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传统的翻译观认为以通顺的方式向译文读者传达原文的信息就是连贯,因此往往忽略了原文的形式或文体,而文体连贯在文学翻译中对于保留原文的主题意义和美学效果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同时"混杂化"是一种在翻译中重构文体连贯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功能翻译理论的影响下.标语翻译强调理解原文的目的与功能.翻译策略注重意译.强调翻译效果而不注重原文形式。本文认为,鉴于标语特殊的文体特征.翻译当中要在理解原文目的功能的同时,注重原文的文体分析,使译文尽量保持原文的文体体征。不仅充分发挥原文的“呼唤功能”而且传递其“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3.
杨蔚  程谢 《华章》2011,(26)
翻译就是对各种文体语篇的创造性处理,尤其是在文学翻译中,文体发挥着很重要的作用.译者要遵循译文必须反映原文的文体风格,缩小自己文体风格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出原文的韵味,并为译文读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4.
郑穹 《海外英语》2013,(23):188-191
文学作品的意义由意思和文体价值共同构成,只有同时再现原文意思和文体价值的翻译才是完整意义的翻译。文体学的引入将促进翻译学的发展,但将文体学纳入到翻译理论中的研究还不多。以文体学翻译理论为视角,首先对经典名篇《陋室铭》原文和罗经国相应英译本进行文体学分析,然后通过在用词、句型/字相、修辞方面对原文和译文进行比较对比研究,结果发现罗经国英译本不尽人意。翻译中应重视文体的对应,只有意思和文体都对应的译文才是满意的译文。  相似文献   

5.
李力 《教学研究》2006,(2):149-151,154
从翻译的目的、过程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体对翻译的制约作用,指出译文质量受到对原文文体把握程度的影响,对原文文体的分析与理解是忠实、通顺、流畅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力 《教学研究(河北)》2006,29(2):149-151,154
从翻译的目的、过程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了文体对翻译的制约作用,指出译文质量受到对原文文体把握程度的影响,对原文文体的分析与理解是忠实、通顺、流畅地再现原文的内容与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姜琳琳 《文教资料》2009,(27):49-50
好的译文不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内容,而且要在最大限度上再现原文的风格特点.本文通过实例详解.指出应用文体翻译必须分析原文的文体特点,采用适当的文体语言和翻译方法,以达到再现风格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翻译中文体特色的传达 本文是美国犹太人联合会主席辛德勒于1987年5月在南卡罗莱纳大学毕业典礼上的致辞,原文充分运用了英语演说中常用的修辞手段——并列结构,用以增强语势,抒发情感,调动听众的情绪。在翻译这类文体的时候,译者也应该充分调用汉语中的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段,在忠实传达原文意思的同时,尽力再现原文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翻译的目的在于转换文本信息,实现信息的传递。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出,翻译是由其目的决定的。应用文的翻译要传递文本信息,还要实现文本与译本功能上的对等。本文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应用文文本的语言特点,通过实例分析,探讨了应用文汉译英的基本原则,即翻译中应以直译为主,通过断句和调整语序的方法处理长难句,并保持原文与译本语体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文学翻译最重要的就是要移情。就小说翻译而言,译者既要移情于原文的对话、原文的人物描写、原文的修辞艺术、原文的情境、原文通篇的文体风格、原文叙事的视角,又要移情于译文语言的铺陈习惯和文本规约。结合鲁迅短篇小说《一件小事》一个片段的两个英译文,本文深入分析了两位译者在各自译文中移情的情况,同时还以翻译大家之翻译经验及其有关翻译的论述,进一步论证了移情对于翻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应用文体的英汉翻译是实用英语学习的高级阶段和必要步骤。因英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以及应用文体自身的特点,所以对于应用文体英汉翻译,要在充分了解英汉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强调学用翻译技巧,注重实际运用,以求提高应用文体英汉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2.
从文体学的角度看翻译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标准是翻译理论的核心,文体再现又是翻译标准的核心。对翻译标准文体理论的系统再认识,有利于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从而明确文体学对翻译标准确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相学虽为文体学的细枝末节,但语相突出现象却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出现频率很高,并往往伴随显著且重要的文体效果,因此不能被忽视。笔者对《小熊维尼·阿噗》两个译本中突出语相的翻译展开调查后,发现:译者对待突出语相常常缺乏意识和翻译策略,导致译文缺失了原文的文体效果。儿童文学的译者应该提高对其敏感度,在充分把握原文文体效果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用正确的翻译策略将突出语相译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本功能及翻译的目的论出发,在实用文体翻译中,应根据文体特征和功能采取异功能的策略,注重实用文体信息与功能的传递。在翻译实践中常采用改写或仿译等方法,有效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和功能。  相似文献   

15.
以许渊冲英译杜甫的《春夜喜雨》为例,从文体学的视角分析原文和译文在音律、词汇、意境等方面的文体特征,以期揭示在翻译中有效再现和再创造格律诗的文体特征之有效路径,为格律诗的翻译和研究提供启迪。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5,(71):24-25
功能对等理论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尤金·A·奈达提出的翻译理论。它在强调信息内容优先于形式的同时,也强调了形式的重要性。文体作为原文的有效构成部分及特征,不容忽视,应该用对等的方法使译文读者同原文读者那样来真实感受原文文体特色。本文以日语的拟声拟态词为例,探讨了此类副词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7.
商务英语原文文本具有文体复杂、专业术语较多等特点,在翻译时除需遵循中外已知的翻译标准外,还要注意原文文本与译文文本语义信息、风格信息、文化信息的对等,根据不同的客体,采用灵活适用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18.
法律英语语言特征及其语用翻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法律语言翻译中的各种语用问题,探讨了法律英语语用翻译中“等效翻译”的具体矛盾,从而揭示出法律语言翻译应当遵循法律语言的文体特征,在翻译中要准确地了解和把握原文的“语境意义”,对原文进行语境、语域、语体以及语用逻辑的分析,同时也要把握好译出语(汉语)表达的法律语言风格,才能使翻译的译文不违背原文的语义宗旨,才能使译文更加体现原文的法律语言精神,起到法律语言应有的法律效应。  相似文献   

19.
马婧秋 《海外英语》2012,(23):148-151,170
在翻译过程中主要存在三种翻译方法,分别是直译、释译和拟译。三种翻译方法各不相同,又各具特色,分别适用于不同的文体。直译就是逐字翻译,即在将一种语言转换成另外一种语言时,译者字对字地或者句对句地进行源语(SL)与目的语(TL)之间的转换和翻译活动。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一种翻译方法。释译和直译不同,释译的翻译有一定的自由度,无需字对字的翻译,在原文思想和作者观点不变的前提下,译者的翻译可以有所补充和解释。释译在英文中叫作paraphrase、free translation或者是libertal translation,即翻译有时可以是有一定自由度得翻译、解释说明行的翻译等等。拟译就是模仿翻译(imitation),译者运用这种翻译方法时有完全的自由度,可以在理解原文思想精华的基础之上,可以模仿原文的语言风格来重新翻译原文;甚至是完全抛开原文的语法形式、语言风格,用译者自己的风格重新改写原文(rewriting)。在不同语言的翻译活动之中,可以采用直译、释译或者是拟译,甚至是把三种翻译方法综合起来一同应用。译者需要采取哪种翻译方法主要取决于文体风格、文本思想内容以及作者所需表达的感情基调,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翻译方法是必须的。  相似文献   

20.
翻译属于应用翻译范畴,具有显著的文体特征。该文基于纽马克的翻译批评论,从分析原文、分析译文、原文与译文的对比分析、评价译文质量、译文在译语文化中的价值五方面对学术论文的英译进行了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