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把建设海洋强国作为发展战略是最近的事,但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始终关注着海洋资源和海洋权益。作为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之一的周恩来经略海洋的思想特色鲜明自成体系,  相似文献   

2.
如何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着力推动海洋维权向统筹兼顾型转变,重建海洋大国,重塑海洋意识,我们这一代人的任务艰巨而光荣。自"海洋强国战略"被写入肃重的"十八大"报告,到近期中国的军事力量在与国外存在争议海岛和海域频繁现身宣示主权,再到中央高层就如何建设海洋强国进行密集的集体学习和讨论,可以这样说,围绕"海权"的政策研究、舆论散布、军事布局等重大事项已紧锣密鼓地被列入国家高级层面的议事日程,并予以全面部署。这些迹象一方面足以说明,国家对于"海权"在全球政治格局中的重大地位建立了深刻认识,一方面也说明,我们曾一度在对万里蓝疆的治理、开发和利用方面是有所缺失和疏漏的。  相似文献   

3.
正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与一国兴衰紧密相联。实现和平发展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走向海洋。党的十八大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海洋强国梦已经自然地融入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指向的"中国梦"之中,成为"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践行海洋强国梦,不仅需要强大的海洋经济、海洋军事和海洋科技等硬实力,更需要强烈的海洋意识、悠久的海洋文化、深远的海洋影响力等软实力。伴随着海洋世纪的到来,媒体作为社会意识的教育者、社会文化的传播者,应勇担责任并大有作为。  相似文献   

4.
《信息系统工程》2013,(12):10-1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实现国家海洋经济利益,既保证海洋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又保证海洋经济科学发展。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的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要从资源、环境依赖型,向以技术、理念、投资、服务等为依赖的方向转变。科学合理地核算出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经济成本,即对海洋资源与生态环境造成的损害和消耗,这才是绿色、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世界海洋强国无一不是海洋管理强国 地球表面71%的面积被海洋所覆盖,浩瀚的海洋是由世界各地万水汇聚而成的连续整体,与人类生存环境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说,我们所生活的"地球"也许应叫做"水球"更为恰当. 海洋对于人类如此重要,联合国已经把21世纪确定为"海洋世纪",并把每年的6月8日确定为"世界海洋日".目前,国际社会已有20多个国家发布了新的海洋发展战略,在"十八大"报告中,我国也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海洋权益与能源竞争已经不可分割的今天,走向深海,不仅事关能源,也是用经济手段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体现2012年,中国"在海洋中的身影"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尤其4月骤起的中国南海黄岩岛海域争端,发酵至今,牵动国人之心。今天,海洋权益与能源竞争已经不可分割。在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约占中国油气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而其中70%的资源都蕴藏于150多万平方公里的深水  相似文献   

7.
中国出海     
《中国新闻周刊》2012,(43):24-25
中共十八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报告中多次提及海洋,指出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这是"海洋强国"概念,首次进入党的报告中,彰显中国从"大陆国家"向"海洋国家"转型的战略思维,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样的转型思维和宏伟蓝图,要真正落到实处,则亟须全方位的配套和长远布局。过去,中国曾在相当长时间内忽视海洋,由此形成了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基础调研等方方面面的掣肘和缺失。如今,在新的战略思维指引下,相关机构改革、法律修改与完善、海洋科研的推进、海洋经济的合  相似文献   

8.
近日,入选“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和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的《世界海洋法译丛》陆续出版。《世界海洋法译丛》是青岛出版集团与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联合推出的海洋法学专著,共14卷,约500万字。该项目是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海洋权益与法律问题的系列研究项目之一,得到联合国秘书处海洋事务与海洋法司的支持和授权。  相似文献   

9.
戴欣 《大观周刊》2012,(38):48-49
近年来,中国周边海洋争端风波四起,海洋权益受到严峻挑战,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如何直面各种挑战、坚决维护海洋权益,是国家发展战略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要坚持从大局上思考问题,从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角度积极应对,主动作为,牢牢把握解决争端、维护权益的战略主动权。  相似文献   

10.
海洋文化旅游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岛则是海洋景区中的重要节点。目前我国的海岛档案还不健全,海岛档案体系的逐步构建将促进海洋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激发游客的"蓝色国土"意识,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11.
张华 《出版广角》2013,(13):50-52
做好海洋类大众图书的策划与编辑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要在策划选题时避"热"就"冷",精准定位;二是要以专业的视角做大众图书,突出人文精神,提升图书的文化底蕴,有精品意识;三是要充分发挥编辑的主导性,在出版过程中不断提高专业化程度,注重细节。随着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推进,认识海洋、了解海洋、保护海洋成为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新闻出版业是普及海洋知识、提高公民的海洋保护意识的重要窗口。近年来,许多出版社对海洋类大众图书的选题越来越重视,  相似文献   

12.
海洋出版产业是海洋文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海洋强国"战略及"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推进,我国公民海洋意识在不断提升,海洋出版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基于海洋出版产业的发展现状,从内容生产、品牌建设、营销策略和人才培养等四个方面分析海洋出版产业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以期为海洋...  相似文献   

13.
《兰台世界》2016,(Z2):90-91
<正>中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蓝色国土,约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依靠科技进步维护国家海洋主权权益、保护和开发海洋是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厦门是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窗口的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是国家对外交流的重要国际性海洋港口城市。福建海洋研究所"延平二号"海洋科学考察船是祖国内地唯一省级地方管理的海洋科学考察船。2012—2015年,"延平二号"平均每年  相似文献   

14.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战略任务,随着国力的增强,我国对海洋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国内的海洋意识教育发展迅速。但现阶段的国民海洋意识以及海洋意识教育依然存在诸多不足。要实现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迈进,研究新时期我国海洋意识教育现状,对提升国民海洋意识具有重要的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人类对于海洋的认知,经历了一个从不知到知、从知之较少到知之较多的过程。从古代仅"具渔盐之利舟楫之便"之感,到近代"世界交通要道"之悟,再到二战后"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空间"之识,终于在上世纪末海洋被明确定义为"人类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物和重要基地"。伴随这一认知发展过程的是各国对海洋权益的重视和争夺不断加剧。1982年,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濒海国家可以依约取得大片海洋国土及附着其上的经济、政治、军事、科技等广泛而巨  相似文献   

16.
向海而荣,背海而衰,这已被不同历史时期大国崛起的事实所证明。 1994年,《国际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全球海洋的1/3已成为各国专属经济区,深海大洋的竞争更激烈。韩国成立海洋部、日本出台海洋战略、美国部署海洋新政……海洋的开发和利用正日益摆上世界各国尤其是沿海国家的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盘子"中,海洋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海洋被列为超前部署的全国五大重点战略技术领域之一;经济方面,2006年中国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对GDP的贡献超过10%。然而,作为拥有1.8万公里海岸线、管辖300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的海洋大国,人们的海洋意识还比较薄弱。那么对媒体而言,应如何在加强海洋宣传、增强公众海洋意识方面有所作为?应怎样挖掘报道资源?有哪些注意事项?本期专题"海洋新闻与公众海洋意识"试图回答以上问题,并期待读者来稿继续参与讨论。  相似文献   

17.
马汉最早提出的海权论对世界各国一直产生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海洋作为还未被人类深入研究和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在21世纪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各个海洋大国纷纷制订出有关海洋发展的战略和构想。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漫长的海岸线的几个国家之一,维护和发展海洋权益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富强意义重大,本文将借助马汉的海权论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8.
夏苇航 《出版广角》2015,(8):119-120
马汉最早提出的海权论对世界各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海洋作为还未被人类深入研究和开发的最后一块“处女地”,在21世纪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各海洋大国纷纷提出有关海洋发展的战略和构想.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漫长海岸线的几个国家之一,维护和发展海洋权益对民族崛起和国家富强意义重大.本文将借助马汉的海权论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的意义和价值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以情写海洋     
赵建东 《青年记者》2016,(25):38-41
《中国海洋报》是一份特色鲜明的行业报,报道内容涵盖我国主张管辖海域、两极、大洋等.作为《中国海洋报》的一名记者,我有幸5次出远海.在南极,我感受了极地冰穹的美妙绝伦、冷酷险恶和科考队员的可爱;在马里亚纳海沟,我亲历了中国首台载人深潜器突破7000米的珍贵时刻;在钓鱼岛和南海海域,我见证了海监队员维护海洋权益的英勇壮举.  相似文献   

20.
海洋与国家、社会及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大到国家发展战略、经济发展,小到百姓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海洋的贡献。海洋事业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也极大拓展了海洋新闻报道的空间和范围。媒体除了了解受众对海洋新闻的需求外,更要牢牢把握海洋新闻报道的理念与原则。宏观意识战略眼光《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把海洋规划提升为专章,强调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