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已成为博士生入学方式之一的硕—博连读对于激励广大硕士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它缩短了培养周期,是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由此联想到,能不能借用硕—博连读的方式,进行学—硕连读?甚至进而在某些特殊的专业实现学—硕—博连读?我们认为:随...  相似文献   

2.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思考张小明“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连读”作为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一经提出就引起了研究生教育工作者广泛的兴趣与持久的讨论。目前,对此主要有两种针锋相对的意见:一种认为“硕博连读”有可能冲击现行研究生学位制度,硕士学位作为一...  相似文献   

3.
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硕博连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硕博连读培养方式是研究生教育中一种较新的博士生培养方式,其培养过程和其他博士生培养方式有共同之处,但也有独特的特点。笔者通过分析硕博连读培养方式的特殊意义,探究目前我国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过程管理、提高硕博连读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硕博一体化培养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主要分为三类:本硕连读培养、硕博连读培养和本硕博连读培养。在本硕博一体化培养框架下,课程一体化建设应遵循连贯性、基础性和层次性的原则。文章以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为例,从学分设置、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环节衔接四方面,探讨一体化课程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技大学试行硕博连读研究生制度暂行办法(1995年5月制订)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为提高博士生的培养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办法》,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决定在有条件的博士点中试行硕博连读的培养方法。(一)培...  相似文献   

6.
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已成为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怎样保证本硕博贯通式培养模式顺利地开展,保证本硕博连读同学顺利完成学业,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文章从本硕博贯通奖助体系角度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当前博士研究生,尤其是硕博连读型博士生中的一些现实问题及科研状况,对硕博连读生在课题和学术研究中的突出问题与挑战进行了总结和思考.通过作者作为一个工科硕博连读生多年的切身体会,探讨了自我培养在完善硕博连读博士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结合论文选题、写作、横向课题、科研、学术报告、交流及团队协作等培养环节中的体会和心得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式是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重要类型,是目前国际上博士研究生教育的通用模式。文章首先对我国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模式的产生进行分析,总结了既有关于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国内研究。在此基础上,文章分析了目前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实践过程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和挑战,并根据这些问题,以经济学科为例,提出了完善我国硕博连读培养模式的一些参考建议,即构建硕博连读研究生“五位一体”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日前,武汉大学研究生院负责人表示,武汉大学每年将从招收的1500个博士研究生计划中,拿出600个名额用于硕博连读,保证高质量研究生人才的培养。据这位负责人介绍,武汉大学硕博连读采取的是“1+4”的方案,硕士阶段、博士阶段必须学习的公共课在一年之内全部学完,英语、政治只上一次,剩余四年时间一心一意做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对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的基础上,重点以东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类"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为例,从培养方式、教学模式、创新教育、平台建设方面提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模式,并且构建了"本硕博"连读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培养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11.
也谈“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吴镇柔“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这两个既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改革内容或措施,从广义上讲,均属于研究生教育学制改革的范畴,日益成为大家接受和认可的一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思路,并已列人国家教委研究生工...  相似文献   

12.
关于“缩短硕士生学制”和“硕博连读”问题的思考秦惠民编者按:“缩短硕士生培养年限”和实行“硕博连读”的改革设想,对于硕士生培养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利弊得失是否已得到了充分的论证?硕士学位作为一级独立的学位是否已无存在的价值?硕士生培养实行课程学习和论文并...  相似文献   

13.
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总结了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试行八年的实践经验,论述了这种模式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方面,表现出的明显优越性。  相似文献   

14.
曹霁阳 《成才之路》2009,(16):91-91
今年,哈尔滨工业大学将在新生中选拔百名“尖子生”,举办7个专业、每班15人的“英才班”。哈工大将参考斯坦福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课程设置制订培养方案,对这些学生实行“本硕博连读”培养,双方互认学分,同时获得哈工大和国外高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相似文献   

15.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本硕连读贯通培养,以重点培养能够从事电子、信息、技术等方面科学研究与开发的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实行3+1+2的培养模式;课程设置以强化自主学习和科研训练为主线,分通识教育、学科专业教育和自主教育三个层次。在方法与手段上,强化科研训练环节和专业主干课程实施研究性教学,推行双向选择的导师制,建立淘汰和分流机制,营造学生自主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6.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分析国内外高校“本-硕-博”连读或直博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实际,从“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着手,致力于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为探索具有工科高校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硕-博贯通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按照"3+1+4"八年一贯制的培养方式,将其设计成一个有机连贯的整体,打破高年级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之间的隔离,把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实践、创新融为一体,实行研究生与本科生的贯通式培养。  相似文献   

18.
在2007年的高考中,年仅14岁的山东滕州一中学生丁善龙以667分、滕州市理科第二名的成绩被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部录取,学制8年,本硕博连读。丁善龙何许人也?小小的年纪怎会取得如此佳绩?记者来到滕州,采访了丁善龙及其家人和师友。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常常会遇到一个很有诱惑力的名词,即“本硕连读”。望文生义,本硕连读就是读完大学本科直接读研究生。更科学的解释应该是高校为优秀生制定的本科、硕士打通培养的计划方案和制度。各个高校有不同的操作办法,一部分高校在高招录取时就亮出了“本硕连读”和“本硕连读基地班”的牌子,规定某些专业学生读完本科可以一步到位再读研究生,不需要参加竞争激烈的研究生考试。还有一些高校是在每年新生入学后,对个别专业的新生进行严格的入学考试,选拔出优秀的学生进入本硕连读班。此外有的高校虽没有本硕连读班,但学生本科毕业后,可以保送部分优秀生直接读研究生。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开设本硕连读的高校和专业越来越多.不少考生都纷纷选择这种似乎可以“一劳永逸”的培养模式。但是2003年武汉理工大学急流勇退,宣布停招本硕连读班,这给热衷于“本硕连读班”的考生和家长泼了一瓢冷水。“本硕连读”的是是非非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反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