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家都来关心和重视农民技术教育农业部教育司陈建华过去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特别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进一步强调切实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农业稳步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各地正在贯彻落实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若...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现阶段我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发展缓慢,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培养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是转移农村劳动力,提高农村农民的就业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纵观一百年来,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民族革命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问题。在改革开放中,邓小平曾指出,只有农村安定富裕,国家才能稳定和发展。农业始终是经济建设工作的首位,而农业的主体是农民,只有处理好农民问题才能保证农业的稳固发展。本世纪末在农民问题上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大量流动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力就业问题将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安定及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进入21世纪,农业剩余劳动力就业态势严峻 中国的资源禀赋是资金、土地短缺,…  相似文献   

4.
加强农业职业教育,提高农民职业技能,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农村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必须把农业职业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努力提高农民的素质,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素质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5.
目前.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根据中国农村实际,为了实现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复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强国富民的一项重大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活动.给农村教育发挥作用带来了大好时机。新农村建设首要是建立一支新型的高素质的农民队伍.这支队伍必须依靠教育给予培养和培训;发展农村经济需要现代的农业科学技术.农村教育恰好可以在农业与科技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向农民传播先进农业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6.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是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环节,是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我校成立27年来,积累了一定的农业、农村、农民教育培训经验,在“服务新农村,培养新农民”的办学精神指导下,于2004年积极参与并主动承担起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3年累计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余人,这项工作的开展也有力地促进了我校工作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7.
一、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按照党的基本路线和教育方针的要求,深化成人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应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中心,面向农业、农村、农民,改革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农业要求的教育观念、办学体制、教学内容与方式方法等,为农业、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合格人才。改革的实践告诉我们,为了全面贯彻这一指导思想,在改革的过程中应坚持以下几方面的原则。(-)坚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原则在深化改革中,坚持面向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民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必须把农民培训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加大实施力度,从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管理体系入手,加强对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农村从业人员的实用职业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技能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成人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目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已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农村经济和生活发展服务的农村成人教育,是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农村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才能把庞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如何认识和解决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思路,这是邓小平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科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问题,它们也理所当然地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根本问题。可见,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农”字的特色很浓。在中国特色中,邓小平始终突出“农”字的特色。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和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激活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我国西部新农村建设,重点要发展农村生产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逐步提高社会发育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努力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组织化程度,增强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着力构建农业科技新体系,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  相似文献   

12.
略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特点和方式浙江李建设,苏志明随着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广大农民对参加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兴趣与积极性空前高涨.接受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新型农民,在农业生产劳动中已显示出一定的优势.对于振兴当地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十二亿人口,九亿在农村。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居于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由于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又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障,要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就必须解决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问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与土地有着不同以往的新型关系,农民对土地的权利和义务也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  相似文献   

14.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重大问题.周恩来从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的国情出发,对"三农"问题进行了深入探索,他关于"三农"问题的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农业问题上,周恩来坚持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农业现代化,主张培养农业科技人才,重视科技兴农和学习借鉴外国的先进科技成果.在农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各行各业都应该面向农村,为农业服务;统筹兼顾全国人民生活,适当安排城乡建设关系;因地制宜,合理安排农村产业结构;加强农村各方面的建设,实现农村全面发展.在农民问题上,周恩来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关心农民生活,心系农民困苦.  相似文献   

15.
“三农”问题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农”问题是我国在本世纪头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重大任务,没有农村、农业、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农业的现代意义表明,农业实行以工业化为本质的产业化经营,是全面建设社小康社会的主要基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严重状况表明,农村走城市化、城镇化道路,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事实表明,农民收入的增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使中国农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能够与中国城市居民一起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中国主人翁的必然举措。  相似文献   

16.
农民走向市场的困境及其引导──农村成人教育为农民进入市场导航浅析阴宗明(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农民致富带来了契机。但是,由于农业和农民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二者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在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所...  相似文献   

17.
我国当代农村改革大体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78-1984年,对农村微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即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承包制,把农户塑造成为生产经营的微观主体,这一阶段改革的着眼点,是为了解决如何从经营机制上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问题。第二阶段是1985-1992年,对农产品流通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农产品市场体系,这一阶段的着眼点,是为了解决农产品“卖难”,“买难”交替发生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阶段是1992年中共14大以后,农村经济体制逐步向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市场机制调节农民生产,生活的作用逐步加强,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分析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的形势,科学总结各个地区已经取得的典型经验。于1997年9月召开的十五大的报告中,正式提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工宫,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江泽民对邓小平家庭承包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他能够较好地解决我国农业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有利于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改善农业比较利益,促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96年11月22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给获得首界“中国十大杰出青年农民”称号及提名奖的青年农民的一封信中写道:“‘你们立身农村,心怀祖国,辛勤耕耘,艰苦创业,为振兴农业和农村经济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你们身上,体现了社会主义中国新一代农民崭新的精神风貌。你们是全国青年农民的榜样,也是各行各业青年学习的榜样……希望你们再接再厉,自强不息,带动更多的青年献身农业,用青春和汗水,在农村两个文明建设中不断创造新的业绩。”安徽省颖上县三十铺乡青年农民朱永祥就是一位这样的先进典型。他利用在农广校所学的科技知识,以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就是要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全面提高包括文化素质、科技素质、人文素质在内的现代农民素质。只有建设一支与现代农业相适应的高素质新型农民队伍,才能快速抢占当今世界农业技术应用的制高点,顺利实现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而新农村建设中对农民素质的许多要求都与生物密切相关。因此,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应当密切联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利用生物学的有关原理、知识和技术等为新型农民的培养服务。  相似文献   

20.
[热点材料]“三农”问题主要指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十六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2004年2月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