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连接主义作为数字化时代的学习理论,对传统教育理念、方法和手段产生了巨大冲击,也为现代教学改革和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作为商务英语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商务英语翻译课程非常需要一个符合时代特点的理论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梳理。同时,结合区域经济特色,创建一个更适应时代发展的开放、共享、立体的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教学资源系统(节点),并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和社交软件选择相应教学组织方式(连接),有助于对该课程进行革新,同时也对商务英语整个学科的发展,以及其他相关课程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赵新 《辽宁教育》2013,(1):42-44
本文进一步厘清了商务英语学科及专业概念,即商务英语=英语∩商务,商务英语专业=英语∩商务技术专业;在此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建设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求以及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保障措施等问题,为构建商务英语实践教学体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在构建主义理论视角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模式离开实践教学,学习者就无法实现对知识与技能的意义构建。商务英语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构建需要从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实践教学和师资改革以及考核评估体系等核心问题着手,探究校企合作模式下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创新培养路径,以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Siemens的连接主义是数字时代的创新学习理论,本文首先介绍了Siemens对学习的主要看法,连接主义的8个原则,并对连接主义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了简要描述。接下来,在连接主义的理论指导下,文中从网络化模型视角,连接性视角,外部性视角,社会形视角,网络生态学视角和流通性视角,对社会性软件用于学习进行了探讨。然后比较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和连接主义对社会性软件用于学习的指导作用,由此得出,连接主义更适合作为将社会性软件用于学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视域下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生态学来指导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客观需求。在此过程中,应符合时代要求,以课程生态观、生态位等理论为指导,以课程生态群为课程体系核心,在解决好各种生态矛盾的基础上,以处理好各种生态关系为构建方法和途径,构建"可持续发展、和谐发展与科学发展"的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6.
网络连接主义(Connectivism)是由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 Siemens于2004年提出来的,是新兴的网络环境下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基于网络连接主义视域下商务英语教学,教师通过商务英语教学中"信息源"与"节点"的有效连接可使商务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网络连接主义(Connectivism)是由加拿大教育学家George Siemens于2004年提出来的,是新兴的网络环境下一种全新的学习理论。基于网络连接主义视域下商务英语教学,教师通过商务英语教学中“信息源”与“节点”的有效连接可使商务教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8.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工作效率受到商务英语综合能力,特别是有效沟通能力高低的直接而深刻的影响,生态主义视野下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景创设,分解教学任务为多元化的子任务,让学生能够真正将商务英语知识经验收为己用,促进自身商务英语有效沟通能力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9.
商务英语顾名思义就是集商务能力以及语言能力为一体的一种教学模式,而当前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影响下,市场上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而很多学校在商务英语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弊端,阻碍了其自身的发展,本文对如何构建商务英语学科教学知识及框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研究,从根本上提高其整体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汪琪 《考试周刊》2012,(51):88-89
面对信息技术网络化迅猛发展的时代,微博凭借其优势脱颖而出,成为Web 2.0时代众多社交工具中的佼佼者。Siemens的连接主义理论正是适应数字化时代而提出的创新学习理论。本文主要在连接主义理论的基础上试图建立了微博与英语学习的整合模型,分析其优势,并提出了微博与英语学习的一些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学科是高校的立校之本,标志着高校的学术地位、科研水平及培养人才质量,是高校办学水平的综合体现.学科建设对新建本科院校的跨越式、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在国家新一轮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机遇与挑战面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客观分析学科建设的现状和目标定位,制定学科建设规划,明确学科优势和特色,突出重点学科,实施梯次发展,加强学术队伍培养和学科带头人的选拔,优先使一批学科在学科水平上取得重大突破,全面带动学校各项建设,提高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是引领世界未来、改变全球格局的战略技术,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迫切需要人工智能教育的及时跟进。人工智能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国家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中所处的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加强人工智能教育构筑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先发优势成为当前亟需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从学科建设的视角来审视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发展,既有理论价值也有现实意义,更具有实际可行性。针对人工智能教育的知识特点和发展现状,该文提出了从规划学科布局、完善学科建制、构建学术共同体、培育学科文化四个层面入手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未来发展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王澍  杨进 《中学教育》2010,(4):31-34
纪律之于人的发展十分重要,是学校教育的必要手段和重要任务;学校一般在知、情、行三方面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然而其中却存在着通过灌输、诱惑、惩罚等手段规训学生,混淆纪律教育和规训的现象。因此,必须对纪律教育和规训进行区分,通过引导学生建立规则、累积学生的积极情感经历和扭转对学生的人性假设,真正实现对学生的纪律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社交网站(SNS)是Web2.0时代一个标志性的网络服务新模式。它以人为核心,以社会关系链为基础,利用诸如网络聊天(IM),交友,开博客、记日志,建相册,参与群组,玩SNS游戏,分享日记等活动在人与人之间传播信息,创造内容,维系关系,培育感情。这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基于关联主义的理论观点,从技术维度、社会维度、知识维度三个方面探讨了学习型社交网站的创建应该遵循和坚守的创建理念和原则,其研究结果对促进社交网站在教育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具有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评价学科的"立、学、深、厚"四项标准,以及建设学科的"铸魂、循法、深论、厚积"四项举措;运用经济学、管理学分析方法阐述了学科建设组织工作的思路,提出了"校管科研、系管教学"的体制机制设想;着重探讨了交叉学科建设,特别强调了战略规划对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建国后北京师范大学最早培养了民俗学、民间文学相关专业人才,虽中间有所间断,但从1979年恢复招生以来,全国高校相继设立民俗学、民间文学等相关学科,开展民俗学教学活动,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这些人才对于中国民俗学学科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在充实研究人员队伍,增强学科力量,普及民俗教育方面着力颇多。在民俗学学科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民俗学教学活动中的师资储备、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也日趋完善。其中,不乏在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积极探索和理念创新,这些都成为推动民俗学学科繁荣发展的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标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系统分析了人才培养质量一级指标内涵。针对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从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建立校企与校校多元协同育人模式、规范培养过程管理、建立长效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反馈机制等方面,提出构建基于全国学科评估视角的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建议,以期提高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8.
第四轮学科评估无论是在参评规则、指标体系方面,还是在评估方法、结果公布方面,与以往相比都有了较大的改进与创新。本文以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为观测点,分别从全国和本省两个视角透视吉林省高校学科建设情况,并提出要理性看待评估结果,妥善处理好3个关系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是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教育实践的轴心。在电大基础上建立的开放大学要保持其办学的独特性与生命力,必须以系统视野为前提,牢牢把握“课程建设”这一中心任务,切实提高课程质量,考虑人才培养目标,彰显电大系统优势,考虑学习者实际,实行课程分层建设与管理,并还基层教师以应有的课程建设话语权。  相似文献   

20.
从国内外六大学科评价的指标体系出发探析当前学科评价的价值取向可以发现,当前的学科评价仅仅是基于学科投入要素的评价或基于学科产品的评价,在其主导下的一流学科建设也表现出"粗放型"的学科生产投入要素建设和"学术GDP"导向的学科产品建设两种错误倾向。学科建设本质上是学科生产能力的建设,一流学科评价本质上是评价一流学科的生产能力。走向基于学科生产能力的一流学科评价,要充分考虑学科产品的有效性和学科的社会服务问题、学科生产的投入成本和学科建设的效益问题、学科的整体性和学科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