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学习 ,是每个人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必经途径和手段。从广义上讲 ,每个人的社会化过程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中小学阶段的学习 ,是人一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的。但一个人总不能毕生都在学校里接受教师的指导从事学习 ,他必须有一种“自充电”系统 ,自己教育自己 ,使自己不断充实所需的知识、技能和创造才能 ,以适应时代的挑战和环境的变化。这种“自充电”系统就是养成自觉的创新性学习行为。养成学生自觉的创新性学习行为是学校教育追求的最高目标之一。  一、“创新学习”的界定  什么是创新 ?本应该是“发前人所未…  相似文献   

2.
在我们每个人的一生当中,一般都要接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我们每个人成长、发展的水平和社会成就,都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综合作用的结果。家庭、学校和社会,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就像是一座功能完整的“综合加工厂”,不论缺少哪一道“工序”,“产品”都会是有缺陷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也可以比做一个生产产品的“流水线”,每一个环节都具有“全局意义”,无论是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不可能生产出优质的“产品”。家庭是人出生的场所,是人生最初的生存、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是“人之初…  相似文献   

3.
从学生的发展来看 ,个体身心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性 ,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青少年时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 ,如果他们在学校教育阶段 ,没有能够培养起对知识的渴求以及不断探索和创新的欲望 ,没有形成一种科学思维的习惯和能力 ,错过了发展关键期 ,那么他的这一欠缺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将是难以补偿的。“学会求知”是素质教育的一个要求 ,也是教育目的之一 ,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化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一、转变学习目的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现在的学习中 ,学生往往背负着“为了考试”的…  相似文献   

4.
言宏 《教育》2011,(10):39-40
每个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学校要容纳全体儿童并满足他们的教育需要。——摘自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世界特殊教育需要教育大会”上颁布的萨拉曼卡宣言。  相似文献   

5.
霍林姆斯基曾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 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 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我 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都需要正确的引导,幼儿时期接受 良好的教育与引导会对其一生有影响。本文是站在小学教师 的角度上根据自己的教育经验,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工作 中运用教育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  相似文献   

6.
窦学敬 《课外阅读》2011,(5):126-126
一、德育主体置于生活 美国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不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的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这就是说,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之中,不应该有脱离生活的道德。生活应该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每个人切实的经历,它对人产生最直接、最深远的影响。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或者主要不是学校教育的结果,而是主体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在解决一系列的道德冲突的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主要内涵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终极目标是通过教育促进全社会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一、学校体育及终生体育 (一)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环境中,指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与技能,使他们形成体育锻炼意识,提高体育活动能力,增进健康的教育活动。学校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教学中有着特殊的教育作用。2、所谓终生体育,“是指一个人在人生各个时期所接受的体育教育和从事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9.
一个时期以来,在基础教育中存在着一种“5 2=0”的现象,其中的“5”是指学生在一周的五个学习日内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2”是学生双休日回到社会后接触到的消极、负面影响,“0”指教育效果。“5 2=0”意为学生在学校接受的正面教育与回到社会上所接触的社会消极、负面影响互相抵消,教育效果为零。  相似文献   

10.
民法典将人身关系置于财产关系之前,这一变化与人格权独立成编相呼应,一改此前大陆法系“重物轻人”的传统,把人格尊严作为民法典的核心概念,形成了以“人”为逻辑起点的“人”-“物”-“权利”三者相互关联的体系,并遵循平等、保护个体权利和自由等基本原则。无论在学校教育还是在家庭教育中,受教育者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接受教育的公民。...  相似文献   

11.
电脑技术的发展和信息革命的推进,将世界带入信息时代,任何事物都有一个最好的处理方法被“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观念所代替,教育也是如此.在这种背景下,数学的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也不能墨守成规,仅仅采用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来学习“预先确定的知识”不再合适,必须按特征和变化的特点,在教育中充实新的学习方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2.
肖秋云 《江西教育》2005,(13):76-77
一、正确理解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涵义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核心是教育的民主化、公平化,也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权利;主要内涵就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群体素质,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终极目标是通过教育促进全社会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每个人都知道的一句教育名言,许多学生不愿学英语,关键是对英语没有兴趣。本文通过阐述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提出了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终身教育是一种理念。一种原则,它体现了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终身性。一个人从婴儿开始。直至生命结束之前,都要接受教育;接受教育,终身学习是每个人的权利。这是一种人本主义精神。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实施主体,在终身教育中时间最长。地位十分重要;终身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教育》2007,(4)
古巴1976年宪法规定,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必须接受免费的九年义务教育。古巴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是坚持教育民主化,不仅全部实行免费教育,而且保证每个人不论种族、性别、家庭出身等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为了少数居住极其分散的山区农户的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古巴成立了93所“一个学生的学校”。  相似文献   

16.
晚清是中国女子教育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当时来华外国人见证了这一过程。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女性的生活空间基本囿于家庭,学校教育与女性无缘,她们主要在家学习相夫教子所需的道德与生活技能。随着西方妇女解放思潮的传入,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她们开始以各种形式接受新式教育,学习内容突破了“家庭”的范畴,尝试走向社会。这些通过“异域之眼”留下的记录为我们审视晚清时期中国的女子教育提供了新种视角。  相似文献   

17.
在每个人的一生中接受学校教育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大中专院校教学应重视“导学”教法,从而引导受教育者由学校课堂学习向未来终身的自我学习顺利过渡。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基础性学科,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培养语文自学能力不仅有助于语文的终身学习,也有助于其它学科的自学。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学校教育的内涵和儿童身心发展来剖析儿童的“学习权利”,将其划分为三种向度:指向具有从事学习这一活动的权利;指向具有选择和决定学习目的、内容以及学习途径和手段的权利;指向具有表达自己如何学习的权利。并认为,在学校教育中,教师最大可能地尊重儿童学习权利实质上是一种“在学习中的权利”。为此,教师应该尊重儿童特有的学习意向,允许儿童开放自己的学习路径,宽容地对待儿童的“抵抗教育”行为。  相似文献   

19.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家长会是每个学校常规的家长工作,但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反映,家长会经常是老生常谈,往往由教师交代任务,家长被动接受,最多是几个家长介绍教育经验,因而效果不佳。分析原因,主要是教师对家长会价值导向的认识没有更新:认为家长会的主角是教师,任务是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我园就家长会进行了改革,主要从调动起家长参与家长会的热情入手,把家长会看成是家长与教师经验互长过程。从拓宽家长价值视野入手,变“被动接受”为“…  相似文献   

20.
择校作为教育领域久治不愈的“顽症”,恰恰也是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现象。一方面,人们权利意识增强,受教育权作为一项重要的个人发展权利,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人们不仅有接受教育的权利,还应有选择接受什么样的教育的权利;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普通学校教育难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高质量和个性化教育需求,人们可能在普通学校中得不到所期望的教育,只得择校。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行应当以实现社会正义为首要价值,建设重点学校的意义不是所谓的“政绩工程”,也不仅仅局限于快出人才、出好人才,而应该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