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方性知识与多元文化教育之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学校教育课程的设置与知识的关系,经历了由地方性知识主宰下的学校课程到主流文化主宰下的学校课程,再到以主流文化为国家课程、以地方性知识为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多元文化教育。地方性知识已经成为当今多元文化教育课程设置的主要内容,并通过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来体现。  相似文献   

2.
知识建构是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五种知识类型综合发挥作用促进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课程改革。提出权力共享模式可作为美国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知识选择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我国民族地区地方课程开发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王鉴 《教育研究》2006,27(4):24-27
民族地区的地方课程开发模式可以概括为“国家专门机构统一协作、多省区联合开发、不同层次民族自治区共同使用”,其理论基础在于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及多元文化教育的全球理念。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目标是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的指导下,立足于各民族优秀的文化知识,放眼全球多元文化教育的发展特点,培养具有多元文化知识、态度与能力的一代新人。地方课程的内容包括生态环境、生产生活、民风民俗、社会历史、传统科学、民族艺术和语言文学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多元文化科学教育的观点,对港澳台沪初中科学课程标准的核心知识及知识结构进行归纳与分析,提出建构初中科学课程知识体系要遵循的原则;应注重课程内容的适应性、整合性、人文性,强调初中科学课程内容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和个性化结合,以及在多元文化科学教育视角下初中科学课程知识结构的建构建议。  相似文献   

5.
论多元文化视野下的课程模式与教师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一元文化课程的反思与批判,阐述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我国多元文化的课程模式,分析了多元文化社会中英语教师的角色与作用。在当今文化多元的时代,教师应该是多元文化的理解者、本土知识的传授者、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创设者和行动研究者。  相似文献   

6.
生活、经验、活动与文化的关系非常密切,同理,课程生活、课程经验、课程活动与文化的关系也非常密切.然而,我们视课程为知识,即使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受应试教育观念和价值的影响,这种惯性也没得到彻底的扭转和改观.因此,让课程从知识向文化转向,使课程成为文化事业,增强课程知识的文化内涵和意义,在当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课程价值取向的时代走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知识本位、社会本位、人本位等三种价值取向是人们对课程形成的基本价值取向,在网络化生存、全球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影响下,在课程价值取向上体现出多元价值的和平共存和多元共生,通过对知识观与社会服务观的重新认识与改造,形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最终追求的当代课程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知识课程忽视了教育的文化使命,它使教育主体的主体性丧失,使学校教育面临重重危机.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必须构建自身的文化品性,构建自身的一套完整的价值体系与运行规则,实现从知识课程向文化课程的转变.文化课程是通向教育本真之路.  相似文献   

9.
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利奥塔的知识合法性理论的主要观点进行了梳理,即解构现代性下的知识合法化条件.呈现知识的非合法化条件,提出后现代条件下的知识再合法化条件;阐述了该理论对当代教育观的影响与启示,即差异多元的教育目的观、多元非垄断的课程观、动态生成的教学观和多元互补的教育研究观。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支持的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多元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坚持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我国民族教育双重性,根据少数民族地区学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挖掘和选择民族生熟悉的生境文化知识,所计划并开展的一种贴近民族生生活,有助于民族生发展的课程实践活动.多元文化校本课程评价是一个民主开放的过程,关注民族生在多元文化的学习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多元文化校本课程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和完善课程,确立开放、多元的课程评价观.坚持人文主义的评价取向、过程取向的评价和主体取向的评价,评价发挥着激励、质监、调控与甄别的功能和作用,其目的在于诊断问题,促进多元文化校本课程建设不断规范.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最大的特点便是合作双方课程的融合或衔接所带来的“文化多元性”.这种多元的文化让学生有了丰富的体验与思考,但多种文化的冲突也使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面临一定的困境.因此,在这种特点下,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课程应形成一种具有批判性特色的课程文化,培养出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举一反三、具有辩证意识的创新性人才,最终达到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多元文化视角下.差异多元是课程价值观的基础,多元主义价值现是课程价值现的核心.对话与沟通是课程价值观的实现策略.其对课程建设的重要启示在于在课程建设中正视学生的差异和多元,通过对话和沟通的策略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永峰 《文教资料》2009,(25):170-172
在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多元文化教育已成为当今世界教育的一个热门话题.各国或将多元文化教育作为发展教育的指导思想.或正在致力于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发.我国也逐渐将多元文化教育提上日程.多元文化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课程问题.在幼儿教育领域,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同样体现在幼儿团课程当中.幼儿园多元文化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幼儿进入文化多样化的世界,以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使幼儿形成多元文化社会所必备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多元文化课程建构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讨论的一个焦点问题。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在课程建构中应秉承多元文化、本土化等多重理念,多元文化课程应具有多元与整合互补的价值追求,要合理安排课程结构,整合课程内容,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建构纵横有致的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5.
民族职业教育是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为民族文化的传承提供物质基础,是我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发展的重要保障.民族职业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职业教育知识体系的"去地方化"、人才培养模式与民族经济发展的脱节和教学模式的"去民族化".需要构建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实现地方性知识的教育价值;强化人才培养与民族经济发展的契合度;实施多样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以"多元文化"为取向的小学礼仪文化教育课程,基于培养学生"文化自尊"与"文化尊重"意识的课程理念,力求使学生在认识与理解多元礼仪文化知识基础上,逐步形成"国际礼仪"修养.课程内容以融汇古今、中西优秀礼仪文化为构成,在课程组织形式上,突出民主、灵活与开放等特点.  相似文献   

17.
班克斯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是一种革新性的多元文化教育.此研究通过综述此理论所具有的实践性、课程的文化构建性、教育研究的规范性与经验性特征来说明班克斯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体系的革新性,并在此基础上阐释了班克斯的革新性多元文化教育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的困境,主要是由于传统文化语境下的教学行为、校园文化建设相对落后、滞后的教师文化观、后现代知识观对工具性课程文化观的冲击、多元智力观对工具性课程文化观的激荡造成的.因此,通过对传统文化继承与创新,对现代文化选择与建构,对外来文化批判与改造,确定新课程实施的有效范式,以推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9.
课程知识与权力相蕴而生.事实性与有效性构成了课程知识合法性的内在张力.课程知识的事实性受三种知识观的影响:科学理性和经验论知识观影响下的课程知识仅具有知识的事实性而不具有有效性,因此,是不合法的知识,它的权力主体——国家、专家也是不合法的权力主体:而建构主义知识观影响下的课程知识是合法性的知识,它的权力主体——国家、专家、教师、学生都是合法性的权力主体.新课程改革是在建构主义知识观影响下进行的,它的权力主体也是合法的.  相似文献   

20.
知识是课程的基础性源流。课程知识观包含课程知识主体观、课程知识本质观、课程知识评价观,它们分属课程知识的意识形态、选择与组织以及评价问题。基于课程知识观三方面的相互关系,依据课程知识主体类型可将西方课程知识观划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个人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和个人—社会意识形态课程知识观三种类型。在逐一梳理与批判三类知识观的基础上,借助中国文化的历史性向度,重建一种新的课程知识观,即个人—社会辩证伦理主体的课程知识主体观、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本质观与辩证唯物主义课程知识评价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