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期出版之日,今年的上海集邮节早已落下帷幕,然而正因杂志与报纸的发稿节奏不同(集邮节开幕之日,正是本期初校用样从印刷厂送来编辑部之时),对于内容丰富、新意迭出的本届集邮节,本期只能先以图 相似文献
2.
20年前今日,正是本刊呱呱坠地之时,回首当年的条件简陋,对比现在的环境优越,将愈加激发我们编好刊物的信心。 为纪念《上海集邮》创刊20周年,热心的读者寄来了大量征文。我们看到的,有钢笔、原子笔或别样笔的书写字,也有复写稿、打印件和复印件,我们从中读到的是一颗颗的真心,他们真心实意地支持本刊,希望本刊无论受到何种外部因素的干扰,都能坚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集邮协会“五大”之后,本市各基层集邮组织的积极性大增,邮事活动不因天气炎热而“歇夏”,交运邮协赴苏州、原地封研究会和极限集邮研究会的代表赴平遥,职工邮协赴景德镇,杨浦区青少年集邮活动中心移址,海关邮协举办邮展……概况请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有个著名的哲学命题叫“白马非马”。但时至21世纪,中国集邮界却要讨论“云南金花茶”不是“金花茶”,不过二者讨论的范畴是不同的。在植物学界,对于物种的鉴别、分类、命名都是极其严肃的科学研究。“云南金花茶”和“金花茶”二者是不 相似文献
6.
为历次重大邮展的赛况编列统计表是本刊传统的“保留节目”,在本期亮相的2001年中华全国集邮展览获奖情况比较中,上海的排名已降至中游。原是兄弟省区市之间的竞赛,谁家在前都不重要,但上海这次的成绩毕竟与中国集邮发祥地这块老招 相似文献
7.
大有人在 当今中国,谁藏邮票种数最多?不知道。当今中国人,谁藏邮票最多? 我们也不知道,但本期黄山先生介绍的孟宪铭教授至少可以算是候选人之 相似文献
8.
兼收书信 名人手札,历来是收藏界钟情的一大门类,早于邮票千百年矣,而发轫未及二百年的集邮活动虽已注重研究实寄封,但还不能将没有邮政或集邮信息的内件一起放上竞赛性展集的贴片,只是新创的开放类作品并不排除这种尝试。平心而论,内件的综合信息、史料价值常较封皮更为精彩,编排巧妙的展品,也将更易吸引社会观众。不管FIP怎样考虑,在收藏实寄封的同时,关心一 相似文献
9.
本期继续刊出《上海集邮大事记》,同一纪念专辑内《上海市集邮协会首届理事会的产生经过》一文可视为“大事记”的细化。为及时抢救史料,本刊征集类似的回忆性稿件,要求具体内容真实可靠,尤其欢迎集邮书刊未载的有价值的细节。 为纪念市邮协成立20周年和本刊创刊20周年,特以“我与上海集邮”为题向 相似文献
10.
在爱好者的风景日戳邮集内将永久保存的“上海集邮大楼”,如今房屋依旧,但是“住户”已换。自从1998年上海市集邮总公司、上海市集邮协会、《上海集邮》鳊辑部联袂进驻此地以来,已经渡过了八年的风风雨雨,成为上海集邮史上值得纪念的一页。现 相似文献
11.
1.1909年大清邮政发布“邮局收寄快信章程”,定于何月何日起收寄快信? 相似文献
12.
上海人物"上海集邮人物风采录"选自上海市邮协组织撰写的《中国集邮人物风采录》部分原稿,每位人物先有一段小传,再配两帧照片,本刊发表时则略作删节。本刊早期的人物特写是林霏开的"邮人剪影"专栏,当时就有一篇《人到中年话邵林》,却因邵林本人为避"标榜个人"而撤下,后来转投他刊,又因篇幅所限而未能 相似文献
14.
纪念水原 已故日本集邮家水原明窗先生是我国集邮界的老朋友。尤其在我国集邮复苏之初,上海市集邮协会成立前后,他同上海集邮界的接触特别密切,本刊最初的四期就有三期反映这些往事。他在1993年去世后,日本邮趣协会及其哲嗣落合宙一先生仍同上海集邮界的水原故旧保持友好的交往,互致问候,并每年寄来新版的 相似文献
15.
读者看到本期刊物之际,编辑部已在进行今年最后一期的操作了。因此,有几句关于明年的设想要放在这里提前来说。首先是为"百家论谭"准备若干讨论题,以便集中同类文稿,让作者各抒己见,供读者自辨曲直。比如:最佳邮票的评选项目是否需要改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编辑每期稿件的时候,看到精彩的选题、优美的文笔、靓丽的彩图,总会很高兴地希望能与读者共享,但到拼版时,又往往无奈于版面的捉襟见肘,既不可能增加篇幅,于是只能挑选比较具有时效性的文章先上,其他的相应延后。为此,我们想与作者相约,能将文章写短的,决不写长;有些纯属技术性的报道,而非 相似文献
17.
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抗击非典的感人情景,将永远铭记在经历过这场灾难的人们心中,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还以各种邮品的形式存留在集邮者的收藏中,除了邮票,附票和宣传戳外,贵阳的"邮件已消毒"彩色标签却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邮政史文物,感谢郭润老把 相似文献
18.
为集而研 本期“学术研究”栏两篇文章都是前文的延续。《朱家角邮路之沿革》可视为上期《清末至民国朱家角邮局的变迁》的姐妹篇,它们是今年上海集邮节青浦区邮协和华东师大邮协分会场的宣读论文,师大的教授们利用图书资料丰富的优势,结合实地考察,为地 相似文献
19.
上海情结,去年第9期本刊发表《苏州给上海的启示》一后,受到各有关方面的重视,几乎一致希望研究上海题材邮品的专能早日问世。那么,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要选择一种较好的表现方式.不能满足于过去那样只求精炼的检索式资料了,而要鼓励作们放开来写,以利最大限度地吸引集邮的和还没有集邮的读。本期徐冶敏写的《“收藏”(义勇军进行曲)》算是这类尝试的最早一篇,既追述历史, 相似文献
20.
祝贺获奖 上期临付印前,赶编了首届全国优秀集邮图书评选揭晓的新闻,以致在《编辑寄语》中没有来得及表示一点祝贺的意思。上海获奖图书的作者,大多也是本刊的作者,而且彼此都在今年上海集邮节的集邮文献类展品作者、读者座谈会上见过面,曾经相互勉励,如今同获佳奖,本刊祝愿他们再接再厉,为中国邮坛奉献更好的作品。这次评选的标准不同于历来正规邮展的规则,而更多地靠拢图书出版界的惯例,上海获得的奖级大多较原先预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