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天,我在教学《蜜蜂引路》这篇课文时,刚出示课题,就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吴老师,我想问一下,蜜蜂真的会引路吗?”这一问,打断了我的教学思路,因为我预先设计的是先教学课题中的“蜜”、“蜂”两个生字,再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没想到这小家伙先行一步了。我灵机一动,快速在黑板上写下了这一问题,并兴奋地说:“这位同学真会学习,把老师的提问抢去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话音刚落,同学们就议论开了,有的说蜜蜂会引路的,有的说蜜蜂不会引路,各抒己见。我示意大家停下,说:“同学们,今天,我们针对这个问题,来进行一场辩论赛,认…  相似文献   

2.
"今天的班会课,我们将评选十月份的‘班级之星’,现在我将评选标准讲一下。"我像往常一样开始了班会课。在我宣读完评选标准后,同学们积极地讨论起来。忽然,一个学生叫道:"老师,不用评选了,这个月的‘班级之星’非小雨莫属!"我不由得一愣:小雨?那个老师们头疼的"问题学生"。"为什么?"我问道。这个学生说:"他迟到第  相似文献   

3.
苏海鹰 《教师》2014,(22):123-123
正又到了学校每月评比"嘉小之星"的时候了,我照例把评比要求给学生讲了一遍。一个又一个,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嘉小之星"。这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声:"老师,我提权X。""为什么?"我追问道。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没人回答。我环视一周,正准备问是谁提名的,一位小组长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权X不行,因为她学习成绩太差。我每次收语文数学作业时,她都不能按时交上。"  相似文献   

4.
最美的珍藏     
现在,我把那把钥匙藏在心里了,作为最美的珍藏。忘记了从哪里听来"幸福"这个词——总是带着好奇心问妈妈:幸福是什么,它在哪里?妈妈默默地笑着,只是笑,并不说话。不甘心,便一天到晚地缠着妈妈,反复不停地问这个问题。妈妈一句"长大了就知道",堵住了我的嘴,将这个不大的问题封在了心中。而我仍不停地想:长大一定要问清楚!之后上了小学,学习了"幸福"这个词,知道了原  相似文献   

5.
正乐读有字之书我多次与学生分享叶舒宪先生的一篇文章:《牛津乞丐也读书》。文章写道,在牛津街头,有个乞丐,席地而坐,不顾初冬寒冷,专心捧读一本书。叶舒宪十分惊讶,好奇地问乞丐看的什么书,回答说,是法国作家凡尔纳的小说。叶舒宪慨叹:"温饱都还不能保证,却照样需要幻想中的‘环游地球’。"讲完这个真实的故事之后,我问了同学们这样一个问题:"对这个乞丐而言,读书的功利性何在?"有个  相似文献   

6.
开心一刻     
《河北自学考试》2014,(2):35-35
正吸烟的害处老师为了向学生证明吸烟的害处,特意把从香烟中提取的尼古丁放在虫子身上,不一会儿虫子就死了。老师接着问大家:"你们看,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抽烟不会长虫子。"怎么翻译一个同学问:"‘The king is always  相似文献   

7.
二年级的熊老师上识字课,她问:"同学们怎样记住‘虹’这个字呢?"一男生举手说:"由一个‘虫’字旁加上一个‘工’字。"另一个学生举手问道:"老师,为什么‘虹’字是虫字旁呢?"老师听到学生的疑问,笑着说:"问得好,下课我们再一起找答案好吗?"老师就这样把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处理了。  相似文献   

8.
15世纪,有一位宗教改革家写过一本书,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骄阳似火的日子,他路过一个巨大的工地,发现所有人都在汗流浃背地搬砖.他问其中一个人:"你在干什么呢?"那个人特别没好气地告诉他:"你看不见啊,我这不是在服苦役--搬砖吗?"他又问第二个人同样的问题,这个人的态度比第一个人要平和很多,他先把手里的砖码齐,看了看说:"我在砌墙啊!"后来他又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一直带着一种祥和的光彩,他把手里的砖放下,抬头擦了一把汗,很骄傲地回答说:"你是在问我吗?我在盖一座神圣的教堂啊!"  相似文献   

9.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10.
在上午的考察中,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环节,那就是我同以色列GET学校的高年级同学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我的第一个问题是:"同学们,你们都喜欢上学吗?有没有人逃过学?"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为什么要逃学呢?"然后我又问:"孩子们,你们都喜欢你们的父母吗?你们的父母打过你们吗?"齐刷刷,几乎所有的同学都举了手,大部分同学都说非常喜欢自己的父母,而且没有一个父母打过他们。我又问:"同学们,你们都怕你们的老师吗?"结果同学们再次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们非常喜欢我们的老师。"在近一个小时的对话中,我发现几乎每个  相似文献   

11.
广播操比赛我们班没有拿到名次,同学们很懊丧。比赛后,我问同学们有什么感想?他们说出的是千篇一律的检讨词。此时,我把自己的感受告诉了他们:"这个过程很重要。你努力了,奋斗了,就无怨无  相似文献   

12.
在一次以“安全“为主题的班队会上,一位女生极认真地向我发问:“老师,洪水来了怎么办?“问得我一时懵懂。继而她又补了一句:“我还不会游泳呢!“我的脑子里一时没有确切的答案,便把她的问题交由同学们课堂上讨论搪塞过去。  相似文献   

13.
他是我中学时的同学,是同学们心中的勇士,天底下似乎没有他不敢做的事。一次毕业聚会,正值寒冬,一位女生指着冰冷的江水问:"谁敢跳进这江水里,谁就是我们女生心目中的大英雄。"同学们都把目光齐刷刷地聚集在他的身上。"你们都看着我干什么呢?"他问。从他身上,我第一次看到羞涩和紧张。"怕了吗?"同学们在激将他。"怕了,"他说,"但我怕的不是江水刺骨的寒冷。""哪你怕什么呢?"同学们问。  相似文献   

14.
我的悄悄话     
<正>请你把耳朵凑过来,我有悄悄话跟你说。那是我上一年级时发生的事情。有一次上课,老师提了一个问题:1037+876=?同学们想呀想,可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来。教室里鸦雀无声,安静得连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大约过了一分钟左右,老师再次亲切地问:有人知道吗?这时,陈晓惠的手举了起来。同学们都感到不可思议,我的嘴也变成了"O"型:陈晓惠平时成绩差得掉渣,她怎么可能会呢?我和几个同学  相似文献   

15.
世界真奇妙     
正9月10日晴星期日的作文课上,郑老师宣布要做实验。一听说做实验,同学们都乐得直拍手,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看。只见郑老师从讲桌上拿起一包碎纸屑和一把塑料尺,问我们:"怎么能让这把尺子把纸片粘起来?"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在尺子上抹胶水!"有的说:"沾点水!"有的说:"来点唾沫!"听到同学们的议论,郑老师笑了笑,清了清嗓子,说:"我现在不抹任  相似文献   

16.
偶见《出乎意料的人生三问》一文,被这个标题吸引了眼球,于是便细细阅之. 在文中第一问中,老师问道:"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大家哄堂大笑地回答:"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老师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一句话: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老师顿了顿,说:"好了,下面我们来看第二个问题.有个人烧壶开水,可是等他生好火才发现柴火可能不够,他该怎么办?"同学们议论纷纷,但意见都趋同于赶快去找柴火,或说去借,或说去买.可老师说:"为什么不把茶壶里的水倒掉一些呢?"  相似文献   

17.
金鱼死了     
《高中生》2007,(22)
小玛丽正在花园里填一个坑。她的邻居看见了,问她:"你在干什么呢,玛丽?""我的金鱼死了,我刚把它埋了。"玛丽伤心地回答。"这个消息真让人难过。不过,这个坑对于一条金鱼来说是不是太大了呢?"邻居好奇地问。  相似文献   

18.
一堂自修课上,一个学生问我"行不得则反求诸己"如何解释,面对这一似曾相识的经典名句,我没有简单地给出一个答案,而是将问题交给了学生。一时间,同学们议论纷纷。不一会儿,五六个同学便捧着一本资料,兴高采烈地说:"老师,我们查到答案了。其大意  相似文献   

19.
左 :剑男先生 ,你是一位青年诗人 ,又是我们杂志的副主编 ,很多同学们来信要求我们对你作一个访谈 ,不知能否请你给同学们谈谈有关读书和写作的一些问题 ?剑 :谢谢同学们的厚爱 ,我非常乐意和同学们来一起探讨有关读书及写作方面的问题。不过 ,我要事先申明一下 ,就我本人来说 ,我是不够资格上我们刊物这个栏目的 ,我只能说借这个栏目和同学们作一个交流和沟通。左 :剑男先生太谦虚了 ,是不是请你先谈一谈有关阅读方面的问题。比如你中学时代的阅读 ,你是怎样读书的 ?剑 :好的。我是文革结束后的第二年开始我的中学生活的。与文革时期那一代…  相似文献   

20.
以前每讲完一节课,我总是习惯地问一句:"同学们,有没有问题?"听到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没有问题。"我引以为豪,觉得这节课很成功。一天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以色列的孩子放学后,父母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问了老师几个问题?问住老师了吗?"而中国的孩子放学后,父母问的第一句话是:"作业做完了吗?有问题吗?"不同的问题意识决定了以色列的孩子和中国孩子的成长。如今处于阿拉伯国家包围之中的以色列仍然可以说是很强大的,这和他们的教育意识是密不可分的。我意识到我错了。孩子从会说话开始,就有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到了小学问题变少了,到了中学更少了,到了大学几乎没有问题了。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一个教育研究者在北京选取了一个幼儿班、一个小学六年级班、一个高中三年级班,他用粉笔在黑板上点了一个点儿,问那是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