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闻前哨》2006,(12):53-54
湖北电视台今年5月推出的《走向新农村》大型系列报道,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采取小角度、平视角的方式,以鲜活生动的事例,展示我省部分先行一步的村组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可贵探索。  相似文献   

2.
张玲 《云南档案》1998,(5):34-35
<正>《云南青年报)是五十年代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云南省委的机关报.报纸开辟有农村版和城市版,由于当时较全面地在青年中宣传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引导他们投入到社会主义改造运动中,因而具有较强的号召力,真正起到了党的政府的喉舌作用.《云南青年报)的创办始于第一份团内刊物《团的生活》.1950年,青年团云南省委开始筹建团的组织,随着一大批基层团组织的建立,就需要加强对支部工作的指导,对团员做好教育工作,使团组织在生产运动中进一步巩固发展,发挥好党的助手作用,于是1951年12月,团省委创办《团的生活》.《团的生活》当时为半月刊,发行范围限于团组织内部,以土改时的农村团员为对象,团省委通过这一刊物,指导他们积极参加土改.1952年9月,土地改革在云南全省基本结束,随着党在农村的中心工作转变为互助合作运动,团省委决定改  相似文献   

3.
今年5月8日,《中国青年报》社会周刊在6版精心推出“禁毒专版”后,很快获得了多方面的好评。最高的褒奖来自公安部“禁毒办”:“在目前为止的8个禁毒专版中,这个版最好”。然而,在见报当天,我们就已经看到其中的遗憾了。所以《中国记者》编辑盛邀我们作出评介时,我们认为,这正是在同行间进行交流的极好机会。 报纸传媒上大量专版的出现,无疑是解释性报道操作的结果。实践表明,它的确可以满足受众对特定新闻信息的需求。当报社将禁毒报道的部分任务  相似文献   

4.
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被统称为探索存在之谜。亘古至今。探索存在之谜永远散发着无穷魅力,人类本身正是在这种探索中不断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创造出伟大灿烂的文化。新闻,既是这种探索的成果之一。同时人类又把它造就成为进一步探索存在之谜的利剑。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麦克卢汉语)道出了全部真理。大众传媒发展的历史证明,作为人类探索存在  相似文献   

5.
6.
《青年报》是新中国公开出版的第一份青年报纸。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 ,《青年报》已由当初的周报发展成为现在的日报 ,由原来一份报纸发展到目前拥有一个信息网络、两张报纸和三本杂志的规模。现在《青年报》成为上海报业主要传媒之一 ,并在全国青年类报刊中位居前列。那么 ,在《青年报》的发展中 ,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呢?为此 ,本文拟对《青年报》近年的一些发展策略加以评析。一、准确的读者定位为《青年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青年报》是共青团上海市委的机关报。过去 ,它一直凭借共青团组织牢牢占领着团员、青年学生这一市场。但随…  相似文献   

7.
孙斌华 《今传媒》2004,(6):18-19
2003年9月,一张以追求纯粹的新闻为理念的报纸开始切入上海报业市场,为上海市民提供了一份丰富的新闻“早餐”。她追求“新闻、新闻还是新闻”的理念,“严肃、负责、大气、主流”的风格,着眼于打造“上海最好的报纸”。这就是2003年9月18日呱呱坠地的新《青年报》,她的啼哭声划破了上海报业的那份寂静,也搅动了上海的报业市场。今年9月,在上海文锦大厦11楼,《青年报》执行副总编辑郭煊向笔者阐释了这份理念背后的智慧。以真正的新闻撬动上海的报业市场问:《青年报》已经改版一周年了,一年来,《青年报》在上海报业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您认为这些成功从采编方面来说体现在哪些方面?答:从报纸意义上来讲,目前还不能说是非常成功,因为现在不像以前办报纸,做出来了一张报纸,市场接受了就是成功。现在的报纸成功还包括品牌是否达到了预期,采编队伍是否成熟,占有了多大的市场份额等等。当然还包括一些经营性的指标,如产值,利润等。《青年报》作为报业改革的探索者,更多诉求是通过采编队伍的调整,通过版面内容的扩张,和对新闻全新的阐释,让市场接受我们,得到市场回报。一年来,采编上的一些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整合了一支比较杂的队伍。...  相似文献   

8.
在出书难、出诗集更难的情况下,上海文艺出版社采撷百花酿琼浆,将一坛清醇、芳香的《八十年代诗选》奉献给广大读者,这是令人十分欣慰的事。在这本诗选中,共收进了163位诗人的作品。其中既有艾青、公刘、白桦等老诗人睿智深邃的对生命的深刻体验;也有北岛、昌耀、顾城等中年人成熟理智的对时代的深层思索;还有像傅天琳、傅天虹等许多青年诗人细致入微的对生活的深入观察,更多的诗作者是诗坛上的新人。读着这册诗选,就仿佛置  相似文献   

9.
10.
人们常说,评论是报纸的旗帜。这句话有两方面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搭着时代的脉搏,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用自己的笔,写出对社会有强烈启迪作用的新闻作品,这是每个新闻工作者的根本职责。24年前,采写著名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三位老记者穆青、冯健、周原,最近又重访兰考,怀着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强烈责任感,怀着对人民的好儿子焦裕禄的无限思念,写出了又一篇新闻力作——《人民呼唤焦裕禄》。七月八日,新华社播发了这篇六千多字感人肺腑的长篇通讯后,首都各报和地方报纸纷纷在显著版面予以全文登载,有的报纸还为此配发了评论。中央有的领导同志几次称赞这篇通讯“写得很好”;许多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反复阅读这篇通讯,对照自己找差距。据了解,  相似文献   

12.
法兰西曾涌现出如雨果、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等一大批文坛巨匠,也曾涌现出如自然主义、象征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等种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文学流派。这些。对于我国广大读者已不再陌生。然而,法国当今诗坛上活跃着哪些诗人,他们的诗歌创作又有哪些新的突破,我国读者却知之  相似文献   

13.
上海《青年报》是全国当前所有青年报中“报龄”最长的一家。一九四九年五月二十五日上海解放,六月十日《青年报》就正式创刊了。《青年报》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并重,以上海作为窗口,让青年了解国内、国际的形势,明确青年应负的历史责任。同时,千方百计为青年服务。发行量最高时近百万。考虑到青年中大年龄部分和小年龄部分之间还有所不同:小年龄青年较多还处于经济上非自立阶段,  相似文献   

14.
我国20世纪30年代,有一份在广大中学生中影响广泛的刊物,那就是闻名遐迩的《中学生》。它从创刊至今,已走过了八十年的漫长之路,是我国现代期刊史上的一个老刊、名刊。  相似文献   

15.
《浙江青年报》自1999年10月斥千万元巨资改版以来,一扫以前沉闷的感觉,内容变得生动活泼,版面日趋新颖别致,一份对开八版的报纸零售价只需五角。但是,半年多时间过去,销量并不尽如人意,在杭州市区的零售量只有区区八、九千份。而在同一年初创刊的《都市快报》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达到了六、七万份的零售量。 比较两份报纸,可以发现它们在内容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浙江青年报》有“特别关注”,《都市快报》设置了“特别报道”;《浙江青年报》有“天天服务”,《都市快报》则有“市民热线”;  相似文献   

16.
编辑版面如同厨师烹饪和布菜,我认为,要解决"众口难调"的痼疾,让版面变得好看耐读,就必须不断出新,在不违背办报宗旨的前提下,始终追逐着读者的喜好走.  相似文献   

17.
张大纯同志拍摄的《时代的信息》(见封三),在1985年全国新闻摄影作品展览中,荣获了银牌奖。这幅照片所以能给人极强的现场真实感,是由于作者在沸腾的现实生活中,善于运用摄影本身具有的特点,真实地纪录了典型的一瞬间。一篇没有内容的文章,会使人读后感到乏味,一幅没有反映出新闻事实特征的新闻照片,如同白纸一张,同样不能给人以启迪。《时代的信息》在形式上没有什么新奇之处,在拍摄技巧上也不存在什么高难度。那么它究竟好在哪里呢?我以为它好就好在通过充实的  相似文献   

18.
崔艳华 《军事记者》2004,(10):14-15
百年奥运回到雅典,8月29日爱琴海边的竞技火焰依依不舍地缓缓熄灭。随之,《解放军报》的《聚焦爱琴海》奥运专版也于8月31日圆满完成了它的专题报道。  相似文献   

19.
巫国义 《今传媒》2008,(1):40-41
1986年<重庆青年报>创刊,时为一家由共青团重庆市委和新华社重庆分社共同主办的带机关报性质的周报;2000年,重庆力帆集团对<重庆青年报>进行注资,由此形成由共青团重庆市委主办,新华社重庆分社协办,重庆力帆集团出资的产权治理结构.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重庆青年报>可谓是几起几伏,多次在重庆都市类日报的二梯队和三梯队上下游走,其日均发行量最高时达到15万份,广告占版量最高时达到54.7%①,但每次都是昙花一现,光彩转瞬即逝,目前已经是自2000年发展以来的低谷.  相似文献   

20.
全面加强媒体品牌建设,做大做强正面报道影响力是上海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课题,也是《青年报》谋求新一轮发展的根本动力。综观《青年报》57年的发展史,一个客观事实是,团属新闻舆论阵地的作用正在减弱,而大众传媒的社会功能日益显著。这样的变化既有客观因素,也是主动选择的结果。《青年报》曾经是在广大青年特别是学生群体中享有很高声誉的报纸品牌,其影响在很长时间甚至覆盖了整个华东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