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年前的1999年,我们迎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改革经过艰苦的摸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从语文教育理念到语文教育实践,均发生了很大变  相似文献   

2.
课改之初.一线教师以语文新课标中的若干表述为依据.对知识教学提出了诸多质疑.认为要在语文教学中“淡化”甚至“取消”知识教学。经过七八年的讨论与反思,学界对知识教学形成了较为一致的意见.那就是:语文教学不存在要不要知识教学的问题.而是存在要教什么样的知识和怎样教这些知识的问题。要明确语文要教哪些知识,就需要对现有的语文知识进行重新审议,并在新的知识框架中吐故纳新:而要明确怎样来教这些知识,则需要对语文知识的形态进行深入讨论.建立起对知识形态丰富性的认识。本文拟从知识形态转换的视角来探讨怎样更好地开展文学知识教学。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是语课程改革的第五个年头,也是新课程改革推进计划中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是我们热情渐渐褪去而冷静面对现实的一年。2006年语课程改革是怎样的状况?“中学语高层论坛暨语教育艺术研究会第29届年会”与会代表认为:“语课程改革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面临着一些暂时的困难和问题,这都是难以避免的。我们应该理性对待,既要从理论上进行进一步的探索,更要立足于我国语教育的实际,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力成消极、浮躁的情绪,在实践中扎扎实实地推进改革。”  相似文献   

4.
潘新和,1952年12月出生。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建师犬语文课程改革与母语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语文教学与写作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福建省写作学会会长,中国现代写作学研究会顾问,  相似文献   

5.
多年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育中存在着纯工具训练的倾向,引起全社会的震惊和忧虑。从世纪之交起步的语文课改,其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强调人文教育,消除纯工具训练,这无疑是正确的。不料刚过几年,纯工具训练还未完全绝迹,脱离语文而强调人文的现象却赫然出现在大家面前。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1997年,某个杂志上的三篇文章引发了人们对语文教育的口诛笔伐,两年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闪亮登场,那场批判俨然开了课改的先声;课改如火如荼铺开的当下,人们对于语文的批判并没有任何停止或减缓的迹象,语文教学到底存在些什么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李全林  张立强 《考试周刊》2009,(22):186-187
信息科技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本文在总结过去教育思想的基础上,介绍了信息时代教育的特点,指出了信息科技和网络教育的发展对传统知识获取模式的巨大影响,探讨了教育管理者应如何适应信息时代教育,构建新的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8.
刘明娟 《现代语文》2008,(6):117-117
新一轮课程改革已经全面推开。为了贯彻新的教育理念,实现新的教育目标,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规律,许多语文老师研究语文课堂教学结构的种种模式,创造出了不少学生学有兴趣、学得轻松的课型,各有千秋的授课方式,让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在新课程标准的实践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这方面,笔者也有一些心得体会与大家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9.
黄桂林 《河北教育》2006,(11):14-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一表述,使语文课程特点这一长期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必须看到,语文课程性质虽理论上有了定论,但如何实行“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对不少老师来说,仍是个难题,当前语文教学中出现的诸多偏向就是明证。反思我国的语文课程改革,每次失误的主要症结不在改革本身,而在人们认识的片面和肤浅,行为的过激和盲从。“矫枉过正”,“物极必反”,真理前进一步就会变成谬误,也许《中庸》中的“极高明而道中庸”,正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诀——寻求平衡,在平衡中深化,在平衡中突破。说得直白些,平衡就是不要绝对化,不要形式化;说得哲理些,课程改革要进入关系范畴的研究,把握关系的和谐。鉴于上述思考,本刊将连续推出结合了作者的教学实际,着重谈如何把握课改平衡的八个基本关系。[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中学作文教育进退失据的困局由来已久,且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对高考作文进行足够观察与思索后,温儒敏将"理性"引入中学作文,提出长远规划与具体操作建议,并且连续多年大声疾呼。然而温儒敏的这种见解并没有引起中学语文界的足够重视,遑论指导、执行。毫无疑问,在高中语文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行进时,对温儒敏作文观的梳理,不仅是丰富温儒敏语文教育思想的必须,是建构温儒敏人文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在中学作文理论探讨、作文教学、高考命题、学生写作、考试评价等方面,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封力华  彭小明 《现代语文》2008,(11):142-144
语文教学模式在我国基础教育教学中具有一定特殊性。语文教学模式数量众多、影响较大,不仅影响到语文教学而且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产生不小的影响。目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迫切需要针对语文课程改革和学生的实际,建构新的语文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文化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总是与特定的文化积淀相联系.社会演进内蕴的文化基因对人的社会行为所产生的影响提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框架,就成为文化张力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依托.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2001年9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38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国家级区进入实验,2002年9月又有500多个省级课程改革实验区开始了实验工作,随后,课程改革全面展开。时至今日,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已进行了十年,其实施情况究竟如何?这是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直接影响教育发展、国家前途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周庆元教授的新著《语文教育哲学研究》在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这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中国第一部尝试创建中国语文教育哲学的学术专著。这部学术专著凝聚了周先生一直以来对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问题的关注与思考,是其在追求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科学化  相似文献   

15.
课程改革是国际理念、本土行为,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优质教育资源偏少,文化底蕴较低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需要教师们在课改中始终坚持理性精神,更需要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发挥各自的教育智慧,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积累和提升。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第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语文教学改革作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学科一样也在经历着改革带来的阵痛。这种新旧交替或新旧蜕变的阵痛直接表现在对语文教学领域有关问题的认识上,对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扬弃上.对新理念和传统理念的整合上。这些表现是对课改的一种迷惑,这些迷惑普遍存在,阻碍了课改的步伐.困惑了一线教师的大脑,使课改发生了偏向。  相似文献   

17.
回顾自己的教学生涯,回眸课程改革的“战斗”历程,以下十句话很值得各位同仁细细琢磨、体会。 1.“把语文的根留住。” 小学语文教学要革故鼎新,要打开窗子,吸进新风,但断不能掀掉屋顶,更不能毁弃整个屋子。张志公老先生曾说过:“语文教育的效果不理想,症结何在呢?凶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从学术研究这个角度来说,有一个非常重要之点,即,  相似文献   

18.
宝山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第二故乡.其生活教育就是在这里得到实践和发展的。1932年秋,陶行知在宝山县余庆桥二华里之内的村庄(今宝山区大场镇地区)设立教育实验区,创山海工学团,提出“工以养生,学以明生.团以保生”的办学理念,着手在广大的农村普及教育。陶行知在宝山的教育实践和贡献为宝山教育今天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多年来宝山区致力于学习、  相似文献   

19.
城市文化精神是城市发展的灵魂,教育是塑造城市文化精神的关键手段和内容:它不仅传播知识,更传承与创造了文化。在南通现代城市建设及城市文化精神的建构中,教育及教育建设成果发挥了关键性作用。南通通过转变教育目标、扩大教育对象、注重培养师资等举措打破旧文化中的教育元素,建构真正与城市化进程相匹配的教育体系和教育文化。城市文化精神不但要继承、积淀,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滋养与丰富。  相似文献   

20.
赵燕 《山东教育科研》2014,(18):F0003-F0003
根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2013年10月21日公布的中、高考改革方案我们可获悉,自2016年起,语文科目总分在高考总分中上调30分,增加至180分:中考语文科目分值由120分增加至150分。北京市中高考语文调高30分,可以凸显该学科的核心地位,增强与其他课程间的联系,并体现了对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