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红字》是美国文学史上划时代的作品,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形式享誉世界文坛,被誉为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本文通过对《红字》中主要人物及情节结构等的分析探究霍桑矛盾复杂的宗教观和人性观。  相似文献   

2.
《红字》是霍桑现实主义的代表作。作者的创作意图在于探索主体心理深层的“不可饶恕的原罪”。《红字》所表现出来的浓烈的清教思想及其根源值得梳理和反思,作品中反映的人性懦弱与人性罪恶,以及人的内心焦灼与灵魂的苦痛需要审视与诠释。  相似文献   

3.
纳撒尼尔·霍桑是美国19世纪著名的浪漫主义小说家,也是一位思想十分复杂的作家。一方面,他受清教思想影响,认同"原罪"说;另一方面,他又赞扬人性,反对清教主义对人性的摧残。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在其代表作《红字》中,海丝特和小珠儿的服饰就折射了霍桑矛盾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4.
霍桑对于清教思想的"原罪意识"、"救赎"等观点既有认同,也对清教思想中的弊端加以批判。霍桑深刻地揭露了神权政治和清教的残酷和虚伪,进而关注人物的精神出路。因此,在《红字》中,霍桑高扬尊重人性、尊重人的尊严的人文主义旗帜。基于此,探讨《红字》中主要人物形象所蕴含的人文主义内涵,以期通过分析主要人物身上体现的人性与神性的对垒,帮助读者深刻地体会小说充满着的张力与浓郁的悲剧气息。  相似文献   

5.
《红字》是主要描绘17世纪波士顿人精神面貌的文学作品,《红字》中的宗教隐喻表现出来的以上帝的名义来对人性进行压抑,对人的个性和创造力的发展产生了禁锢与阻碍。本文以《红字》中宗教隐喻的表象为研究对象,就《红字》宗教隐喻的内涵与表象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为更好的了解作品《红字》的创作意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美国十九世纪著名作家纳撒尼尔.霍桑在宗教的氛围中成长,深受清教思想的压抑与束缚,对其发起了猛烈的抨击。在其代表作《红字》中,霍桑通过对几个主人公命运、性格的深刻描写,表现了清教主义传统在人们思想上和生活上的烙印,以及清教对人的精神上的摧残,对人性和人权的压抑。但由于霍桑本人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宗教意识和神秘主义的观念,因此,他对清教的态度又是困惑的。  相似文献   

7.
侯秋芳 《考试周刊》2009,(34):37-38
霍桑的代表作《红字》在我国长期被解读为对清教伦理的控诉和鞭挞。本文作者认为这种单一化的论断有失偏颇。出身于清教世家的霍桑深受超验主义的影响,他的宗教观是矛盾而复杂的。他一方面对清教的严酷极端予以批评和揭露.同时又对清教禁欲和赎罪的教义予以认同。本文作者通过对《红字》中男女主人公漫长的赎罪及抗争生涯的剖析揭示了霍桑矛盾和彷徨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8.
贾皓冰 《海外英语》2012,(17):230-232
霍桑生活在清教主义和超验主义交替的十九世纪,因此同时受到两种思想的影响。在《红字》中,霍桑借助海斯特的反叛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改革的态度。霍桑看到了社会的不公平以及改革的必要性。不过霍桑并不像激进的超验主义者那样坚持社会改革只有在摈弃传统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他认为社会问题应逐步解决,且不能凭个人的努力完成。霍桑同时也认为邪恶存在于人的内心而非社会体制。  相似文献   

9.
10.
一、作品背景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Nathaniel Hawthorne(霍桑)的代表作。《红字》故事的背景是一六五。年前后的波士顿,当时的居民是一六二。至一六三。年间来此定居的第一代移民。他们都是在英格兰故土受詹姆斯一世迫害而抱着创建人间乐士的理想来新大陆的清教(即加尔文教)徒,史称“朝圣的教父”。清教徒在英国最初是反抗罗马教皇专制、反对社会腐败风气的,他们注重理智,排斥感情,推崇理想,禁绝欲望;后来却发展到极端,不断迫害异端,甚至连妇女在街上微笑都要处以监禁,儿童嬉戏也要加以鞭打。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12.
结合霍桑的《红字》来分析宗教与文学之间的密切关系,阐述了宗教对文学创作的影响:1.宗教探究的主题往往成为文学作品关心的话题;2.文学作品对宗教形象的借鉴与超越;3.文学作品的结构常常反映出宗教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3.
《红字》是美国十九世纪杰出的浪漫主义小说家纳萨尼·霍桑的代表作。通篇洋溢着浪漫主义情调,同时也充分展示了霍桑矛盾彷徨的宗教观,这在“红字”内涵的丰富性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红字”在清教徒及世俗的眼中是“通奸”一词的缩写“A”,即罪恶和惩罚的意义,而在主人公海丝特·白兰的心中却是自由、爱情、幸福、善良的展现。所以她在形式上虽然接受了惩罚胸前佩戴红色“A”字,而在思想上却“没有接受惩罚她的那些道德规范”。而且这一罪之罚的形式标志“A”字也被绣得光彩夺目,并成为“她进入别的女人不敢涉足的领域的通行证”。本文通过对《红字》中“红字”丰富的内涵浅析,来揭示霍桑在宗教上的矛盾和彷徨。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浪漫主义杰作《红字》有浓郁的诗化审美意蕴,它主要体现在作品中人性的多维透视,理想人格的标举,以及对于人的自我存在的深度之思,还有精彩的心理描写,都构成了耐人寻味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15.
以霍桑的《红字》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矛盾冲突为线索,从两个层次探讨了作品中主要人物之间的冲突:代表自然人利益的人与代表社会人利益的人之间的冲突;三个主要人物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的冲突。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的著名小说《红字》中,女主人公海斯特·白兰是一个美丽的女人,在还不懂得爱情是什么的年龄就嫁给了一位面容苍老、颜色晦暗、身材畸形的学者齐灵渥斯。几年后,这位学者决定迁居马萨诸塞州,他先将妻子送到了那里,自己回欧洲处理遗留事物。  相似文献   

17.
18.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那撒尼尔·霍桑(Nathaniel Hawthorn)的代表作,小说独具特色的象征手法大大丰富了作品的内涵。该文从红字A本身、人物珠儿以及场景刑台等的多重象征性来探析作品所赋予的生命寓意。  相似文献   

19.
作为心理小说的开创者,霍桑擅长剖析人的内心,他的一生都在探讨道德和罪恶的问题。描写人性的阴暗面是霍桑作品的突出特点,他的小说可被看作是有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小说,表现了人物的生命本能在和文明相斗争的过程中细微而深刻的心理变化,对人性深入、透彻的挖掘和探究在他的代表作《红字》和《年轻小伙布朗》中得到了深刻而形象的呈现,特别是这两部小说中展现了霍桑罪恶与严酷的人性观。  相似文献   

20.
《圣经》是清教思想的根源和基础,霍桑把《圣经》中的人物移植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之中来表达个人的宗教观。他充分利用作家想象的自由,把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置于神秘的宗教背景之中,赋予他们象征的含义,解释人类心灵的秘密,从而获得一种美学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