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也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模因论是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点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模因论揭示了语言的规律,为研究交际和文化的互动演进提供了新的视角。翻译模因分为模因基因型和模因表现型。该文主要从模因论视角探讨模因基因型和表现型话语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翻译模因库中存在大量的翻译模因,有些流行一时即消亡,有些则能长期保留下来。从翻译模因论的角度出发,运用模因普遍具有的三个特点,即复制保真度、多产性和长久性,结合实例,论述了翻译模因库中现存翻译模因之一的意译模因能够长期存在和传播,从而论证了意译翻译方法也将继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3.
模因理论的提出为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运用模因理论分析比较王翰《凉州词》的四种译文,可以看出,意图模因与文化模因是影响翻译的两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杨黎 《海外英语》2014,(5):149-150
模因(Meme)是仿照生物学词汇基因(Gene)这个词而得出的。牛津大学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首次提到。我国学者何自然和何雪林于2003年将memes翻译为"模因"。模因与基因的共同点是它们不断地被复制。不同点是它们复制传播的方式不一样。基因通过遗传而繁衍,是生物学上的概念;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是语言文化方面的概念。随着模因概念的出现,模因论与模因学也开始成为专家学者研究的对象与领域。不同文化之间模因的传播是与翻译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5.
John Paul的模因地图为模因论的发展提供了新视角,注入了新活力,丰富了模因理论研究体系,拓宽了其应用范围。对模因地图的组成部分及建构过程进行介绍评析,可知模因地图发展还需要不断完善和深入,模因地图是文化传播的新理念,能更好地解释和解决社会文化领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6.
周双 《林区教学》2009,(12):78-82
在语言模因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适合英语词汇教学的理论模型——词汇模因的概念和词汇模因教学理论。通过对比分析模因传播过程和外语习得认知加工过程,借助实例,探讨了词汇模因概念对英语教学中教学输入方式、语言输出能力、心理词汇、知识图式四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模因论破解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短文写作归根结底是一项运用语言工具进行思想输出的表达能力测验,要提高写作能力就必须在学习中穿插大量的语言输出训练和思维模式训练.模因论为提高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写作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建立适当的语言模因复合体和思维模因复合体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根据模因理论,结合广告语言的模因筛选标准,选取一些成功的广告语作为典范,从修辞与文化等方面探究了广告语言怎样适应这些机制以求生存与发展,及模因在广告语言中的复制与传播,为人们创作广告语言提供一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模因论是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一种理论,可以从语言学的角度解释许多语言现象.本文尝试运用模因论对仿拟现象进行分析,认为表现型模因的传播方式给仿拟的构成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是仿拟生成的有力支撑,从而为更好地促进语言的应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为语言研究开辟了一片新天地,也提供了英语教学研究的新视点。本文探讨了模因的复制、传播方式对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和帮助,并对模因论的基本思想和理论应用进行了一定的阐述与研究,得出了模因的表现方式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口语教学的效果,从而提高话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