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著名的“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布哈林从苏联当时的国情出发,根据 他的平衡论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在社会平衡的状况下进行,要正确处理国营经济与私 有经济、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 系,遵循价值规律,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这就是布哈林独具特色的建设社会主 义的“动的经济平衡”理论。布哈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中的平衡论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 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 义。  相似文献   

2.
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是一种社会历史理论,他将平衡视为矛盾论的基本范畴,动态平衡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常态,其中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社会平衡的根本因素,渐进的改革和激烈的革命是实现社会平衡的基本途径。布哈林的平衡论思想在苏联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广泛应用并发挥了积极作用。布哈林平衡论思想及其实践经验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的平衡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他的社会稳定论思想 ;二是他的经济平衡论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他的经济调整论、经济改革稳妥论、综合改革论和社会共同富裕论等思想中 ;三是他的国际平衡论思想 ,这主要体现在他的世界和平与稳定的思想中。邓小平的平衡论思想有其鲜明的辩证特征 :第一 ,他认为平衡是发展的基础 ,只有稳定才能有发展 ;第二 ,他认为平衡的目的是为了发展 ,只有发展才会有平衡和稳定  相似文献   

4.
布哈林平衡论的哲学思想研究(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它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末,这一理论一直受到批判。这是不公正的。尽管布哈林的平衡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但其总体上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布哈林的平衡论基本上是正确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布哈林的平衡论,尤其是平衡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会有更大的生命力,会发出更大的光彩。  相似文献   

5.
著名的“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布哈林从苏联当时的国情出发,根据他的平衡论思想,强调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在社会平衡的状况下进行,要正确处理国营经济与私有经济、工业与农业、重工业与轻工业、积累与消费、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政治与经济的辩证关系,遵循价值规律,保持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和协调发展。这就是布哈林独具特色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动的经济平衡”理论。布哈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思想中的平衡论大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建设和改革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它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末布哈林在政治上遭到不幸之后,这一理论一直受到批判。这是不公正的。尽管布哈林的平衡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其总体上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布哈林的平衡论基本上是正确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可以看到,布哈林的平衡论,尤其是平衡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会有更大的生命力,会发出更大的光彩。  相似文献   

7.
"平衡论"是布哈林的代表性理论之一。它包含有丰富的哲学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然而,自20世纪20年代末布哈林在政治上遭到不幸之后,这一理论一直受到批判。这是不公正的。尽管布哈林的平衡论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其总体上是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苏联70多年的社会主义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了布哈林的平衡论基本上是正确的。随着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的不断发展,我们将可以看到,布哈林的平衡论,尤其是平衡论中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会有更大的生命力,会发出更大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论宪政的平衡性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宪政事实上是一种平衡机制及其达成的平衡状态,其核心理念是实现权利与权力的平衡,宪政平衡论对事实和价值作了区分并立足于对客观速写的描述,它具有实践精神,契约精神,对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诱惑侦查作为一种特殊的侦查方式,效率较高,但极易侵犯人权,必须进行有效的规制。应根据现代行政法中的平衡理论,在各种冲突利益之间求取相对平衡,使诱惑侦查保持在仅能诱使有犯意且将犯意付诸实施的概率较大的人实施犯罪的范围内,并在平衡论语境下,构建我国诱惑侦查的平衡模式。  相似文献   

10.
平衡论解构     
"平衡论"只不过是管理论和控权论的调和论。如果说传统行政法的管理论和控权论存在价值选择方面的冲突的话,现代行政法的管理论和控权论已经实现统一,即控权是目的、授权是手段,控权与授权是统一的,区别只是控权力度和授权程度。"平衡论"讨论的是宪法问题而不是行政法问题,是价值选择(价值取向)问题而不是研究视角的问题。就价值选择而言,要么控制行政机关的权力,要么控制相对方的权利,平衡是不存在的。至于行政机关权力与相对方权利的关系,由于具体的行政权力没有与之对应的相对方权利,也不存在平衡问题;行政机关的权力作为广义权利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与相对方的权利不存在平衡问题。  相似文献   

11.
林建鸿 《高教论坛》2014,(10):57-60
农林院校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应以农林院校服务"三农"为依托,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城乡基层(社区)培养熟悉政策、精通业务、掌握技术的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复合型高级人才,建议从"一条主线""两个提高""三大建设"来支撑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南京市人口的出生性别比持续攀升,导致的原因既与传统观念相关,又与经济、政治、社会与文化环境密切相关。出生性别比失调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某些不利的影响。综合治理出生性别比偏高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3.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截面和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综合测度分析:首先基于 1978-2016 年各地区人均 GDP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而后基于我国 30 个地区2007-2016年的面板数据,在HDEA和SBM综合模型基础上得出我国四个区域 30 个省份的经济相对发展效率,并结合理论模型和静、动态面板模型对四个区域经济发展效益效率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特别是东、中、西部差异较大.对于区域经济效益效率整体上略呈 W型,并且伴有一定的省际差异,东西及东中西部差距较大,而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效益效率的影响机制作用效果有所不同,文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因素给予分析,表明各区域之间应根据其实际情况对经济发展制定相应的政策,以此实现稳定、健康、高效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4.
拾得人是否应该享有报酬请求权,各国规定不一,我国物权法中也没有拾得人报酬请求权的规定,导致拾得人和遗失人权利义务上的失衡。成本、收益作为经济学的核心内容,同样也能作为分析法律的工具,对拾得制度中拾得人和遗失人的行为的经济学分析,在比较成本和收益的基础上,为了达到均衡双方利益,构建拾得人报酬请求权制度实有必要。同时,法律制度设置本身,也存在着是否经济的考量,仅以较高的道德标准来设置法律是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也难以实现立法的预期收益,科学合理地分配权利和义务才能实现法律收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5.
温州模式中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非和谐性问题值得我们重视与研究。温州模式因其市场取向改革而获得成功,而其弊端正日益困扰温州经济与社会发展。温州模式的未来变革方向是建立和谐社会,实现人与人的和谐共处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经济发展层面上实现经济均衡策略,并实现效率与公平的相对均衡,建立生态和谐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中印经济因发展迅速,令世界瞩目,但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大大快于印度,这是由于中印经济改革的不同轨迹、两国经济发展的环境差异、资本形成与经济结构等原因所致,两国经济发展潜力也有差异,两国未来经济竞争力主要取决于两国经济改革是否深入。  相似文献   

17.
提升结构和控制结构形式上非常相似,但其分类特征和理论依据却迥然不同。谓词不同的论元结构是研究两种结构的关键。先对主句中的谓词的论元结构做一个详细的分析,然后对提升和控制的结构进行全面的分类,并基于此提出区别提升结构与控制结构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职业教育课程平衡是职业教育课程开发、设计、实施等环节需要关注的重要方面。职业教育课程的目标平衡、结构平衡、内容平衡及实施平衡构成了职业教育课程平衡的重要要素。而职业教育课程在课程类型、课程设计主体、课程生态系统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失衡,致使学生就业能力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受到较大影响。可以通过选择职业教育课程平衡标准,确定职业教育课程平衡者,建立课程平衡的运行机制等措施改善职业教育课程现状,达到课程平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指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校际之间的内部均衡发展,而且也包含着农村义务教育对县域社会经济结构转型与适应的外部均衡发展.从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事实来看,义务教育发展的外部失衡问题日益突出,由此加剧了义务教育的内部不均衡.关注内部均衡而忽略外部均衡问题,则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就会丧失其社会基础,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突破农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困境,需要将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有机地结合起来,重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概念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区际经济差距问题也日益加大,这种经济增长的空间不平衡性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和紧缩或扩张性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效应结合起来,来考察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力,有助于研究货币政策对区际经济差距造成的影响。运用面板模型这种计量工具,分别针对1984-1997年间的紧缩性货币政策和1998-2004年间的扩张性货币政策展开的区域效应差异检验,发现紧缩与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的不对称性,加上相应的区域效应差异,是造成我国区际经济差距进一步加大的重要原因。在缩小区际经济差异、促进各地区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下,必须重视货币政策的区域效应差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