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导言] 作文应大气磅礴,已成为我们老师与学生的共识.大气之作,能展现出立意的脱俗、视野的开阔与思想的深邃,能进发出强劲的思想冲击力与震撼能力.  相似文献   

2.
所谓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作文的灵魂,有了明确的中心思想,构思、选材才有凭据,否则"言愈多而理愈乱"。作文要"道人之所未道,道人之所不能道",这说明作文不但要立意,而且要立与众不同的意,即立意要体现出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3.
"文以意为主""意高而文胜",思想是作文的魂,所以,在高考作文备考中,审题立意是作文的第一要务,没有好的角度,没有好的立意,文章就没有思想,而没有思想,文章就于读者无用,于阅卷者无用,自然无理想的分数。如何写出思想性、艺术性二者兼备的"德"、"艺"双馨之作,要靠我们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张静 《现代语文》2014,(12):129-130
一、中学生作文以文化立意的背景和内涵 立意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立意的好坏往往决定了一篇文章的成败。在古往今来的许多文学作品中,凡是影响久远的名著佳作,往往都是立意深远、思想深邃、切中时弊的作品。庄子说:“语之所贵者,意也。”吕祖谦在《古文关键》卷首的《总看文章法》中说:“第一看大概主张。”清代王夫之更是将“意”比作三军之统帅。这些观点都形象地表明了在一篇文章的写作中立意的重要性。要让作文水平更进一个阶梯,立意是关键。立意就如同文章的灵魂一样,一篇文章如果有好的立意,一定会胜人一筹。  相似文献   

5.
作文立意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而思想格局是能够引起作品共鸣的决定性因素,更是决胜高考的关键。高中生的思想格局大小决定其作文立意的深度。如何建立和拓宽宏大的思想格局?本文结合高考满分作文和作者作文教学的成功课例,阐述了高中生的思想格局要以爱国情为主线,高扬勇于开拓的旗帜,以抒写正能量为主旋律,在这样的大格局中,文章立意才深刻有意义。要拥有大格局,首先,立意可在小处得以体现,挖掘并传达深远的内涵。其次,写作者要提升个人的修养,因为精神气质影响着作文的气势。文章的气势从何而来?这主要是由作者的思想修养、文章的思想内容来决定的。写作者胸怀强烈的使命感,传达最动人的时代音符,作品才会行之久远。再次,中学生要写出好文章,就要多关注生活。因为写作的本质就是对生命的关注。中学生如果对任何事情都置身事外,很难有大格局,立意势必缺少正能量的情感导向。  相似文献   

6.
立意,即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情感,是一篇作文的灵魂。特别是高段学生习作,立意的深度直接影响着作文的得分。作文主旨立意很关键,文章列举了多个例子,供同学们举一隅而三隅反。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之"香菱学诗"一节中,黛玉教香菱写诗提出作文"第一立意要紧"的观点,这是写作的基本理念.古往今来的名篇佳作无不是首先以其精深、博大、厚重的立意主旨而深深打动了读者.如范伸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以其深邃高尚的思想和博大无私的情怀,感动着一代又一代的后来人,激励人们去攀登那崇高的理想境界;再如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这些作品所表述的博大精深的思想和高尚厚重的情怀无不是因为文童的立意好.  相似文献   

8.
每年高考过后,都会读到许多评论考生作文的文章.尽管大家都在肯定学生写作能力的稳步提高,但也有不少参与阅卷工作的教师,对已经"成人"的高中毕业生在高考作文中表现出的思想贫乏、认识浅薄,深深感到忧虑.各种语文刊物发表的满分作文,也的确是文采斐然、构思独特者多,立意深刻、思想夺人者少.  相似文献   

9.
一、摒弃立意“公式” 立意公式化是很多学生作文的通病。有些立意简直成了颠扑不破的铁公式——写蜡烛,必定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写蜜蜂,必定是“得到的少,付出的多”;这些公式,“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束缚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扼杀了学生作文的个性,给文章的立意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因此,立意要深刻,首先应冲出公式化的羁绊,寻找独特的心灵感悟,言人之所未言,发人之所未发。  相似文献   

10.
杨艳 《学语文》2022,(4):84-87
立意,是文章的灵魂,作文如何立意至关重要。文章有了深刻、别致的立意,就如灵魂之炬被点燃。不少学生在作文立意方面往往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误区:以偏概全、立意肤浅、面面俱到。能否写出一篇立意“新”“深”“变”的作文,是拉开作文档次高低的关键。总之,学生要牢牢抓住作文的质量砝码,进行广泛的阅读,不断开拓自身的视野,丰富自身的积累,提升自身的人生境界,勇攀作文思想的最高峰。  相似文献   

11.
"意"即文章的主题,"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主题。清人王夫之有言:"意犹帅也。"在此,他将文章的"意"喻为一支军队的最高统帅。刘禹锡说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如果把这段话借用于作文,那么,文章的"意"就如山中之"仙",水中之"龙",没有它文章会黯然失神,有了它才神情毕现。文章的立意如此重要,我们作文时,一定要注意在立意上下工夫。作文立意的最高境界无疑是深刻、新颖。为达此境,应该注重以下几点:从小处落笔。这是指在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考场作文,还是平时的随意之作,写文章取材于社会世事,已经成为学生作文的一种时尚。确实,这样可以表现出作者对世事的思考,表现出一种深邃和品位,也因此,文章的立意往往就显得高而深远。请看,一位初一学生居然试图"解读孔孟之道",并且其解读既有理论依据,又有史实支  相似文献   

13.
正"立意"就是确立文章的旨意,即作者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立意的高下深浅直接影响着文章的质量,也直接影响着读者的共鸣程度。那么,如何使文章的立意高明而深刻呢?下面介绍一些常见方法,以供大家参考。一、文中要有大气文学大师雨果说:"比陆地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宽广的是人的胸怀。"如果学生心中装着国家民族之责、民间疾苦之忧、环境污染之悲,那么他们的文章绝对是黄钟大吕,  相似文献   

14.
薛云平 《考试周刊》2014,(76):53-54
"意",文之先也。"意"是"文心",是"灵魂",也是作者内心意愿、精神的需求。作文质量之高低,价值之大小,衡量的关键就在立意的优劣,但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注重立意。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在作文写作时三思而行,确保文章立意正确、集中、新颖、深刻。  相似文献   

15.
高考语文作文的阅卷是一项科学而严肃的工程,从这个教学检验的终端来反观作文教学,可以获得多方面的启示。立意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高下之别的首位考量因素,正确深刻的立意源于丰富而有深度的思想;内容是文章的血肉,例证和说理是构成内容的核心要素,而它们可以通过科学的训练获得;结构和语言属于形式的范畴,为内容服务,其内在的章法品质,构成文章思想内容之外的另一种力量,值得关注推敲。  相似文献   

16.
作文构思也有规可依,即王国维的"三境界"。构思时应有新意,注重立意的标杆,立意的高远境界。一个人思维品质的高下决定了他作文境界的高低。好的构思能使作文脱颖而出,从而进入最高境界,即王国维所说的"第三境界":"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立意的角度,基本能定位出作文质量的优劣高下,依据就是作文立意境界的高低。立意是作文之魂,立意低了,即使结构再精巧,语言再漂亮,也难以掩盖其思想的贫弱与苍白。审题立意,努力提高立意境界,是写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作文立意,即写文章确立主题.我国明末清初的哲学家王夫之说:"无论诗歌与长行文字,俱以意为主.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古人十分重视文章立意,因为文章的优劣成败主要取决于它.今天,占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作文教学,立意是其难点,更是重点,这是大家的共识.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紧紧抓住"立意"这个重点不放,在整个作文教学的系列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写作时动笔先立意、立意要"三思"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吴岳 《成才之路》2014,(29):56-56
正"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意在作文中起着组织领导之作用。何谓立意?意指作文的主题,即作者在描述生活现象、阐释事理规律、发表对某事物的看法或主张时,所表达的核心思想或意向。立意就是对文章或作品中心的确立。辞贵达意,语言文字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表达的"意","言而无意,行之不远"。一、立意的作用(1)"意"之高低是文章成败的关键。文章之意,李渔认为,意犹主脑也;黄子肃更说"意者一身之主也"。可见,意  相似文献   

19.
可能是受一些所谓的"满分作文"误导,如今有许多同学只要一提到语言"大气",便会立刻想到那些诗句横陈、名人成堆的文章;诚然,引用诗词歌赋、名言警句的确能起到展示底蕴的作用,但如果这种引用不能和自己的思想和谐地融为一体,那么这些寻章摘句式的拼凑也只能展示自己是个"两脚书橱"而已。怎样才能让作文语言有内容又显得大气一些呢?  相似文献   

20.
所谓立意,就是作者为文章确立主题。而主题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是统帅文章的"纲",直接关系到文章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评判文章价值大小的主要依据。所以,作文立意是非常重要的。各地的中考作文评分标准都明确地指出了对立意的要求,但是,学生在平时作文的写作过程中,却没能对立意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学生作文立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作文该如何立意"这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地说明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