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赵岳 《上海集邮》2011,(12):34-34
为配合1955年3月1日开始的人民币币制改革,邮电部陆续发行各种新币面值的邮资票品。5月5日,第一枚新币面值邮资明信片发行,邮资图为面值4分的陆军战士图。同年7月16日开始发行普8的4分面值票图案同样为陆军战士图。  相似文献   

2.
1956年6月15日,邮电部计划发行一套《首都名胜》特种邮票.志号为“特15”,全套5枚,由邵柏林设计。该邮票采用雕刻版,邮票图案分别为:第1枚“颐和园”,面值4分;第2枚“北海”.面值4分;第3枚“天安门”,面值8分;第4枚“天坛”.面值8分;第5枚“太和殿”,面值8分。设计邵柏林在设计这套邮票时,考虑到天安门是北京的象征,也是新中国的象征,  相似文献   

3.
崔刚 《上海集邮》2003,(1):17-17
1998年5月16日,信息产业部发行《玫瑰》普通邮资明信片,面值40分,供各地邮政部门为用户加印广告。 笔者收到一张以玫瑰图邮资片为载体的广告明信片,比较特殊,与其它《玫瑰》邮资片不同:原来印刷"信息产业部发行"的明信片正面左下端,印有"拉萨邮政局发行"字样,面值为60分。据悉这套广告邮资片全套2种,印量5000套。  相似文献   

4.
杨伟 《上海集邮》2003,(5):21-21
1992年6月15日发行《石舫》普资片,全套2种,面值分别为本埠10分(题图)和外埠15分,以适应1990年调整的邮资,这两种片被大量使用,多次制版印刷,各版特征如下。  相似文献   

5.
邮票的面值是由国家邮票发行部门依据邮政资费标准确定的。自2006年1月1日起,国内印刷品函件首重100克资费由60分上调为70分;同年11月15日起,国内基本资费的  相似文献   

6.
资料背景:《从小爱科学》邮票发行于1979年10月3日,全套6枚,总面值1元,发行量120万套,1997年中国集邮总公司的内部结算价为35元。同时,还发行了面值为2元的小型张,发行量10万枚,1997年中国集邮总公司的内部结算价为6000元。这套邮票的设计者是邹建军,由北京邮票厂采用影写版印制。  相似文献   

7.
发行于2004年9月15日的PP89《千岛湖珍珠列岛》专用邮资图普资片,面值为60分,由周振先生设计浙江省邮电印刷厂印制。明信片邮资图规格为22mm×25mm,明信片规格为125mm×78mm。近日,笔者得到了几枚由浙江省邮电印刷厂印制的"80分"面值的《千岛湖珍珠列岛》普资片,欣赏时发现,除面值不同外,其版式也与"60分"面值的《千岛湖珍珠列岛》普资片存在着很多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8.
1992至1996年,我国邮政平信邮资为20分,为方便寄信使用,国家邮政局发行了大量20分邮票,有20 分面值的,而且还先后发行了18套单枚成套的邮票。所谓20分板块就是专指编年20分面值的这18套邮票。这些票这几年一直在不声不响的上涨,有几个品种早已创出了1997年大潮之后的新高,有即将进入快速增值期的可能。下表就是其基本资料: 1.1992-5《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50周  相似文献   

9.
信息产业部将于1998年7月24日发行内蒙古自治区地方选题邮票《锡林郭勒草原》,全套3种,加小型张1种。面值分别为50分,50分,150分,800分,邮票规格为50×30毫米。小型张规格为60×40毫米,小型张外形规格为140×80毫米。  相似文献   

10.
背景资料《庚申年》特种邮票发行于1980年2月15日,全套一枚,面值8分,邮票规格26×31mm,齿度11.5度,全张枚数80(8x10),影雕套印,邮票志号T46。特约设计者:黄永玉,设计者:邵柏林,雕刻者:姜伟杰。根据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权威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99)》记载,其发行量为500万枚,1997年中国集邮总公司结算价是1600元。  相似文献   

11.
题示邮票于1981年9月1日发行,直至1986年6月15日才发行普23的同面值邮票,因使用时间较长,需多次制版印刷,从而出现多种版式。  相似文献   

12.
王伟 《集邮博览》2014,(11):21-21
正2013年5月19日,中国邮政发行了普32《美丽中国》(一),邮票选材广泛、色彩亮丽、主题鲜明,深受集邮爱好者和普通民众的喜欢。在欣赏之余笔者认为普32的面值在以后的发行中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邮政早在2002年2月1日发行的普31《中国鸟》(第一组)开始就将邮票最低面值调整为80分(黄腹角雉),其他面值为:1元(白尾地鸦)、2元(台湾蓝鹊)。同年4月1日发行的《中国鸟》(第二组);2004年1月1日发行的《中国鸟》(第三组),其面值都比较高,分别是:4.2元(贺兰山红尾鸲)、5.4元(藏  相似文献   

13.
1995年元旦,朝鲜发行一套贺年邮票,含2种单枚邮票和2种小型张,邮票面值为20分和40分,小型张上邮票面值均为1元。 这套邮票的图案采用童话连环画形式,反映活泼可爱的小猪愉快的劳动生活。小型张上邮票图案为“合  相似文献   

14.
张丁 《上海集邮》2014,(7):46-46
1955年,新中国邮票改用人民币新币值后,曾发行了普8、普9两套邮票,但在邮政业务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还缺少当时寄发本埠印刷品的1.5分票、寄发国内印刷品的3分票、寄发国内航空印刷品使用的5分票。故于1958年9月25日,由邮电部发行普10《花卉图》邮票。全套三枚,1.牡丹图案,颜色玫瑰红,面值1.5分;2.荷花图案,颜色为蓝绿色,面值3分;3.菊花图案,颜色桔红色,面值5分。  相似文献   

15.
加拿大邮政将于今年6月9日发行全套5种无面值永久邮票(实际面值59分),邮票主题为“装饰艺术”建筑。同时发行的有5枚邮票的小全张以及明信片。  相似文献   

16.
宝木 《中国集邮》2000,(8):24-25
背景资料:《庚申年》特种邮票发行于1980年2月15日,全套一枚,面值8分,邮票规格26&;#215;31mm.齿度11.5度,全张枚数80(8&;#215;10),影雕套印,邮票志号T46。特约设计者:黄永玉,设计者:邵柏林,雕刻者:姜伟杰,根据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权威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1999)》记载,其发行量为500万枚,1997年中国集邮总公司结算价是1600元。  相似文献   

17.
今年6月28日是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日,当年郑和访问过的马来西亚于7月21日发行一套“马中交往六百周年”纪念邮票,共4枚加1个小型张:面值30分的2枚,一枚为“郑和的宝船”;另一枚为中国明朝皇帝赐予马六甲苏丹的印玺;面值50分的为郑和与马六甲苏丹商谈贸易的场景;面值1元的是“凤嬉牡丹”图五彩瓷盘。小型张面值2元,邮资图为马六甲13-15世纪使用的2种钱币。小型张边纸图案与50分邮票的图案相同。  相似文献   

18.
开始发行于1986年4月的普23《民居》邮票,距今不过十来年,其发行日期理应不成为问题,然而情况并非如此。先是《中国集邮大辞典》中将开始发行的1986年4月1日误为3月10日(见该书第124页)。接着《中国集邮报》在1996年第40期上刊载纠正文章时,又“以错纠错”,将首发时间误为5月15日。这样一个并不复杂、也不久远的问题,为何在权威书刊中接连出错呢? 普23《民居》全套14枚邮票分为10次发行,时间从1986年4月1日到12月25日,历经8个多月。首枚邮票发行时(即4月1日发行面值2分的《东北民居》),邮电部邮票发行局是有发行日期通告的。至于其他各枚的发行日期,虽未事先见诸公告,但也有一个可利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9.
普22《祖国风光》(影写版)全套有面值3分、4分、8分、10分、20分共5种,齿度11.5。其中4分票发行于1982年9月10日,8分票发行于1981年9月1日。这两种面值邮票符合1990年7月31日前国内本、外埠平信邮资。其印刷量极大,不可能一次印就,在多次印刷中,势必会发生一些差异。 《上海集邮》1987年第一期曾报导4分票除齿度11.5者外,并有齿度11.5×11者存在”。在此报导后,  相似文献   

20.
国家邮政局文件通知:1999年3月16日发行1999-2《汉画像石》特种邮票,全套6种。邮票图案依次为“牛耕”、“纺织”、“舞乐”、“车马出行”、“荆轲刺秦王”和“嫦娥奔月”。前3种面值都是50分,后3种面值都是150分。三色胶版。邮局全张50(5×10)枚。票幅40×30mm。齿孔12度。呼振源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