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两篇文章,我不仅读过,并且把它視同至宝似地收藏着。每当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疑难問題的时候,便翻出来閱读几遍,想从中得到启发,找出解决的方法。可是,最近反复读了《江苏教育》編輯部写的《<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的錯誤》以后,再回想前一阶段《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給我的所謂启发和指导,原来是資产阶級“爱的教育”的思想,以致使自己的教育工作方向不明,方法不对,不符合无产阶級的教育要求。我記得很清楚。近年来,在我的班級工作計划中,尽管把对儿童进行阶級教育列为主要內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想到  相似文献   

2.
两点感想     
读了《育苗人》、《斯霞和孩子》,又读《<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的錯誤》,有两点感想在这里谈一谈。一、“爱的教育”不能代替阶級教育。《育苗人》中强調“童心”是“純洁、稚嫩的”,“象水晶一般的明净”,因此,宣扬教师要以“童心”去爱“童心”,“和孩子們在一起为小鸡从鸡蛋里破壳而出发出快乐的笑声,为小白兔的死而流出眼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教育呢?我认为,这是一种超阶級的“人性论”,是向学生灌输“人类爱”、灌輸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的教育。这种教育,只是要学生“爱”,爱小鸡,爱小白兔,爱父母、兄弟、姐妹,爱“和他們一样天真、一样活泼的老师”,而不讲阶級爱,更不提阶級恨。这样长大起来的学  相似文献   

3.
《育苗人》一文的错误是很多的,这里,我只想谈一点。作者用不少笔墨讲斯霞同志教育李康康的过程,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培养康康的细心和耐性方面,斯霞同志教育的效果也很好。例如,有时,斯霞老师说:“我的眼镜忘记拿,请康康帮我拿来。”有时在改作业时,斯霞老师说:“我的口渴得很,请康康帮我倒杯茶。”……教师注意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细心和耐性,这是对的;但文章中介绍的做法,却有它消极的一面。孩子一会儿替老师拿眼镜,一会儿又替老师倒茶,忙这忙那,孩子会有什么感觉呢?孩子很可能会感到,老师处处要人服侍,甚至口渴了,都不能自己动手倒茶,还要别人给她倒。我们知道,儿童的可塑性是  相似文献   

4.
《人民教育》1963年3月号赵廷为同志写的《对“以識字教学为重点”的商榷》,針对李放同志《“漫談識字教学”几个問題的商榷》一文,就小学低年級語文教学中很多根本性的問題提出了不同的意見,对“以識字教学为重点”表示异議。赵廷为同志的文章涉及問題較多,現在我就其中若干問題发表一点儿意見,以就教于赵廷为同志和讀者們。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读到老一辈教育家斯霞批改一年级学生写话的一个故事。有个孩子写了这样两句话:“今天有一些法国的阿姨到我们学校参观。阿姨都是女的。”读后,大多数老师可能和我一样会认为“阿姨都是女的”这句话显得幼稚可笑、画蛇添足,批改时当然大笔挥,立马删掉。但是,斯霞老师没有这样做,而是十分珍爱这个孩子“阿姨都是女的”的观点。斯霞老师认为对于一个七岁的小孩子而言,“阿姨都是  相似文献   

6.
有的老师说,象魏巍的《我的老师》之类的现代文,语言平易,学生自己都能读懂.没有什么讲头。我曾经向一些刚学完《我的老师》一课的初中学生作过调查,发现他们并没有真正读懂。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从字面上.确实个个学生都懂得.可是他们在课后的同题作文练习中,几乎都写了自己的老师“从来不打骂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千篇一律的情况呢?原来这些十二三岁的学生并不了解魏巍小学时代的学校状况。那时,我国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教育上是封建和法  相似文献   

7.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话时,要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接着,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又问:“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坐得端端正正。斯霞老师根据词语教学的需要,辅以自然朴素,而又准确的情态,使学生不仅明白了“…  相似文献   

8.
羊年岁末,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可敬的前辈———斯霞老师,来不及和我们一起守岁,匆匆离去。斯霞老师是浙江人———浙江诸暨斯宅,那里出了不少人才。也许因为同是浙江人,我读斯霞老师的著作便觉格外亲切。斯霞老师的一些教学案例我至今难忘。有一回,斯霞老师让小朋友写日记。有个小朋友这样写: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里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斯霞老师改到这篇日记,不禁笑了。提起红笔正想把“法国阿姨是女的”这句划掉,转念一想:孩子惟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出于儿童天真、幼稚,…  相似文献   

9.
雷洁 《甘肃教育》2003,(1):37-38
著名特级教师斯霞老师一次在给小学低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一句话时,要孩子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能运用“饱满”这个词造句。有的学生说“麦粒长得饱满”,有的学生说“豆粒长得饱满”。斯霞老师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扬起,两眼炯炯有神。接着,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回答:“老师精神饱满。”斯霞老师接着又问:“让我看看大家的精神怎么样?”孩子们一个个挺胸抬头,坐得端端正正。斯霞老师根据词语教学的需要,辅以自然朴素,而又准确的情态,  相似文献   

10.
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在一次学校接待外宾的活动结束后,斯霞老师让学生叙写活动过程。小作文交上来后,斯霞老师看到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学校来了一批法国客人,我发现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她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笑声引来邻座一位年轻教师的兴趣。年轻老师看到后有点不解:明明是病句,应该毫不留情地划个红叉。有什么好笑的?斯霞老师...  相似文献   

11.
自从1955年2月号人民教育上發表了張凌光同志写的“实行全面發展教育中若干問題的商榷”文章以来,引起了教育界对这个問題的重祝和热烈的争论。同年6月号人民教育上發表了丁丁同志写的“不要把中学教育引上岐途”,8月号人民教育發表了侯俊岩、丁丁、韓达三同志在座談会上的發言和陈恬同志写的“我对‘实行全面發展教育中若干問題的商榷’一文的意見”。争論的問題主要有兩个方面:一是当前教育工作中究竟存在着哪些矛盾。一是全面發展教育中若干問題的爭論,例如:有无重点?普通中学教育是否都必須在普通知識的基础上有或深或淺的專門化?可否有用的功課多学、無用的功課少学或不学?少数功课得五分、多数功課得三分是否算全面發展?中学教育是否要实行分科教学等等問題。现在我想就这些問題發表一些不成熟的意見,请同志們批評指教。  相似文献   

12.
<正>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在一次学校接待外宾的活动结束后,斯霞老师让学生叙写活动过程。小作文交上来后,斯霞老师看到一位学生写了这样一句话:"昨天,学校来了一批法国客人,我发现法国阿姨也是女的。"她忍不住大声笑了起来。笑声引来邻座一位年轻教师的兴趣。年轻老师看到后有点不解:明明是病句,应该毫不留情地划个红叉。有什么好笑的?斯霞老师语重心长地告诉年轻教师:"孩子了不起呀,会观察了,也许孩子很快  相似文献   

13.
<正>刘玉是我的学生,大家都称她是美人老师。她曾经写过一篇题为《我因语文而美丽》的文章,在一次全国会议上,一位著名教授对她说,你应该把文章改名为"语文因你而美  相似文献   

14.
记斯霞老师     
南京师范学院附属小学的斯霞老师,已经是个五十开外的老年女教师,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也将近有三十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她一直和七八岁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她和他們一同嬉戏,一同欢乐;她教他們识字、读书、算算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她把孩子們从不懂教到懂,从不会教到会,使他們一个个健康地成长起来。斯霞老师可说是小学教育战线上的一名老战士了,她积累了很丰富的教学经验。可是直到今天,她对待教学工作,仍然象刚入伍的新兵似的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她常常这样说:“教育教学工作的钻研是没有底的。”她前后教过十多个一二年級,可是从来不认为自己对教材很熟悉而放松钻研,相反,从教学內容到教学  相似文献   

15.
刘堂江 《教育》2010,(9):20-21
1978年6月,敢峰同志派连建生同志和我去南京采访斯霞老师。那时敢峰是《人民教育》主持工作的副总编辑,连建生是《人民教育》的办公室主任,而我则是《人民教育》的青年记者。临行前,敢峰向我们布置任务:“斯霞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模范教师,但过去批‘童心母爱’,让她受  相似文献   

16.
在六月号《人民教育》上看到張經国老师“关于物理仪器的配发、保管和使用問題”的来信后,感到这个問題提出来很有必要,这是符合勤儉办校精神的,值得提倡。从我們仪器生产工作的角度来看,很希望老师們对我們的工作多提一些意見。例如: (一)产品是否符合教材的要求?有些用来演示現象的仪器,效果怎样?是否明显?有些用来說明原理的仪器是否能达到教学目的?学生实驗的仪器是否符合教学要求?  相似文献   

17.
我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是《老师,送我一盆花好吗》,这篇400多字的短文,刊发在《人民教育》“班主任”栏目中。文章写的是:一天,一个叫鲁瑶的孩子向我要班上的一盆花。原来她看到花儿“人老珠黄”,觉得太可怜,要端回家侍弄,明年春天再送回来。鲁瑶的一句“太可怜”引发了我的联想:孩子的同情心是多么宝贵啊!如果学生从小就懂得关爱植物、动物,长大后必然会关爱他人及自己。也只有在学生具有了热爱生命的人性时,读、写、算才显得重要啊!  相似文献   

18.
《小狮子爱尔莎》故事性强,文字浅显,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从孩子们的表情我已看出他们都被“我”和爱尔莎之间深厚的感情打动了。在总结本课的收获时,有的孩子说:“我知道了人和动物也会产生美好的感情。”有的孩子说:“作者能和爱尔莎的关系这么密切,是因为她关心爱尔莎,在爱尔莎小的时候,像照顾婴儿一样照顾它,今后我也会爱护周围的小动物。”……  相似文献   

19.
《手》这篇課文我没有教过。在备課的时候,我首先通过反复阅读来熟悉这篇教材。读了一遍两遍,虽然能粗略地掌握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可是对課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得很不够,至于分段的問題,課文中一些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語言的理解問題,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自己也不懂。再读了几遍,并反复思考,向同志們請教,才逐步搞清眉目。我想,自己在閱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学中学生也必然会遇到同样的甚至更大的困难。因此,我首先找出这篇教材的特点。这篇課文的特点是:1.語言简炼明确,生动形象;2.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問題的写作方法,对指导学生写“具体”有很好的作用;3.节段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很紧密,便于培养学生逻輯思維能力;4.有利于加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20.
玉兰花开     
<正>放假前,已经上大学的两个学生雯和静来找我。师生相见,相谈甚欢。静问我:“老师,现在还和学弟学妹们分享您的教育日志吗?学生还写不写周记?”得到了我的肯定回答后,她说:“您刚当我们班主任的时候,我性格内向,成绩也不好。同学们都因为我不爱说笑而叫我‘闷葫芦’,那时的我特别自卑。是您的一篇《静水流深》让我看到了希望,让我觉得只要努力,我也可以成为有潜力的人。”听她这样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