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舜是我国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孟子说:“舜生于诸冯”。“诸冯”这个古地名,如今在哪里?2005年9月全国虞舜文化研讨会在运城召开后,《山西日报》曾对会议的报道中说:“诸冯为舜帝出生之地,位于今运城市辖区的县级市——永济市张营乡境内。诸冯村又名姚墟村,现已改名为舜帝村。”笔者对这一定论,持有异议。并以孟子所说:“舜之居深山之中”等历史文献、典籍记载,和现存的舜生活、生产过的区域内众多的遗迹遗址、考古证据,实事求是地论证了舜的出生地“诸冯”,是今之垣曲县的“诸冯山”。而不是永济市距黄河岸边仅几公里处的平原上的“诸冯村”。垣曲诸冯山是帝舜故里。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2015,(16):18-20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原文: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舜不告而娶,是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孟子》 解读: 孟子评价舜结婚的事情时所说.意思是,不孝有三种,以不守后代之责为大.舜没有告知父母就结婚了,这就是无后,但君子以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为舜出门在外,而且是尧要把女儿嫁给舜).另外,也有学者认为“三”可能是虚指.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时空》2014,(6):34-35
【鉴赏引路】孟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名轲,邹(今山东邹城市)人。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他是仅次于孔子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孟子之所以有这样的成就,和他有一个好妈妈有很大关系。《三字经》中有"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的名句。孟子三岁丧父,是妈妈艰辛地将他抚养成人。历史上流传下来不少关于孟母教子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孟子义利观新解张奇伟"义利之辨"是中国儒学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作为"亚圣"的孟子在这个问题上作出了可贵的探索,其中许多观点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本文拟就孟子"义利之辨"的新意略作讨论。孟子在"义利之辨"问题上的新意首先和突出地表现在,他把义利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孟子虽然说过“舜卒于鸣条”,但是宋、明、清三朝地理总志证明,运城“鸣条”不是舜的葬所;先秦至西汉的多部典籍记载了舜陵在湖南宁远县九疑山的事实,舜帝南征三苗而道死苍梧的历史为这一事实提供了支持;宁远县舜帝陵还是历代朝廷唯一认定的舜帝陵,它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6.
后生可畏     
陶行知幼时因家穷,上不起学,只能在万安吴尔宽先生的私塾馆读书。这年他已九岁。吴先生讲《孟子》中的一章,原文是孟子的学生桃应提了一个问题:"舜做天子时,如果舜的父亲杀了人,怎么办?"孟子答:"像舜这样  相似文献   

7.
舜葬何处:一说葬于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一说葬于山西垣曲鸣条岗。前说依据《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者自说依据《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谁是谁非,本文以详实可信的史料,辅以研究分析,考证得出结论:在中国,舜帝陵唯有一处——即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之舜帝陵。  相似文献   

8.
虞舜行迹地望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据古史记载与民间传说,古人以所居地为姓,虞即虞山,今晋南中条山区东段当是舜的原籍所在。今豫东鲁西地区曾为有虞氏部族迁居,今济南市南历山很有可能为舜所耕。今运城市、永济县虽分别有鸣条陌和苍陵谷,但志书不言舜死葬于此,当地亦无此种传说,不能因为肯定《孟子》而否定《山海经》与《礼记》诸书记载,合理的解释只能是鸣条当是苍梧九疑山中地名,今湖南永州宁远南九疑山当为舜所终处,舜死以后,后裔尚有分封,其地在今河南虞城、河南淮阳和山西平陆等地。  相似文献   

9.
孟子的天命思想中包涵着许多不为人知和难以为人所解释之处,孟子认为天命是一种冥冥中的规定事物发展进程及结局的决定性力量;孟子讲"天赋予人以四端","天赋"也是其天命思想内涵所指之一,天赋即天命。孟子的天是一位人格神,有意志,有善恶,有思想,有智慧,有力量。"天命靡常",但天命的显现又是有规律的。孟子在谈天命的基础上谈"人事","尽人事"首先要"知天命",从个人角度要"尽心知性",但"人事"才是孟子强调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孟子》共分七篇,二百六十章(也有分为二百六十一章或二百五十八章的)。其中篇幅较长,能够代表孟子学术思想和散文风格的,都是“具有个性的对话体的论辩文字”(胡念贻《先秦文学论集》247页)。这部分约占全书总章数的五分之二;那些由孟子个人单独发议  相似文献   

11.
孟子先祖孟孙氏家族与孔子渊源深厚,而孟子本人又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故孟子对孔子推崇备至,尊之为"圣人",一再表明"乃所愿,则学孔子也"的心迹。由于孟子的行迹、际遇、学行志趣多与孔子相近,因此,自汉儒开始,便以孔、孟并称,视孟子为孔子衣钵的传人,孟子的"亚圣"地位也逐渐获得了官方认可。  相似文献   

12.
舜出生地是垣曲"诸冯山"还是永济市"舜帝村",是一个需要认真探索的学术问题.对有关"舜帝故里"永济论的主要证据,不论是文字记载,还是遗址遗迹,多都与舜出生地无关,主要是为纪念舜都蒲坂时的功勋,而修建的庙字及其历次重修情况.其遗址遗迹,亦当全是建都蒲坂时,舜曾指导耕田、捕鱼、制陶,发展生产,为民解愠,为民阜财或开展生产活动的地方.这都属于纪念地,并非舜出生地.今之永济舜帝村,不在深山之中;其周围不远处,也没有舜初年耕稼渔陶时居住过的场所和古负夏城.今之永济舜帝村,不符合先秦名著<孟子>对舜出生地的四点论述和<史记>对舜出生地补充论述.所以,不能算是"舜帝故里".舜出生于垣曲诸冯山,"帝舜故里"在垣曲.  相似文献   

13.
舜葬何处一说葬于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一说葬于山西垣曲鸣条岗.前说依据<史记·五帝本纪>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后者自说依据<孟子·离娄下>"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谁是谁非,本文以详实可信的史料,辅以研究分析,考证得出结论在中国,舜帝陵唯有一处--即湖南九疑山舜源峰之舜帝陵.  相似文献   

14.
舜的先祖虞幕封于虞(今山西平陆).有虞氏部落世居蒲坂,舜出生于蒲坂的姚墟.巡狩为天子视察政务的举措,舜即帝位33年让禹摄政,故知舜晚年无巡狩,且南巡狩只到安徽霍山.百岁高龄亦不能驱车南荒治水探弟.《竹书纪年》"鸣条有苍梧山."孟子与先秦诸书言舜卒鸣条(之苍梧山).  相似文献   

15.
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以"功名富贵"为中心,采用了单点突出、定向发展的方法来刻画全书的主要人物。书中人物在对待功名富贵的向心或离心的变化中,受到一次次的检验,人物性格呈现出丰富的层次和有序的演进。这种人物的刻画方法与"功名富贵是全书的第一着眼处"的构思紧密相关;与"虽云长篇,颇同短制"的结构形式互为关联;也是夸张、讽刺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孟子以论辩著称,其逻辑细致缜密,其思想悠远深邃,其语言气势磅礴,其旨归耐人寻味。通观《孟子》全书,精彩的词汇,机智的辩论大部分建立在以《诗经》、《尚书》为论据的基础之上。作为两部经典,在孟子所处的那个时代,辐射到政治、文化的方方面面。从《孟子》中所引用的《诗经》、《尚书》角度,剖析孟子对《诗经》、《尚书》的解读观,以此来展现孟子对古代文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儒家的真道统应该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子夏、穀梁子、荀子、孟子。因为孟子跟从子夏、穀梁子这一派学习,独立出去后恢复或重建了子思之学,所以附于荀子之后。孔子是先圣,荀子被称为后圣,孟子被称为亚圣或附圣。所谓新四书,即《荀子·劝学》《论语》《孟子》《荀子·大略》。  相似文献   

18.
孟子试图通过人在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第一念头"具有道德性,来证明孟子性善论中"性善",从逻辑上看是有问题的。孟子反对认知理性"以故言性"的言说方式,认为只着眼于可知可感的经验事实,忽略了人的内在性。关注人的良心天性的效果推理是孟子阐述理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19.
孟子试图通过人在紧急情况下所产生的"第一念头"具有道德性,来证明孟子性善论中"性善",从逻辑上看是有问题的。孟子反对认知理性"以故言性"的言说方式,认为只着眼于可知可感的经验事实,忽略了人的内在性。关注人的良心天性的效果推理是孟子阐述理论的特质。  相似文献   

20.
《舜发于畎亩之中》选自《孟子·告子》。在教学这段文字时,发现有两处地方值得研究。现提出来,同大家一块讨论。一、“空乏其身”,还是“空乏其身行”?“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