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中山通过对“国民性”的反思和批判,指出做新型国民的现实途径,从而建构了理想中的国民形象。在近代中国,国民性问题的提出实质上是由中西文化的碰撞而产生的,但是却暗含了“国民性”与“公民”对立的中西文化观念深刻冲突的问题,它也凸显了孙中山文化观念中无法回避的思想困境。  相似文献   

2.
长篇小说《围城》中的主人公方鸿渐作为知识分子,在世俗社会圈子中,为恋情、家庭、事业等诸多最平凡的生活所包围,找不到人生的出路。作品在广阔的生活背景下,对中国知识阶层进行了深刻描绘与无情的透视,揭示了其在精神上的虚无。  相似文献   

3.
阶级斗争人生哲学的迅速崛起与全面普及,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必然结果;而了早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去对国人进行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启蒙,无疑又是率先自我思想革命化了的知识分子社会阶层。从“五四”时期所倡导的西方现代人精神的化启蒙,一直到“左联”时期所倡导的无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思想启蒙,知识分子作家群体几乎都是以其时代引路人的社会精英身份,牢牢掌握着他们主宰现代中国历史命运的绝对话语权。但是,随着无产阶级政治革命运动的逐渐走向深入,知识分子与平民大众之间的社会关系却发生了根本性的位置变异:原先的思想启蒙(知识分子群体)变成了被启蒙,而被启蒙(平民大众群体)则变成了启蒙。这种社会角色的历史互换现象,对于中国现代学的发展运行过程,产生了深刻而巨大的内在影响。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启蒙的悖论——以《呐喊》、《彷徨》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启蒙,是知识分子对大众的“唤醒”,自五四以来这一“唤醒”成为知识分子在为人和为文两个方面努力的方向。在为文中,却存在想唤醒而不被理解或者知识分子难以克服的矛盾,进而成了启蒙的悖论。  相似文献   

5.
《无极》的遭遇是陈凯歌电影道路的必然发展。坚守启蒙元叙事和电影语言的先锋性是其艺术探索的两极,但是他一直没能很好解决思想启蒙和电影叙事的关系。在消费文化语境中,电影故事性的缺位使思想丧失了可消费性,这是《无极》遭遇尴尬的重要原因。对《无极》的后现代反叛同样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6.
林虹 《红领巾》2005,(2):126-128
新文学从一开始就是带有明确启蒙功利性及自觉工具意识的,它是作为启蒙思潮的附着物而存在的.由于启蒙运动自身的局限与危机,随着启蒙运动的逐渐落潮、历史中心行为由文化启蒙向政治革命的转移,附着于启蒙思潮之上的文学也无可避免地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7.
二十世纪中国的“五四”启蒙知识分子首先觉醒,即“人”的意识的觉醒并掀起个性解放热潮,但是,在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启蒙知识分子的角色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在小说《蛙》中,莫言延续了《檀香刑》中的民间立场与知识分子立场的对话,借此凸显出民间叙事的优势。小说民间叙事的特点表现为:提供另一种历史文本;展现文化的多元性。但是在面对政治意识形态和消费主义时,民间叙事有时显得力不从心、左右为难,这正是莫言的民间叙事无法规避的困境。  相似文献   

9.
巴金的《憩园》是一部有关40年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作品从叙事视角、人物关系以及精神心态出发,揭示了知识分子还乡情结的演变以及启蒙精神的矛盾,并勾勒出现实和精神双重困境下知识分子一段困惑、转变与坚守互相交织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这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作家,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中的人和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价值取向失控,这本小说着重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佟柠 《江苏教育》2022,(54):12-15
站立于摆脱主客观局限性的起点上,教师想象自己拥有完美智慧,以培养时代新人为己任,并在一个尽可能完美的条件下展开教学,以此探寻回归本真教学之路。在这样的教学想象中,教师应该是伟大的启蒙者,能够做学生探究的启发者、实践的支持者、品格的榜样者和反思的引导者,并通过自身的志向、勇气和智慧,让这一精神创造长存并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2.
通识教育的实践:困境与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识教育有着悠久的理论渊源,通识教育并非是教育理念、教育实践或者教育模式的创新,而是还原和实践教育的原本意义。通识教育理念虽然得到教育理论界的认可,并被很多学校接纳和付诸实施,但是其实践效果却不令人满意,文章试图探究其背后的利益选择、博弈行为与制度瓶颈,寻求通识教育实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3.
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1],这是我理解的鲁迅的精神——无私而无畏,绝望而顽强的战斗着的精神界战士形象。鲁迅怀着科学救国的梦想东渡日本,原本是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2]。但是幻灯片事件引起了他的反思,弃医从文,提  相似文献   

14.
《野草》之于鲁迅,是一个特异的存在。与其说它是文本,不如说这是一次穿越精神绝望的生命行动。《野草》存在着一个自成系统的精神世界,鲁迅最丰富、最复杂的精神奥秘都隐藏在其中。《影的告别》和《求乞者》正式启动了死亡的过程,带领读者走向深渊,直至《颓败线的颤动:》书中第一次出现了强烈的生的召唤,作者走出绝望却又进入了新的精神困境。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17,(5):61-65
阎真以知识分子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在《活着之上》中揭露了当代高校科层体制下的阴暗面,从经济困顿、权力宰制、桎梏乡俗、失衡乌托邦四个方面揭示了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在物质与精神的冲突中,聂致远谋求个体生存与精神突围的共生之道。阎真通过重拾信仰、找寻自我、重返乌托邦来实现知识分子的精神救赎,重建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追寻活着之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天眼》多角度地反映了当代大学校园知识分子的生活,剖析了各类知识分子的灵魂,揭开了儒林的心灵秘史,溶入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生存困境的深刻思考;作品塑造了一群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天眼》吸取中国古典小说名著的艺术精华,是一部颇文人化的小说,是当前非常及时的一部长篇力作。  相似文献   

17.
巴金的<憩园>是一部有关40年代知识分子生活的小说,作品从叙事视角、人物关系以及精神心态出发,揭示了知识分子还乡情结的演变以及启蒙精神的矛盾,并勾勒出现实和精神双重困境下知识分子一段困惑、转变与坚守互相交织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诗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曾有过许多辉煌。但当代诗歌却遇到了危机,陷入了深深的困境。诗歌若想再铸辉煌,首先是诗人应克服浮躁心理,加强人文修养;其次是诗人应写出真正与时代合拍的诗歌,再次是评论家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体系来引导诗歌。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初,为了实现中国的现代社会转型,新一代的知识精英把思想启蒙作为他们的主要使命,仿佛只要将西方文化精神植入中国老态龙钟的机体,中国便会重新焕发出青春的颜色。我们可以这样说。中国知识分子精心编织了一个有关中国命运的启蒙神话,“女性解放”,“个性自由”等西方现代价值观便是这一个“神话”的故事内容。然而,启蒙理想是否存在有内在的缺陷?“女性解放”“个性自由”等神话内容能走多远?思想启蒙是否能彻底解决中国的问题?作为两个时代的作家,鲁迅和巴金在对启蒙理想的反思中都发现了启蒙神话的虚妄,洞察到了启蒙神话的乌托邦色彩。在《伤逝》和《寒夜》中,鲁迅和巴金用不同的方式打破了他们亲手编织的个性解放的“启蒙神话”。  相似文献   

20.
朱献贞 《现代语文》2005,(11):40-41
就像所有的历史现象一样,鲁迅及其思想在被广泛地诉说和祛蔽的同时,或因历史的或因现实的缘故人们也在有意或无意地制造着新的遮蔽,即使是一些虔诚的鲁迅研究者也不例外。这就需要有人穿越重重的历史积尘,不断地重新走近鲁迅,寻找历史的真实,打捞鲁迅的真思想和真精神。李新宇先生就是一位这样的人,《鲁迅的选择》(李新宇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以下简称《选择》)就是他探寻打捞鲁迅思想精神的文字呈示,也是他自己思想立场和学术方法的一次精彩展现。《选择》一书由“现代知识分子话语”、“人学思想”、“启蒙之路”和“鲁迅与他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