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正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教材二年级下册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基础上,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为指导,努力遵循儿童心理特点和认知发展规律,借鉴实验区教师的教学经验与意见,依照全套教材的修订方案,对教学内容、编排体系作了适当调整和修订。一、教学内容的调整与变化为了更好地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规定的教  相似文献   

2.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的教学内容、编写体例进行了适当的调整,修订而成了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修订后的教材,优化了知识结构,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形成必要的数学技能,又...  相似文献   

3.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版)》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总结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经过修订组几年的努力修改而成。那么,《标准(2011版)》与《标准(实验稿)》到底有哪些较大的变化?通过对比《标准(2011版)》和《标准(实验稿)》可以发现,从总体上看,修订后的课程标准是"小改"而不是"大改",数学内容没有太多增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2011年12月教育部又正式颁布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为了贯彻好"2011年版"的理念和精神实质,实施素质教育,更准确的用"2011年版"指导好我们的初中数学教学,大面积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教学质量,所以有必要对"实验  相似文献   

5.
重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2011年版)日前正式颁布,课程标准2011年版与修订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较有哪些变化?对初中数学日常教学将会产生哪些影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最急需解决的  相似文献   

6.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课标(2011年版)》修订小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反复强调: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模型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仔细分析各地中考数学试卷中的应用问题可以发现,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建立数学模型.下面结合具体题  相似文献   

7.
<正>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标准(2011年版)》)已经把课程总目标从"双基"扩展为"四基",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与以往使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简称《标准(实验稿)》)相比,增加了"基本思想"与"基本活动经验"这两部分.本文针对课程目标的变化,分析"双基"和"四基"各自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联系.一、"双基"教学的特点数学双基教学,是在总结建国后在教育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  相似文献   

9.
<正>2011年末,教育部正式颁发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1年版)》),并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同年,通过审定的初中数学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的修订版教材出版.与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体例与结构、前言与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均作了修改,着重突出德育的时代特征,强化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反映现代社会的时代精神,切实控制课程的容量和难度.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对今后时期课程标准的具体落实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总目标"中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增强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过去数学教学一贯注重"两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相比较,显然是个引人注目的变化。从"两能"到"四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缘何做出这样的改变?这样的改变究竟意味着什么?我  相似文献   

11.
王吉鹏 《辽宁教育》2012,(17):25-26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修订版")正式提出了小学阶段模型思想的基本理念和作用,明确了模型思想的重要意义。数学课程的设计在呈现作为知识与技能的数学结果的同时,应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学生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标准》修订小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反复强调: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应用能力强,模型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模型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老师们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1数学建模活动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主旋律1.1数学教学本身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仔细研究《标准》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及"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可以发现,这些内容中的绝大部分本身就是一个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3.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根据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考虑到社会、数学与教育的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将实验稿的"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修订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突出了数  相似文献   

14.
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决定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2011版),并将于2012年秋季开始执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版)》是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总结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的经验,分析实验过程中提出的问题与建议,经过修订组几年的努力修改而成.那么,“2011版”课程标准与“实验稿”课程标准相比有哪些较大的变化?对于一线教师的数学教学实践具有哪些指引作用呢?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年版)》)在第一部分“前言”中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课标(2011年版)》修订小组组长史宁中教授反复强调:数学模型是沟通数学与外部世界的桥梁,模型思想是数学的基本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16.
2001年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第一次将"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目标之一,要求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则将上述课程目标进一步概括为"四基",即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可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不再局限于通过渗透数学思想  相似文献   

17.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基"。前东北师范大学校长、著名数学教育研究专家史宁中教授认为:"基本的数学思想有三个:分别是抽象、推理和模型。"因此,作为一项重要的思维品质,模型思想已经得到了广泛  相似文献   

18.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并将"双基"发展为"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基本数学思想),凸显了数学教育适应未来社会对数学综合素养培养的要求。系优秀结项课题《"四基"理念下小学生数学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从2001年5月颁布到2011年12月,引领数学教育走过了近11年的历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于2011年12月底颁布,2012年秋季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将使厢以《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修订的...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一直是我国数学课程的首要目标。《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1)》)取得的重大进展之一,就是把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从"双基"发展为"四基",即"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是在数学课程目标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