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在简要揭示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内涵和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当代价值,认为弘扬和谐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为制度创新提供重要启示,为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开辟正确道路,为推动人与自然共存共生、建造人类世代相承的美好家园提供宝贵借鉴,为顺应时代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思想武器,同时它也是提高个体文明修身自觉性、促进身心健康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具有五千年悠久的文明史,在人类的发展中,有着不可替代、不可估量的独特作用。中国悠久文化传统的主题可以概括为天道与人道,体现了中华民族关注"天人合一"的核心价值观。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我们优秀的宝贵财富,应该要充分加以利用,使传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论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概念与基本精神的基础上,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若干探析,供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与学习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劳动”这个词最初并不具有人们今天所理解的“生产劳动”“生活劳动”等方面的含义,而“劳”“劳力”“劳心”“劳作”等词却已基本具有了人们今天所理解的“劳动”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劳动教育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之中,主要通过礼仪制度渗透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采取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通过家训家风等途径实施劳动教育。中国传统的耕读结合的劳动教育模式、普及大众的劳动教育规范、身体力行的劳动教育典范、脍炙人口的劳动教育读本,可以为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德育从目的、内容到实施方法均有许多值得当代德育借鉴之处。挖掘中国传统德育的当代价值对形成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众多深邃的生命智慧。从伦理学的角度,儒家重视生命,认为生死由命,注重人生命的社会价值;道家从“道”的视角认识生命,认为生死自然,重其“生”之个体价值;墨家则从科学理性的角度看待生命,反对“宿命论”,提倡“非命观”。这些思想对当代生命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有助于学生更加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树立积极健康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8.
阿尔贝特·施韦泽是当代人类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敬畏生命伦理思想是施韦泽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敬畏生命不仅敬畏人的自身生命,还要敬畏生物界的一切生命,包括动物和植物的生命。施韦泽认为,生命意志的自我分裂是敬畏生命伦理的原点,生命的休戚与共是敬畏生命伦理的内在依据,敬畏一切生命是敬畏生命伦理的终极价值目标。今天,技术理性依然甚器尘上,敬畏生命伦理从生命价值维度出发,构建生命伦理共同体,对于技术理性的反思和和谐社会的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弘扬和谐文化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最佳选择,为制度创新提供重要启示,为不同和冲突和融合开辟正确道路,为推动人与人自然共存共生、建造人类世代相承的美好家园提供宝贵借鉴,为顺应时代潮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提供思想武器,同时它也是提高个体文明修身自觉性、促进身心健康的现实需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儒家孝悌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石,具有重要的道德规范作用.探讨传统孝悌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可以促进家庭和睦,社会和谐,而且有助于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一个非常突出的位置,进一步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地位和作用。生态环境问题自古以来在中国就有传统的伦理思想,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当今推进中国生态文明的举措中有必要探索中国传统的生态伦理思想,有必要去探究儒家的生态伦理脉络。“仁民爱物”是儒家的生态伦理思想的核心命题,他们从人与自然相依存的角度,审视了“天人合一”的生态思想与“仁民而爱物”的伦理精神,以及孔孟生态伦理思想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中国传统文论与当代的文艺状况的相关性入手,考察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价值是很有必要的。这种考察基本上在两个层面展开。第一个层面,指出由于当代社会比之于中国古代社会有着知识转型、价值转轨和创作转向的客观因素,我们不能简单沿用中国传统文论;第二个层面,在承认前述分析的前提下,论述重建中国传统文论的言说论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总之,中国文论的学科建设,不能固守陈规,同时也不能离开中国传统文论的学科资源。未来的中国文论学科工作,将会围绕这样一种两难情形作出适当的调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庞杂(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底蕴厚重,格调高雅,哲理深邃,意境高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不要说其全部的思想和著作,即使是一家一派,一人一事,乃至一篇文章,一则格言,一首诗歌,一幅绘画,一段乐曲,一帖书法……,往往都给人以巨大的享受或深刻启迪,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至回味无穷,终生难忘。在不知不觉当中,达到陶冶情操,砥砺道德,摆脱庸俗,提高境界的功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传统义利观在历史上形成了重义轻利、利义并重、重利轻义、义利俱轻等不同观点。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挖掘传统化的合理价值,实现传统观念的现代变革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传统义利观的当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5.
《考试周刊》2015,(98):11-1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蕴含丰富内涵,内部各要素和各环节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随着时代发展,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在当前背景下,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进行深入分析,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对中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此次研究主要探讨如何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讲求修身养性、注重个人修养和内圣外王,中国传统教育就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价值,因此,我们需要继承、批判和创新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指导人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从当代哲学的视角来反思,中国传统人生哲学至少有五个方面的理论贡献值得我们重视,这就是:"人为最灵"、"天人合一"的天人关系论,"人禽相分"、"人之为人"的社会人性论,"良贵'"能群"、"贵己""齐物"的人生价值论,"仁智""兼爱"、"兼士""至人"的人生理想论,"为仁由己"、"克己""去欲"的修养功夫论,这些思想对于当代人生哲学的发展仍具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8.
仁,是人作为人存在的理性法则,不仅是个人美德之要,也是政治德性之魂,彰显着治国育人之本,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之根.大学生思政与法治教育,要重视对传统文化的探究与传承,探索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有效对接,培育当代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力和个体道德自觉心,理性践行“我的中国梦”信念.  相似文献   

19.
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伦理的内涵和化定位具有特定性。在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伦理价值系统中占主流地位的是以儒教伦理为主导的中华传统宗教伦理价值观。华侨华人传统宗教伦理的基本理念和价值构成是:孝亲、慈悲、善恶、宽容、诚信、勤俭等。  相似文献   

20.
"和谐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基本精神。以儒、道、释为主体结构的传统文化,彰显出"和谐观"的三个维度:天人和谐、人人和谐、身心和谐。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和谐观"在生态、伦理、审美等方面的价值,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和批判扬弃的原则,有利于激活传统文化中的合理元素参与当代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