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鉴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美、苏、中三大国的对外战略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推行尼克松主义,实行海外收缩,其重要步骤是对苏联缓和、结束越南战争和打开对华关系大门;苏联的勃列日涅夫则以缓和为手段,同美国展开争夺;中国为化解苏联在北部边境形成的威胁而准备打开对美关系大门。三国对外战略的调整使冷战出现了缓和的特征。在越南问题上,美国采取了边打边谈的策略,并诱使中、苏对北越施加压力。中国坚持原则,力促美国早日撤军。苏联为与美国作交易,对越南施压。美、苏、中三国在冷战中的互动作用是越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肯尼迪上台后,基本上延续了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美国对古巴遏制政策,一方面为了防止古巴革命向拉丁美洲扩散,准备武装颠覆卡斯特罗政府的步伐随即加快;另一方面成功地说服美洲国家组织成员国及欧洲盟国支持其贸易禁运政策。然而其政策没有达到消灭卡斯特罗的目的,反而使古巴对苏联更加依赖,同时也加深了卡斯特罗政府对美国入侵古巴、扼杀古巴革命的恐惧,使古巴对苏联寻求更多的经济、军事援助。最后导致古巴导弹危机爆发。  相似文献   

3.
冷战期间,美国和原苏联展开了对中东石油的博弈。20世纪60-70年代,苏联打入美国中东石油势力范围,但未能动摇美国石油财团的优势地位;“两伊战争”期间,美苏不同程度地对战争施加影响,美国不仅遏制住“两伊”争霸海湾的企图,而且通过压低油价的战略从经济上拖垮了苏联;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借助海湾战争和苏联的解体最终实现了中东石油霸权。回顾和反思美苏争霸中东石油的过程与结局,能够获得有关中国石油安全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4.
1987年8月至1988年8月,我在苏联莫斯科大学进修、考察和访问,主要任务是考察和研究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伦理学。当时,苏联人的平均工资是220卢布,工资水平比中国要高一些,但比美国、日本要低得多。美国、日本月工资都是几千美元。货币工资额,美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苏联工人工资的十倍。但实际差额没有那么大,一是苏联所得税交得少,而美国要交1/3,H是实行公费医疗,住院病人吃饭也不花钱;国家对孩子上幼儿园、中小大学基本上是免费的。大学生的助学金55一100卢布,研究生150卢布;国家对食品、牛奶、肉类、蔬菜等基本生活资料实行补…  相似文献   

5.
二战后,美国、苏联成为世界上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随着其在战争中经济实力的迅速膨胀而奉行霸权主义政策。随着杜鲁门主义和遏制战略的出台,冷战开始。与此同时,美国还利用朝鲜战争爆发的有利时机力图实现其远东战略。朝鲜战争是二战后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它对冷战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此战打击了美国的霸权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同时,它还为苏联在同美国的冷战对抗中增加了筹码。  相似文献   

6.
1955-1960年,美国研制并应用U-2间谍飞机侦察苏联军事情报有三方面原因:首先,苏联高新技术特别是军事科技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其次,1955年赫鲁晓夫拒绝了艾森豪威尔“开放天空”的动议;最后,美国情报技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1960年,赫鲁晓夫下令苏联导弹部队击落一架U-2飞机,维护了苏联国家主义及国际法的尊严。其影响广泛深远:第一,U-2飞机事件使标志美苏关系缓和的“戴维营精神”荡然无存;第二,U-2飞机事件给1960年苏美英法四国巴黎首脑会议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第三,U-2飞机事件还引发了美苏之间新一轮抗争: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相似文献   

7.
地缘政治理论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及全球战略的理论基础。依据该理论,冷战时期,美土建立了战略同盟关系,成为美国对抗苏联的重要前哨;冷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美国欧亚战略中的重要支轴国家,同盟关系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日本政策在美国全球战略中占有特殊的位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5—1951),美国从遏制苏联的需要出发,对日本实施了长达6年之久的单独军事占领。1947年美苏冷战局面拉开后,美国开始调整它的亚洲战略和对日政策,完成对日政策从“限制和削弱”到“扶持和利用”的转变。中国由美国的“亚洲盟友”变成“亚洲首敌”;而日本则由美国的潜在敌手变成助手,终于形成了美国对日单独媾和的政策。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立前夕,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曾试图在建国后与美国建立外交关系并发展贸易往来,但却被美国人拒之门外。三十年后,美国却主动与中国修好,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苏联的日益强大,扩张,使美国不得不利用中国灰牵制苏联。  相似文献   

10.
50年代初爆发的朝鲜战争,美国虽然介入但却未扩大事态,这与它的全球战略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欧洲第一”的战略方针要求他们竭力维持东西两线的军事均衡;另方面盟国尤其是英国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美国的对朝政策;再方面将战争扩大到中国必然会影响美国在全球战争中战胜苏联的力量。美国在对朝战争中的临阵易将与和平谈判则是其全球战略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世界格局发生了真正具有全球意义的三次大变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国际关系史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的雅尔塔格局;至20世纪末,以苏联解体宣告了两极世界格局的瓦解,世界向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将是长期的和复杂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以原子弹影响国际政治,是核垄断时期美国原子外交的宗旨。从对日本最后一战,到战后短暂的和平喘息,再进入冷战,美国没有放松以原子弹牵制乃至改造战后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的政策构思。这种外交是为美国全球战略服务的,其矛头必然指向主要对手——苏联;同时,美国以共享秘密、有限开放和提供保护为交换手段扩大原子弹的政治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战后初期(1945—1949),多种因素导致了美国对华政策的自相矛盾。可以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证这些因素:1.美国对意识形态和美蒋特殊关系的考虑;2.美国对国共两党力量的重新估计和对苏联的顾忌;3.中关两国人民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反对和美国对自身力量局限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2000年,美国教育部公布了《教育研究国家重点》,这是国家教育研究政策委员会与教育研究改进局根据国会的要求,经过三年调查研究后制订的。其目的在于适应 21世纪的需要,大幅度地提高教育水平,迎接新的挑战与机遇。文件序言中谈到:美国人把最热切的希望寄托于教育,教育在美国起到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长时间里,美国通过教育来解决社会、政治、经济等方面的问题;当苏联发射人造地球卫星时,美国人的反应是改革学校教育,国会通过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教育立法;今天,世界范围的政治与技术的变化带来另一次信心危机与机遇,面对各种挑…  相似文献   

15.
苏联干涉“布拉格之春”的重要原因有:东欧领导人的支持增强了苏联政治局中“军事干涉支持联盟”的力量;克格勃夸大、歪曲、捏造情报的行为对苏联决策层产生了误导;美国的不干预态度打消了苏联入侵的顾虑。  相似文献   

16.
论庐山会议转向的国际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庐山会议的转向,不但国内因素在起直接作用,国际因素也占有很重要的分量。这一点不容忽视。其一,毛泽东认为彭德怀等人对苏联和东欧八国访问归来后,对大跃进、人民公社的批评与苏联对“三面红旗”的攻击有内在联系;其二,美国及其操纵的中国台湾对“三面红旗”的污蔑与“万言书”语意雷同等,这些都促使毛泽东高度敏感“帝、修、反”的颠覆、破坏活动,于是扭转庐山会议“纠左”进程,大力反右。  相似文献   

17.
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美国调整对苏联的经济政策,战时经济合作走向破裂。经济遏制是美国总体遏制战略下经济关系政治化的表现。1947年到1950年美国完成了对苏联经济遏制的体系构建。冷战初期美国的经济遏制主要以出口控制为核心,阻止苏联集团获得有助于增强军事实力的战略性物质。经济遏制是美国对苏联意识形态对抗的需要,同时也加深了双方的对抗。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二战后到60年代初国际形势日趋多极化、复杂化的发展变化特点,指出美国在苏联军事力量强大和中国政治地位提高的情况下,认识到了其“冷战”政策给它外交政策带来的“僵硬性”,越南战争的后果,从根本上动摇了美国赖以维持侵略战争的国内基础,在这样的内外原因下,促使其调整外交战略;同时指出他们的“均势”政策与“和平结构”就是主要实行“三角外交”政策,而中美关系解冻给中美双方及整个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成人高等教育是苏联建国后迅速发展工农高等教育,培养新型急需人才的重要子段。在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联苏维埃政权采取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努力使普通高等教育成教化;二战前后,苏联又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业余成人高等教育。这些对中国共产党在建国前后高度重视成人高等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本专题的主要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十月革命和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以及十月革命后至1991年苏联解体前其经济政策的演变。学习中要理清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脉络,认识到社会主义的发展是不断实践和完善的过程。具体地分析巴黎公社革命措施,认识巴黎公社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理解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了解苏联经历过的成就与挫折,深刻认识其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对我们今天改革开放的重要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