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现代皖籍作家吴组缃的短篇小说《菉竹山房》学界解读纷纭,分别在叙事学、文化研究等层面取得了成果,但忽略了小说的地域性研究。本文分别从诗意的自然生态、厚重的人文传统、不幸的留守女性、严谨细腻的叙述、现代意识的观照等方面解读《菉竹山房》所呈现的皖南地域生态。  相似文献   

2.
张宇红 《唐山学院学报》2004,17(2):60-63,80
《菉竹山房》以短篇之幅写出了一个女人的整个命运、心理和生命,叙事策略高超。并从故事结构、人物功能和人物话语等方面对其叙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翠翠》更倾向于审美化的表现,《菉竹山房》的世俗之气则浓重了许多,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希望通过此对比学习与思考,能让我们从作家创作的不同思想情感背景、从作品所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从作品的不同创作风格等角度深层次感受体会作品带来的思考和美感。  相似文献   

4.
《菉竹山房》与《祝福》都是现代文学的优秀短篇小说。两文的主题都在阐发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吞噬,两位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叙事,并且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叙事方法。虽然两文有以上诸多的相似点,但是两文在诸方面的艺术演绎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味。  相似文献   

5.
《菉竹山房》与《祝福》都是现代文学的优秀短篇小说。两文的主题都在阐发封建礼教对于女性的吞噬,两位作家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第一人称的视角展开叙事,并且都采用了侧面描写的叙事方法。虽然两文有以上诸多的相似点,但是两文在诸方面的艺术演绎又有各自的特点,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审美风味。  相似文献   

6.
《菉竹山房》中的偷窥行为是二姑姑精心策划的一次行动。从发出邀请,选择住房,准备蚊帐,到主仆二人对姑爹亡灵的叙述等,都是偷窥行动的铺垫。正是二姑姑这一主动性的行动,突现了封建伦理道德对人性压抑的严酷与冷漠,也展现了突破酷烈礼教的不可遏止的人性之光。  相似文献   

7.
中国几千年形成的封建礼教曾在精神上长期统治着国民,它将任何超越既定秩序的思想、行动全部扼杀在萌芽之中,并且逐渐使之丧失了主体意识,尤其是对于女性而言。文章试图通过对吴组缃的《菉竹山房》与施蛰存的《春阳》作比较,烛微洞幽地探究人性在特定时空下所至现出的状态,从而透析出人性与社会生存环境的互动关联以及人性的某种现代变迁。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0,(3):34-37
二姑姑是封建社会被摧残女性的代表,由于触犯了宗法社会的条律,她不得不接受冥婚,在古墓似的菉竹山房消磨一生,由心灵手巧的花季少女变成心理扭曲的活死人。这一形象毁灭的过程和根源,深刻反映出封建伦理道德的反人性和吃人本质。  相似文献   

9.
吴组缃小说<菉竹山房>在叙述人物悲情命运时,摒弃了人物对话和复杂曲折的情节,运用了多种意象,通过意象所指的内蕴,塑造了一个既让人怜又让人恨的"二姑姑"的形象.对小说意象内蕴进行解析,并与<简爱>中被囚禁的"疯女人"进行对比,能够揭示其悲剧命运的根由.  相似文献   

10.
《菉竹山房》是现代著名作家、学者吴组缃创作于1932年的"最富诗味的小说",小说成功地塑造了二姑姑这一典型的、内涵极为丰富的人物形象。通过运用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对文本进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将二姑姑这一活生生的人,最终变成"鬼"的因素有三个方面:畸形的婚姻制度、扭曲的道德评价尺度和吃人的宗法礼教观念。小说通过对二姑姑人生悲剧的娓娓叙述,将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社会的顽疾,启示当今的女性,要认识封建制度的罪恶,勇敢地争取自己的生存权利和人格价值尊严。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吕碧城行踪及通常文风参证《纽约病中七日记》,基本认定《纽约病中七日记》系吕碧城所作。文章概括这篇白话小说文风朴实,在美学上自觉追求平中见雅,不认同"《礼拜六》派"所代表的通俗化、娱乐化倾向,从中可见吕碧城的小说观乃至通俗文艺观,对学界认识吕碧城乃至近代文学转型都有其深刻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吕氏乡约》是北宋时期由吕大均制定并由吕氏兄弟在蓝田推演的中国第一部成文的乡村民约。它体现着乡土中国,士绅阶层以"知识—权力"结构模式而实行的民间自治思想,凝结着儒教文化礼乐刑罚并重的集体无意识。陈忠实发现并对它进行了创造性转化,使其成为《白鹿原》中呈示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重要具象,因此,剖析《吕氏乡约》在小说中或显或隐的结构便是研究近现代乡土中国的典型标本之一,由此不仅能够解开民族秘史的诸多重要症结,而且也能够了解儒教文化遭遇现代化的种种困境。  相似文献   

13.
通过考察苏州阖闾大城筑城过程及其形制,从古代文献与考古材料论证苏州是伍子胥设计、阖闾所筑的阖闾大城,而锡常交界处闾江口的阖闾城是小城。  相似文献   

14.
吕志青的小说,在思想意蕴层面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强烈的思辨色彩使其负载了丰富的思想信息而不仅仅是故事的载体,存在的悖谬感和可能性构成其重要主题;在叙事层面,多种现代小说技巧的使用产生一种陌生化的艺术效果,并形成一种智性的幽默品格。二者的有机融合共同构成吕志青"触及现实和发现存在"的小说追求,实践对存在的诗性沉思的小说精神。  相似文献   

15.
《美国情人》发表于2006年,是吕红旅美之后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世界华文作家文库"的首部长篇,江少川在评论吕红中短篇小说创作时,认为吕红女性书写的主要特色是在"漂泊中寻找,寻找生存方式,寻找爱情"。文章试从寻找生存方式、寻找身份、寻找自由、寻找爱情四个方面对它进行解读,分析边缘女性芯如何重新塑造自我,脱离边缘境地。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司马迁在不同地方谈到《吕氏春秋》时,对其成书年代的说法不尽一致,再加上后世一些学者对《吕氏春秋·序意》篇“维秦八年”一语的过分解读,遂致在此书成书年代问题上出现了多种不同的说法。诸说之分歧集中在两个问题上:一是《吕氏春秋》成书于哪一年,二是《吕氏春秋》是否一次成书。而就目前的资料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现状来看,在此问题上最可靠的答案是:《吕氏春秋》是在吕不韦任秦相国期间组织宾客一次编撰完成,书成于秦王政八年。学者们在此问题上的意见和分歧,反映了在考证古书成书年代时,内考证与外考证既可能交相为用,也可能相互干扰,导致循环论证。  相似文献   

17.
吕大临是北宋理学中极为特殊而又重要的人物,他先是张载弟子,后为二程门人,其为人为学由关学、洛学所共同促成。本文在对吕大临的思想略作介绍的基础上,试图将其思想置诸牟宗三的宋、明儒学之分系理论中作一分析与讨论,以便说明吕大临思想不仅兼具关学和洛学之特点,而且也有自己独特的理论架构和型态。  相似文献   

18.
台湾文学和整个世界文学的流向保持紧密的联系,呈现出其独有的海洋文化特色。台湾作家吕则之的作品是澎湖系列作品的代表,从性爱角度对其进行分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台湾海洋小说的书写特色。  相似文献   

19.
吕坤是明朝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吕坤的研究逐步升温和深入。除了不少论文和著作的个别内容涉及吕坤的思想外,1995年以来共有25篇以研究吕坤为主题的论文在学术期刊发表,硕士毕业论文1篇,著作有两部。在传播媒介上,伴随着新兴的网络媒体的介入,呈现出期刊、图书、网络三种传播媒体共同促进对吕坤的思想深入探讨和广泛传播的发展态势。其研究内容涉及吕坤的经济、政治、哲学、实政、文学和音韵学等各方面的思想,其研究成果反映了对于吕坤思想的学术探讨逐步加深和研究范围更加扩大,学术研究的视角更加宽广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流失海外的宋吕嘉问行书《与元翰札》系故宫博物院1997年从翰海拍卖会上购得收藏。该启的写作时间可以确定为绍圣三年七月二十日。启中所涉及的关于吕嘉问从知襄州到知郓州这一段仕履,可补史籍之缺。“元翰”为华申甫表字,“至完”为邹浩表字,“小子”为吕嘉问之子吕安中。该启涉及了吕嘉问与华申甫、邹浩等人的关系,加之吕嘉问无文集传世,因此这封书札不仅具有文物价值,而且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