广泛的社会变迁、快速的人口结构转型的背景下逐步拓展的。本文运用类型学的分析框架,从代际交换的概念界定、交换模式的变迁、交换结构的变革、交换功能的转向和交换行动等维度对国内代际交换研究的贡献进行梳理,从社会学的视角回顾国内融会不同理论观点的代际交换研究在近30年的大致轮廓。  相似文献   

12.
代际贫困是贫困代际转移的产出,是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代际贫困表现和特点进行了统计描述,发现按照2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我国的代际贫困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建立计量模型揭示了贫困代际转移的概率,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8,表明我国的社会流动性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3.
科学信仰与"科举信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只有科学信念而缺乏科学信仰,主要是古代科举制度造成的。考察科举制度的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科举考试使民众形成对人的信仰而失去对物的信仰。科举制度的长期历史积淀使其本身形成“科举信仰”。“科举信仰”对今天科学与教育有着复杂和广泛的影响。培养当代民众的科学信仰。必须正视“科举信仰”的存在。对其合理重构。  相似文献   

14.
论代际公平理论对环境法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代际公平理论自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以来,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现的有力支持,同时,代际公平理论的提出使环境权主体和内容都有了具体的充实,并进一步对环境法的目的和价值取向产生影响。环境法中关于代际公平的研究还十分抽象和笼统,我们应当使代际公平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具体化,推动环境法中代际公平理论在实践中取得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武汉市居民近四代的职业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此,针对在武汉市居住超过十年且下一代已经参加工作的中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武汉市家庭内部四代人之间的职业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父代对子代职业选择的影响逐代减弱,不同代际之间的职业变化率均高于职业继承率;总的代际职业变化中,职业结构自身的变迁作用不断减弱,而社会开放程度的影响则逐步增强;职业的社会地位向上流动性逐代减弱,而向下流动性逐代增强;四代人整体的职业社会地位在不断提高.研究结论对解决金融危机局势下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不同年龄段人群的公共服务需求类型的差异可能导致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本文利用CGSS微观数据和2001-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从主观和客观两个角度研究了人口老龄化对公共教育支出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存在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主观上,人们对公共教育支出的支持力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下降;同时,相对于公共教育领域,年龄越大的人越倾向于支持公共资源投入到社会保障和养老金领域。客观上,省级人口老龄化程度对公共教育支出强度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进一步研究表明,公共资源配置代际冲突与中国特殊的老龄化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简述妈祖和陈靖姑在海内外的传播效应和信仰力量,指出其传播学研究价值。从传播策略的角度比较妈祖信仰与陈靖姑信仰存在的异同点,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探讨借鉴妈祖信仰,陈靖姑信仰的大众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到现代社会以来,伴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速,传统的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关系急遽转型和变迁,人类的代际关系也发生了从未有过的重大变化。因此,代际伦理的问题便不可避免地凸显出来。本文将对近几年代际伦理问题的研究作一个梳理和总结。  相似文献   

19.
走出信仰的低谷——关于信仰危机与信仰重建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仰是民族凝聚力的源泉。信仰根基的迷失和作为国家与民族主导信仰内容的缺失 ,将导致人们丧失精神支柱 ,并由此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因此 ,社会转型时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信仰在民族精神整合与振奋中的主导作用 ,要把信仰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加强信仰教育 ,建构科学的信仰系统 ,促进民族主导信仰的坚定与精诚集中。  相似文献   

20.
生态危机和环境恶化使代际伦理的建构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反映代与代之间伦理关系的伦理形态,代际伦理的理解可以从两个向度把握,即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其中代内公平是现实性问题,代际公平是理想性问题,二者在理论上实践中都有优先选择性问题.本文从代内公平优先于代际公平的角度论述了代际伦理的建构以及公平伦理诉求的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