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曲《天净沙·秋思》是人教版七年级上的一篇课文,被称为"秋思之祖",其作者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作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本篇描写了一个羁旅天涯的游子在秋天夕阳西下之时看到的景物,表达了浓烈的思乡之情。全篇共二十八字,以写景为主,寄情于景。字字写景但句句抒情。一、秋日之景全文开篇三句共计十八个字九个词,处处实景字间无一虚词,文字流畅蕴含丰富,马致远以深厚的文  相似文献   

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悲秋,是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一个传统母题,有如今日的同题作文竞赛,许多诗人都写出过传唱至今的名篇佳什。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不仅是元人小令中的极品,而且元代的周德清早就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中称誉它为"秋思之祖"。  相似文献   

3.
马致远的《[越调]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散曲名篇,历来评价甚高。元人周德清在《中原音韵》里誉之为“秋思之祖”,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称赞它“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豪,皆不能为此”。然而,对于其中末句“断肠人在天涯”的语法结构,历来存在着一种传播甚广的解析,就是把它分析为“断肠人——在天涯”。很多  相似文献   

4.
张朝辉 《甘肃教育》2008,(15):33-33
在我国古代描写秋景的诗词中,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尤为著名,诗人通过寻常典型的景物、朴实凝炼的语言、萧索鲜明的画面,泻染出一派凄清幽静的晚秋气氛,含蓄地烘托出天涯游子的彷徨和愁思,不愧为“秋思之祖”。  相似文献   

5.
唐人意境与悲秋乡愁意识的深层意蕴——马致远散曲《天净沙·秋思》心解王瑜元人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历来为人所称赏。这首被周德清称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只用了短短二十八个字便极凝练地勾勒出一幅秋日黄昏行旅图,把一个天涯游子在秋日黄...  相似文献   

6.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是元代著名戏曲家马致远写的一首小令,曲名《秋思》,被公认为中国散曲最出色的小令之一。它通过描写旅途中傍晚的秋景,抒发了游子深切的悲秋之情,给人一种难以排遣的苍凉。其风格婉约清远,意境深邃苍凉,悲而不壮,清而不淡,有“秋思之祖”之誉。清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说它“纯是天籁,仿佛唐人绝句”。与马致远同时代的白朴,则写了一首跟马曲风格迥异的《秋思》:  相似文献   

7.
在元代散曲中,心与物融、情与景合的秋题小令可谓屡见不鲜。然而,由于作家对秋天的观察和体验不同,笔端的秋景秋色、秋思秋感亦就迥然有异,下面先看一首马致远的题为《秋思》的〔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首小令历来佳誉流布,曾被元周德清赞为“秋思之祖”。头三句叠写九种景物点染  相似文献   

8.
《天净沙·秋思》是元代杂剧家、散曲家、时称“曲状元”后列入“元曲四大家”的马致远所作,被誉为“秋思之祖”,它是作者生活经历的曲折反映,它以郊野日暮的秋景为衬托,抒写了游子漂泊天涯的羁旅之情,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愁思,在艺术上具有诸多审美特质。  相似文献   

9.
从元及清以迄当代,赏鉴评析者多认为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为思乡之作,经全瞻发微,作出新的读解:不是思故乡之作;"枯藤老树昏鸦"不是"哀景";"鼎足对"说法欠当;画面应是两幅--一二句:山区源,秋夕照图;三四五句:日暮而途未穷的孤独飘泊图;结句应读为:"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10.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马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元曲小令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凄凉的秋风中思念故乡、厌倦漂泊的情思。作品前三句全是景,但又句句在抒发游子的思乡与客愁。“枯藤、老树”,一语道破暮秋之景。干枯的藤蔓、苍老的树木,逼入眼底,给人一种苍凉、凄清之感。“昏鸦”则更进一层点明时刻,日已黄昏,百鸟归巢,乌鸦的哀鸣,便油然勾起了游子的乡思离愁,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意境,含蓄地表达出游子无家可归的哀愁。单用凄凉的晚秋气氛开启全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首借秋景抒悲情的抒情小令,《天净沙·秋思》历来被视为艺术经典,在当代也被收录于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面对《天净沙·秋思》这一经典文本,语文教学多以依托文本调动学生感受秋天苍凉萧索之景、体悟诗人羁旅天涯之悲为教学重点,本文基于陌生化理论视角,以延长学生感知文本情感的领悟过程、实现学生对文本的进一步思考为主要目的,尝试探索一种新的拓展教学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的《秋思》真是令人百读不厌。不一过,在今日社会参《秋思》这脍炙人口的元曲也被赋商现代元素。  相似文献   

13.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14.
孙雪芳 《学语文》2003,(5):16-16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好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 ,好一首孤独的伤感诗 ,好一曲柔肠寸炀的游子吟…… ,全篇仅五句 ,二十八个字 ,没有大起大落 ,只有寥寥数语 ,既无夸张 ,也不用典 ,好似信手拈来 ,小巧中透露的伤感却折射出那个社会时代的风云 ,其表现在 :第一 ,奇巧的构思中隐藏着作者内心深处的伤感《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这首小令中隐藏着马致远的内心深处的伤感 ,仅一句“断肠人在天涯”就足矣。马致远大都(今北京)人 ,少年追求功名 ,未能得志 ,半世蹉跎 ,而善于从大自然…  相似文献   

15.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紧紧围绕“秋思”描绘晚秋物象,状写秋光秋色,抒写天涯游子的羁旅之思和“断肠”之情,于生动形象精致深微的写景状物之中,写出了最难深着笔墨的微妙而又令人怦然心动的思情;于精巧奇妙的艺术结构中,创造了有意味的极具审美感知的语言形式,读之只觉一股清新之气拂拂而来,一种绵邈曲致之美款款而至,一种撼人心魄、动人情肠的情感力量使人久久不能释怀。读《天净沙·秋思》令人心旌摇荡,情肠悸动,那么,这支小令的情感力量又是怎样产生的呢?首先是思情的密度和张力。诗人精心选取晚秋时节夕阳西下时的九种物象,示现出暮…  相似文献   

16.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篇让人回味无穷的美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者只是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相信每一个读者都会在头脑中出现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画  相似文献   

17.
《诗经·王风·君子于役》与《天净沙·秋思》都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入选篇目。它们作为写景抒情的古典名篇,以其不朽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千百年来为后世喜爱和传诵。《君子于役》抒发了妻子对在外服役的丈夫的思念之情,被誉为“闺怨之祖”;《天净沙·秋思》表达了天涯游子的思乡情怀,被称为“秋思之祖”。二者的抒情主题不同,但在抒情艺术方面却有许多共同之处。1.寓情于景。这两篇作品都是写景抒情的典范之作,都将思想情感寄寓于景物之中,通过景物的描写来抒发主人公内心的情怀。《君子于役》描写了夕阳西下,暮霭沉沉,牛羊归圈的黄昏景象;…  相似文献   

18.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是元代擅长写景抒情的散曲大家,这首被前入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以短短的二十八个字,描绘了一幅萧瑟悲凉的深秋晚景图,抒写了沦落天涯者的彷徨苦闷,确实是“深得唐人绝句妙境” (王国维《人间词话》)的佳作。然而,人们在分析这首小令的时候,往往把小令中的“断肠人”理解为一般远行在外、思念家乡的旅人形象。这未免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元代散曲中,描写秋景的曲子有很多,大都表现了诗人的相思之情。《天净沙&#183;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篇元曲中的小令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代表作,全篇仅五句。  相似文献   

20.
阅读下面的诗词曲,然后回答问题。 天净沙&;#183;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