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染作为当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在她独具特色的女性经验文本中,孤独是她用来探寻人类生存困境和精神家园的一个特殊的视角,是作家当下的写作与人生方式的直接体现。孤独在作家的小说文本里具体表现为两种形式:分裂的自我、自闭情境。  相似文献   

2.
田祝 《现代语文》2007,(12):64-66
毕飞宇的城市题材小说紧紧围绕人的基本生存问题展开叙事,展示了无家可归的孤独、挣扎中的自我迷失、无法摆脱的宿命等生存困境。正是在对生存困境的冷静逼视与悲剧性生命体验的书写中,寄托了作者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与追问。  相似文献   

3.
1990年代后期以卫慧、棉棉为代表的"70年代后"女性写作,表现出对传统的更为大胆的叛离,对女性身体的私秘体验更为狂热的迷恋和直白的袒露.然而,文化消费时代汹涌泛滥的激情与欲望,使她们的精神世界与情感追求一律见出强烈的消费意向,而过度的狂欢与自纵也使她们的人格趋于严重分裂,从而陷入一种自我迷失状态.这是情感消费主义者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并对女性精神解放提-供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原生态地展现了欲望时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作为一种新锐的女性叙事,个人化写作为女性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个人化写作以其对当下现实的独特把握力、对传统爱情模式的解构以及躯体语言的运用为叙事策略,表现了与主流叙事决裂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忽略了积极建构的个人化写作未免合理性与误区并存,因而坚持文学个性成为个人化写作在世俗化商业时代保持生命活力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90年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原生态地展现了欲望时代当代女性的生存困境。作为一种新锐的女性叙事 ,个人化写作为女性写作的多元化提供了可能。个人化写作以其对当下现实的独特把握力、对传统爱情模式的解构以及对躯体语言的运用为叙事策略 ,表现了与主流叙事决裂的决心与勇气。然而忽略了积极建构的个人化写作未免合理性与误区并存 ,因而坚持文学个性成为个人化写作在世俗化商业时代保持生命活力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6.
卡夫卡的《变形记》一向被评论为"控诉资本主义制度对现代人"异化"的扛鼎之作。但只要读过文本的人都不难看出,卡夫卡在写作《变形记》的时候所经受的精神磨难是异乎寻常的。他以生命的代价来进行创作,而创作又是他唯一的方式,是他全部的生命。他以一只"虫"的特殊视角冷眼审视"人"孤独的根源,从而揭露人类的生存状况和生存困境,使自己担  相似文献   

7.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代表作家之一。《哥儿》是其早期创作中的名篇。文章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分析文本所呈现的狂欢化特征:狂欢化的人物、狂欢化的叙事语言、狂欢化的仪式、狂欢化的广场。  相似文献   

8.
面对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的现实和文学困境,先锋作家格非以"记忆"为媒,走上了形式冒险的道路。《褐色鸟群》作为格非早期的实验之作,其独特的先锋姿态集中表现在艺术手法和主题内容上:一方面,格非大胆地对传统的叙事技巧进行一系列否定性的变革,搭建起玄奥的叙事迷宫;另一方面,小说在内容上表现了对人孤独、不在的这种被否定的现实生存经验的关照。从叙事迷宫的搭建到对人生存记忆的书写,格非较为成功地完成了自己对特定时期人、历史和存在等的先锋探索和认知。  相似文献   

9.
《1934年的逃亡》以符号化的喻指、诗意般的言说、多视角的叙事和让人回味的孤独感表达了苏童对人性苦难的理解.他用一种冷色调的陌生化的语言叙述着人的生存困境,对人的生命的孤独作出了历史性的独特理解,构建了一个独具艺术特色的叙事世界.  相似文献   

10.
《西游记》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神话叙事原型。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将“西游”人物、“西游”故事原本的关系进行交错作为叙事主题的文本在非主流叙事中占据着相当的空间。其中《大话西游》和《悟空传》是典型代表。两者在各自的创作理念中暗含着孤独与狂欢的矛盾与悖反,也体现了不同的取舍与选择。从两部再创作品与《西游记》的比较分析中可以见出该叙事类型发展的内在动因,并可从艺术样式和人文诉求等角度丰富当代神话叙事的外延研究.  相似文献   

11.
须一瓜的叙事有意无意地揭示出现代人生存的状况:他们常常为了满足某种欲望而自觉地选择进入一个"狭的笼",生命本性却又使他们感到深重的压抑、孤独.须一瓜对这一人生困境的体察使她的小说充满了忧伤的色彩.  相似文献   

12.
阮征 《培训与研究》2007,24(4):17-19
李傻傻是"80后"写作的代表.他以一种严肃的姿态进入写作,在某种意义上已经触摸到了人类自我意识与人类生存困境之间的矛盾,但由于当下社会价值尺度和作者青春期自我价值评判标准的"双重不确定性",导致了少年作家在拷问人生境界、寻找人类精神家园的失落之前,必须首先寻找自身的失落.  相似文献   

13.
《枯河》是莫言1985年进入创作转型期后反思儿童生存困境的又一力作,小说塑造了一个孤独的儿童形象——小虎。“孤独”的内在特征体现在小虎身体与话语的悖反关系上,并外显于“痴”的属性上,“痴”在本质上预示了一种对社会的反抗。“孤独”的性格特征是由于与成人认知世界的标准不同造成的。从叙事伦理的角度出发可以发现,正是这一“孤独”的性格特征使小虎在变异的家庭伦理、人际伦理和政治伦理之下陷入个人生存的困境,从而揭示了激烈变革的社会中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隔阂。  相似文献   

14.
浅析莫言《檀香刑》的狂欢化叙事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言以家乡高密为背景写作了一批有独特叙事视角的小说。其中《檀香刑》以其多角度叙事、多种语言形态及民间原始生命力的展现堪称狂欢化叙事的典范之作,并且通过原始生命力的详尽描述来促使现代人积极思考社会,进而弘扬中华民族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15.
<马拉克什>以真实再现的写作手法,对叙事主体和叙事对象的生存状态进行了"直观"写真,使读者介入其中.遣词力求"把恰当的词用在恰当的地方",使叙事对象的生存状态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临摹再现.  相似文献   

16.
在王安忆创作中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倾注着她对个体生命生存状态地思考和关怀,对生命"孤独"情境的书写则是这种思考和关怀在文本中的必然呈现,作家对俗世生活忠实记录的同时,对人类超越和摆脱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的思考和探索成为她小说叙事的内在推动力。本文以孤独情境为支点,通过对生存、情感两种孤独范式地分析以期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试图解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精神探索的路迹。  相似文献   

17.
巴金立足于启蒙性的叙事立场,以肺结核作为中心意象,以一种聚焦"疾病现场"的在场叙事,用自己深切的体验关注和书写疾病世界中的人和事。巴金小说的疾病叙事体现了一种以病人的生命和灵魂为主角的叙事伦理,表达出批判封建制度、改造国民体质与灵魂,以及弘扬现代人格精神的价值取向。在结核病卷土重来的今天,巴金的疾病伦理叙事为关注疾病状态下人类的生存困境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8.
鲁迅《伤逝》所体现的五四时代的叙事伦理,包括叙事的内容层面和叙事的形式层面。从叙事内容上看,《伤逝》主要呈现的是五四时期青年男女爱情的困境,但其中同样丰富地存在着当时觉醒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生存伦理、启蒙伦理上的困境与悖论。从叙事形式上看,《伤逝》以手记的形式展开讲述,人物叙述者对事件的叙述顺序精心安排并使用内心透视叙述策略。显而易见,五四时期的作家把作品当成了一种与读者平等交流的现代启蒙方式,通过写作探讨和回答时代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染是20世纪90年代杰出的私人写作代表作家,她以个人化写作的创作姿态屹立于中国文坛,其作品《无处告别》是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女性写作起点,深刻体现了作者本人的成长体验、思想情感。主人公黛二是一位敏感、孤独、多愁善感的女性,在她的情感世界中,不管是面对亲情、友情还是爱情,她都陷入了极大的困境而无法自拔,从而导致她内心的孤独、焦虑和想要逃离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20.
在王安忆创作中的各个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倾注着她对个体生命生存状态地思考和关怀,对生命"孤独"情境的书写则是这种思考和关怀在文本中的必然呈现,作家对俗世生活忠实记录的同时,对人类超越和摆脱与生俱来的孤独感的思考和探索成为她小说叙事的内在推动力.本文以孤独情境为支点,通过对生存、情感两种孤独范式地分析以期进入王安忆的小说世界,试图解读王安忆小说创作中精神探索的路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