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集邮》2002,(10):8-9
继人民公社邮票之后,我们邮票设计全体同志又一次合作,共同设计了一套体育邮票——《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纪念邮票。较之首次多人合作完成的《人民公社》邮票,此次邮票枚数达到了16枚之多。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以后,邮票设计部门没有设编辑部门,也没有专职编辑一职。有关邮票设计的资料收集、资料论证、资料考证、走访专业部门等现在称之为编辑责任的工作都由邮票发行部门专职邮票设计师完成,这种情况一直沿袭到1985年。  相似文献   

3.
纵观新中国体育邮票发行苏肖晴,张妙玉1896年希腊为举办首届奥运会解决财政困窘而发行的世界第一套体育邮票问世后,便引起各国邮票发行部门的极大兴趣,体育与邮票也从此结下不解之缘。从世界第一枚体育邮票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前这半个世纪中,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都...  相似文献   

4.
《上海集邮》2002,(2):6-6
每年的邮票计划选题.由七位设计人员共同承担、因此大家都十分关心。邮票选题有政治、经挤、化等等,每位设计人员都各有所好,有自己的偏爱.都希望能分配到自己感兴趣的选题来发挥自己的所长、但是大家还是会相互谦让.对一些大家都认定困难较大的、也会自觉要求承担。“化大革命”之前,  相似文献   

5.
《上海集邮》2002,(1):6-6
邮电部设有邮票发行的专门机构,五十年代专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的有六七人,绝大部分人员都是分工设计纪特邮票,邮政业务上用的普通邮票却几乎都是孙传哲先生一人承担。因为普通邮票一般是两三年要更换一套,有时是更改邮票使用面值,临时要提供邮票图稿。普通邮票使用量大,面积也相对小。  相似文献   

6.
1967年10月1日发行的文7《毛主席诗词》邮票,虽然面世于“文化大革命”高潮阶段,但从发行目的、题材内容和设计手法等方面来看,都不同于那些紧跟形势,配合运动的其他“文”字邮票,而是一套反映中华民族文化瑰宝,反映毛泽东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优秀邮票。从邮票发行的目的和邮票种类来看,这套邮票属于  相似文献   

7.
《上海集邮》2002,(3):6-6
我国邮票发行从建国初期就是学习苏联老大哥,从机构组织到邮票发行选题与资本主义国家明显有别。我国是从美术院校要来美术专业人员,专门从事邮票设计工作。欧美主要国家是向社会美术家征稿再进行评选,选最佳为国家发行邮票的图稿。社会主义国家邮票发行强调宣传教育,在邮票上可以明显看到反映经济建设、军事国防、重要会议、重大节日的不少。  相似文献   

8.
《上海集邮》2002,(5):5-5
乒乓球被称为中国国球。中国邮票上乒乓球运动题材也是最多最早的,50年代就开始上邮票。作为单项运动在五六十年代上邮票是比较少的,那时邮票题材比较单调,每年只发行几套邮票,当然生产能力也有限,还没有自己的印刷厂,邮票是在印钞票的北京541工厂和上海542厂印刷生产。  相似文献   

9.
发行附捐邮票是支援我国汶川震区的一种具体行动。这次邮票的发行从选题到印刷都是在极短的时间里完成的。其中邮票的设计就超出了设计者所有的常规,用设计人员的话说,严重违反了他们的设计周期。一般的邮票设计周期为几个月的时间,而这套《抗震救灾众志成城》附捐邮票,设计者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得知中国邮政要为汶川地震特别发行附捐邮票时,本刊  相似文献   

10.
夏荫 《中国集邮》2001,(4):21-21
《中国集邮》2000年第9期发表了谢宇先生的(2000年欧罗巴邮票发行总况》一,对2000年欧罗巴邮票的情况作了一个较全面的介绍:可能由于缺乏资料、未作认真查对,中有一些错误和不确切之处,现将其中一些主要的概述如下:一、2000年欧罗巴邮票采取统一图案并非首次。欧罗巴邮票是1956年开始发行的,当时有联邦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6个国家各自发行统一图案的邮票,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是采用统一图案的,到1973年已有20多个国家发行了欧罗巴邮票。在这将近20年中,各国发行的邮票图案都是相同的,只是个别国家在图案大小、细部、位置等一些方面稍有不同而已。从  相似文献   

11.
纪55《全国工业交通展览会》邮票发行于1958年10月1日。这是一个特殊的年份,是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中共中央根据毛泽东的倡议而提出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即“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在这条总路线精神的指导下,“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运动轰轰烈烈的展  相似文献   

12.
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集邮活动进入到一个从自发到自为的新阶段,其主要的标志之一就集邮者自发成立的集邮组织出现,并在当地文化部门的支持下开展活动。“文革”后,北京市最早成立的群众性集邮组织当属东城区文化馆支持成立的“业余集邮研究会”。1978年7月,由于王府井的中国邮票公司国内营业部恢复开业,北京的一些集邮者开始聚集在中国邮票公司门口,进行信息交流和邮票交换,经过“文革”浩劫后的集邮者开始有了一个公开的活动场所。北京的  相似文献   

13.
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是以其本体的文化属性作为构成基础的。本文试从集邮本体的文化属性说起,来谈文化在集邮中的主体地位。一、集邮之“邮”的文化属性“邮”是集邮的载体。“邮”的构成,最基本元素是作为邮资凭证的邮票。自1840年邮票诞生以来,邮票的形态就具有了文化的属性。这一属性主要表现在,邮票是一种有主题、有内容、有造型、有风格的艺术化的邮资凭证。人们通过邮票可以透视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的社会形态及文化风尚,因此邮票又有“国家名片”的称谓,这一称谓的实质是从文化角度反映了一个国家的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邮票事业是在继承根据地人民邮政、邮票事业和吸收改造中华邮政、邮票事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49年10月8日新中国发行了全国通用的纪1《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邮票,标志着新中国邮票事业的开始。为充分发挥邮票档案的作用,服务邮政改革、服务社会,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按照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中国邮政文史中心将《新中国邮票发行档案选编(1949—1955)》编辑成册,所选档案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1955年中国人民邮政、邮票发行档案(包括已发行和未发行的邮票档案),主要内容为邮票的选题、图案的选定、邮票的设计、印制、发行等。这些档案如实地记录了当时邮票发行工作的全貌。《集邮博览》借复刊之际开始连载《邮票档案选编》。这些邮票发行档案是首次较系统、较完整的向社会公布,也是新中国初期邮票档案的解密。总之,邮票发行档案较全面地记载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邮政邮票发行的整个过程,这一时期邮票发行档案的公开,对新中国邮政史研究、集邮学术研究都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也为当前邮票发行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我们相信,关注中国邮票史的读者可以从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1918年,瑞典邮政部将面值25欧尔的邮票加盖改值为12欧尔,谁知在用机器加盖时,有一版颠倒了,致使这版30枚邮票上加盖的“12”全部头朝下,并逃过检验人员的眼睛,被发售到一个名叫古里克斯堡的小地方。当时恰好这里有一个坠入情网的青年,每天都要给远方的心上人写信,就买下了这张整版“12”倒盖邮票。  相似文献   

16.
1966年,突如其来的“化大革命”运动,打破了人们平静的生活。开始,许多人都天真地认为这是毛泽东主席发起的一场化运动,象曾经经历过的无数次运动一样,很快就会结束。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次动荡,十年灾难,就连普普通通的民间集邮活动也在劫难逃。集邮公司被迫停业,《集邮》杂志被迫停刊,邮票被当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产物来破除,许多集邮家被无辜抄家批斗,毕生心血凝聚的邮品毁于一旦。  相似文献   

17.
克东  立志 《集邮博览》2001,(8):30-30
造型艺术泛指邮票反映客观具体事物的一种艺术形式。在一套邮票的构思过程中,确定了主题思想之后,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运用哪种艺术形式来表现。邮票设计采用绘画表现的极多,各有艺术特点,欣赏起来也各有意趣。  相似文献   

18.
《上海集邮》2001,(8):4-4
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邮电部。我是学习绘画的,希望能到画报社搞创作,报到后才明白是设计邮票,自己对邮票不了解,只知道邮票是贴信用的。走进工作室,看到几位年轻同行,一问他们都是中央美术学院毕业,但他们都是学图案的,再看他们办公桌上正在画比火柴盒图还小的画图,心凉一大半,心想我在学校毕业创作画的比桌面还大,如何拿这枝小画笔,不禁愁容满面。我不安心工作,但不敢找组织上谈,自己认定无力挽回命运的决定,只得祈盼日后能有转机。熟悉工作情况后,就要开始接受工作任务。邮票设计工作做的是超前事,画明年才发行的邮票,见了一份明年邮票发行选题,我选取个农业题材.因为在学校去过几次农村,画过农村题材,心想有事干心情也许会好点。  相似文献   

19.
苏联解体前每年都要发行庆贺新年的邮票,从1962年起直到1991年,近30年间形成了一个“新年好”邮票系列。苏联解体后,各独立国家邮政部门在这方面采取了什么发行政策呢?据目前收集到的邮票看,大体是这样的: 一、继续发行“新年好”邮票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其中俄罗斯是解体后就开始年年发行,继承了苏联原来的传统。白俄罗斯则是从1996年才开始发行的。  相似文献   

20.
邮票创作中的中国画原作重画 为借用社会美术家的艺术创作优势,提高邮票图稿的设计水平,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邮票发行主管部门就经常特约一些画有专长、风格对路的画家进行邮票创作。1979年8月中国邮票总公司成立后,更扩大向社会美术家的约稿,有不少画家都应约创作过邮票图稿,而有些邮票图稿往往是作者自己的原作重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