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大人总是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可是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是个孩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小孩看卡通片时,大人在一旁说:“啊,真幼稚!”大人觉得幼稚,我们小孩可不觉得幼稚。小孩在大人心中永远不懂事。大人说话,小孩只要一插嘴,他们就会说:“去去去,大人说话小孩插什么嘴!”其实,我们小孩懂的事,大人不一定懂呢!大人们可以做自己乐意做的事,就算做错了,小孩也不能批评他,不然就会说你没大没小;小孩就不一样了,处处受大人管,不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做错了事,大人又是责备又是教导,唠叨个不停。小孩有许多心里话想对大人说,可是却不敢大胆地说。如…  相似文献   

2.
文侠 《家长》2005,(11)
孩子从上初一开始就住在学校里,一个星期回家一次。那时候,家里刚装了宽带,孩子周末回家,提出想上网玩儿一会儿游戏。我不太同意,总希望他能多看看书。孩子跟我说:“妈,其实我们同学没有一个不玩儿游戏的,家里不让玩儿,他们就想办法去网吧玩儿。其实玩儿网络游戏既能放松心情,又能开发我们的智力,我不明白你们大人为什么那么恨它。”我说:媒体经常报道,很多孩子沉迷网络,彻夜不归,不仅耽误了学业,有的最终还走上了犯罪道路。”孩子说“:你们大人天天把学习挂在嘴边。可是我们除了学习也应该有我们的天地呀!我们班里有些同学在晚上老师检查完…  相似文献   

3.
<正>一年级的老师问同学们:"花儿为什么会开?"第一个孩子说:"她想伸伸懒腰,呼吸一下新鲜空气。"第二个孩子说:"她想和小朋友们比比,看谁更漂亮。"第三个孩子说:"她睡醒了,想看看这美丽的世界。"第四个孩子说:"她想看看,小朋友会不会把她摘走。"这时,一个孩子问老师一句:"老师,您说呢?"老师想了想说:"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她的小脸,笑了!"孩子的回答是多么富有诗意和灵性,老师的回答又是多么高  相似文献   

4.
正视议论     
我曾经是一个抑郁的孩子。别人送给我一些礼物,我的脸上也表现不出多大的欢喜;带我去什么地方游玩,我也显不出多么愉快。小时候,周围的大人们这样说我:"败兴的孩子。"一次,有人问过我:"百惠,你哭过吗?"我真想回答说"我也是人啊。"可欲言又止。不知怎么,我完全失去了回答的兴致。我搞不清楚那个人是不是真的认为,只  相似文献   

5.
许凯 《教育导刊》2006,(12):41-41
没有一个词像“游戏”这样与孩子和童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有无数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赞美过儿童的游戏,赋予游戏极高的价值。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游戏具有与成人的活动、工作和服务同样重要的意义。儿童在游戏中怎样,当他长大的时候,他在工作中也多半如比。因此,未来活动家的教育,首先要在游戏中开始。”可大人们总会习惯性地想、习惯性地问:游戏能让孩子学到什么?殊不知游戏正是孩子们的快乐课堂,是孩子们学习的重要途径。别总说孩子不会专心,不会有耐心。在游戏中他们是多么投入,多么乐此不疲,游戏让他们学会在自己有兴趣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美好的理想     
一一个大人,牵着一个孩子在河滩上玩,河里有一个大气球,鲜红的颜色,在回旋的水里打着转转。孩子看见了气球,孩子松开大人的手,往水边跑去,然后,怔征地看着气球。大人也跟了过去。孩子在大人走近时看着大人说:“我要气球。”大人说:“气球在水里,你怎么要。”孩子说:“我下去捞。”大人说:“水又深又急,你不能下去。”孩子说:“我不管,我要。”大人有些生气了,大人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再不听话我打人了。”孩子不管不顾,仍说:“我要,我就要红气球。”大人真生气了,伸手打了孩子一个巴掌,然后把孩子从河边拉开了。但孩子还想着那个红气球,…  相似文献   

7.
新聚焦我们翻阅一些“小学生优秀作文”时会发现,这些作文中刻画的孩子形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他们都特别懂事听话。这里的懂事听话是说他们为了博得大人们的喜欢,可以没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张,完全按大人们希望的那样去做。所以,这些孩子从不淘气,很少出错,还时常得到大人们的夸奖,很像一个“小大人”。那我们是不是都要去做这样的“小大人”呢?不,这不是真正的孩子!马小跳才是真正的孩子!因为他完全表现出了孩子的天性,那就是淘气。马小跳的淘气不是无理取闹,是有理的。因为想让安琪儿长高些,就浇了安琪儿一身的水;因为想看轰隆隆老师变魔术,就…  相似文献   

8.
理解多少     
当孩子伸手向家长要钱时 ,当孩子缠着家长索要某种物品时 ,而此时家里开支不够 ,大人总是深深地叹口气说 :“你们这些作孩子的真该体谅大人的难处。”但是 ,在我们这颗幼稚的童心里 ,大人对我们又理解多少呢 ?  相似文献   

9.
正小孩子有小孩子的世界,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孩子的幸福快乐是他自己的一种心理感觉,这种感觉或许不被大人支持和理解,但作为大人应该尽量尊重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看法,尊重孩子的选择。我认为小孩子的幸福和快乐,就是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玩自己想玩的,没有成人的干预,没有成人的模式。曾记记得问过一个小孩:幸福是什么?他说:"幸福就是当小狗舔你脸时,即使你一天也没有理  相似文献   

10.
儿子从小很乖。大人让他干 什么,他就干什么,大人怎么说 他就怎么听。自从四年级下学期 开始,他变得“不听话了”,能和 大人争辩是非,能对一件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了。儿子一天天长大 了。有一件事让我们改变了对他 的教育方法。 一天晚饭时,我们一家三口边吃边谈,无意中说到孩子多么幸福。儿子听后说“孩子也有酸甜苦辣,不全是幸福。”这句话令我们吃惊,这简直不像儿子说的话,令我们俩大人面面相觑。最后他爸爸说:“你有什么酸甜苦辣?”儿子说“比方我正在看少儿节目,你却让我去学习;我已经完成了作业,你们却让我去复习或者预…  相似文献   

11.
善良的心     
一天,我从河边走过,看见几个人站在河边,他们在看水里一个漩涡。一个孩子指着漩涡问道:“那是什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另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又一个大人说:“那是漩涡。”孩子们却有不同的看法。一个孩子说:“那是河水的眼睛。”另一个孩子说:“那是水里的星星。”又一个孩子说……显然,孩子没有大人那么理智,在孩子眼里,漩涡是他们想象的翅膀。偏偏有一个和孩子一样的大人,这是个女人,女人说:“那是一颗善良的心。女人话一出口,立即遭到几个大人的白眼,还有人说:“这女人有毛病。”大人骂那女人,是因为女人不应该和孩子一样…  相似文献   

12.
家长们常对我说,孩子总不学我们大人的好样,老是学坏样! 其实,孩子既模仿大人的坏样,也模仿大人的好样,只不过坏样让人显眼而已。我曾遇到过这样一件事:幼儿用的书常有掉封页、掉内页的现象,上课时由于我忙于授课,当有孩子告诉我说:“我的书破了。”我便不经意地说:“夹进书里去。”让孩子继续看书听课。没想到时间一长,孩子得出了经验:“撕  相似文献   

13.
爸爸、妈妈,我想告诉你们 一句心里话:当个小孩不容易。 爸爸、妈妈,你们大人都说我 们小孩子是多么快乐,多么自由。 可是,你们说错了,其实我们小孩子也有不快乐、不自由的时候,我 们小孩子每当家长批评错了,受到了委屈也不敢吱声,要是为自己辩 解几句那可不得了,谁知道会引发起什么样的"暴风雨"!  相似文献   

14.
小刺猬     
不管怎么说,大人们看事情总是和我们不太一样,我们喜欢的东西,他们总是没兴趣。斯拉维克有一只小刺猬,这是多么可爱的小家伙啊,鼻子翘翘的,大概世界上再也没有比这可爱的小动物了。可是爸爸竟然要用小刺猬换一张彩票!哎,大人们究竟在想什么啊!难道他们就真的一点儿也不明白孩子的心思吗?(小格子)  相似文献   

15.
<正>在一个视频里,主持人找了50个人(25个大人和25个小孩),问他们同一个问题:"如果能改变身体的一部分,你最想改变什么?"大人的回答是——"我想换一个额头,朋友们都说我的额头太宽了。""都喜欢高个子,我想高一点。""我的脸太胖了,男友说不好看,我想变成瓜子脸。""我的耳朵太大,总有人嘲笑我是小飞象。""我的皮肤太差,我想换掉。我多么渴望拥有一身人人都梦想拥有的小麦色啊!""都喜欢大眼睛的美女,我希望我的眼睛能变得更大些。"我们再来看看孩子们都是怎么回答的。一个胖胖的小女孩说:"我对自己的身体  相似文献   

16.
"放学后按时回家,好好做作业,别玩电脑……"当妈妈的唠叨声又在我的耳边响起时,我心中就有满腹的话想对她说。大人总是羡慕小孩无忧无虑,其实我们小孩有时比大人辛苦多了。在大人眼里,我们只是懵懵懂懂的孩子;他们认为,在读书上小孩就要听大人的话,要求我们一定要参加这个辅导班,那个考级班。  相似文献   

17.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喜欢插话,特别是当大人专注于讨论某件事情时,孩子更喜欢打断大人的讲话;越是不理他,他越是非让你听他说不可。而往往孩子的这种方法,会得到大人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觉得这种方式很管用,他也就越喜欢这种方式。很明显,大人并不喜欢孩子的这种习惯,但恰恰是大人帮助孩子形成的这一习惯。其实,孩子爱插话是孩子想引起大人注意,不愿意被冷落一边的心理在作怪。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女儿成靖,今年六岁。接触过她的人都说她说话吐字清楚,口齿伶俐。原因是我们在女儿的幼儿期,对她进行了正确的发音教育。孩子在周岁前就开始发一些单音。那时我们想:孩子刚刚学说话,就要往正路上引。我们除了不和孩子说怪字音、别字音外,还用汉语拼音方案中的声母和韵母来教孩子发音。起初,孩子不知怎么回事,睁大眼睛看着,慢慢地小嘴也跟着大人一动一动的。一次,叫孩子念“爸”,孩子念不准,口型也不对。我们就把“b”、“a”声母和韵母分开教。  相似文献   

19.
戴芳 《教书育人》2002,(7):20-21
有人说,如果家长和老师能像教孩子走路一样教孩子作文,那么,作文将是一件容易和快乐的事。细细思考,确有道理。在孩子学走路的时候,大人们总是首先为孩子选择一个平坦的地方,然后扶他站好,再放开手让他自己走。当孩子能走一两步时,大人们又是鼓掌又是亲吻;当孩子摔倒了,大人们又是喊又是打手势,鼓励他们站起来再走。要知道,这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鼓励呀。因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来到人世间的。同样,如果我们能让孩子在赏识中学习作文,那一定会硕果累…  相似文献   

20.
我孩子表达能力非常强,我们从小就鼓励他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在家里,我们常常是有事都和他探讨的,保持着朋友一般的关系。但是在我们和其他大人聚会的场合,他要是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就马上发言。他的话常常引得大人们哈哈大笑,但有时也让人尴尬。以前多次提醒他在这种场合不要说话,但他表示自己想说。我们是不是需要限制他,最好让他在大人的聚会中不要发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