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7 毫秒
1.
<正>近年来,在"国学"定义尚未完全统一的情况下,各地有关"国学热"的报道屡见不鲜。2014年4月1日,教育部发布《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学校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人认为国学中存在糟粕,应尽量少给学生灌输。笔者认为应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和实际需要出发,顺应潮流,有针对性地开展国学教育。一、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国学内容学生的学习时间非常宝贵,如何在众多的国学  相似文献   

2.
<正>从常识看,中小学对待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既不能全面复古,也不能全盘否定,而要推陈出新。但如何推陈出新,恐怕见仁见智。笔者觉得应做到三点:一、从涵育学生素养的角度开展"国学"近年,跪拜孔子、穿汉服诵古诗等现象一时热热闹闹。这种一哄而上的现象,总让人觉得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有形式主义的嫌疑。中小学校是教育机构,开展"国学"教育理应体现教育性。钱穆先生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儒教为一以贯之,儒教是一种人文教,即教人如何为人,如孝、  相似文献   

3.
<正>讨论中小学教育与新国学之间的关系,前提是要明确学校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应该是人的教育,是为了人一生发展的教育。教育是为了培养能够在未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人。学校教育是把一个"自然人"通过教育,变成为能适应社会,并有强烈责任感的"社会人"。章太炎先生在《国学概论》中对国学有个粗略的论断,即"一国所有之学也",即一个国家所有的学术或文化,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而"新国学"则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兼具传统性与时  相似文献   

4.
研究"校园文化国学启蒙教育",要发古通幽,一脉承建,充分挖掘传统文化的教育精义,同时又要切合时代精神,将目标定位在培养新世纪强者上,以体现素质教育促进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义,引导师生以积极主动的人生态度,参与、体验、创新学校的各项活动。  相似文献   

5.
提倡"国学"是最近几年来文化教育界的大事, "国学"的倡导应以保护、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为使命.我们对"国学"既不能故步自封,唯我独尊,也不能视为异己,严加挞伐.应该是继承超越,走中西文化融通之路,创建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文化体系."国学"与马克思主义构成了当代中国学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相得益彰,将共同担当起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文化全球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6.
警惕国学经典教育五种误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学经典教育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有其积极的一面,同时也需警惕可能产生的负面效应和教育误区。当前国学经典教育存在反中国反历史反教育反课程和反教学的误区。正确的做法是:不要在中小学以国学的名义进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家认同的教育活动,立足我国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来进行文化的继承和创新;即使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也要汲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审视国学经典背后的教育、课程与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文化思想的涌动,不少学生淡化、漠视了我们厚重的传统文化。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注重传统文化教学。一、扩展阅读范围,诵读国学经典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诵读古代国学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而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构建的。中华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辉煌的民族文化,可曾经对传统文化的偏颇理解,导致传统文化的学习一度中断。改革开放,随着国人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作为传统文化主要内容的国学受到了普遍的重视,国学不同程度地走进了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高职院校也不例外。作为高职国学教育,应依据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确定高职国学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形式。  相似文献   

9.
国学文化走进体育教学课堂,为体育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生机。体育本身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具有广博的知识储备量以及深远的文化底蕴,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学已不单单将"锻炼身体"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同时开始重视对学生生理、心理等各方面的培养与发展。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提高传统文化意识,将国学文化渗入其中,遵循教学规律,落实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学生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普遍存在在日常生活中的道德缺乏现象。本文认为以传统为载体,在教育中提高学生日常生活道德水平,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要落实中华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道德教育中的作用,必须做到根据目标指向性精选典籍内容,以多文化途径营造教育氛围,以优秀传统文化环境陶冶情操,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激发情感,建立以践行为主体的内化平台。在进行中华传统文化教育时,应把握好传承文化与学习典籍的关系,注意教育目标与切入点的统一,要重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的整合。  相似文献   

11.
探明国学之"国"的意涵是合理定位当下国学教育的关键。国学近百年来的起起伏伏始终伴随中国由封建朝廷迈向民族-国家的政治及文化转型,所以对国学之"国"意义阐释不能外在于民族国家的话语体系。民族国家包含"民族建制"与"国家建制"的双重任务,这要求国学教育既要传承民族文化基因,增强中华民族的内聚力,又要担负起培养师生文化自觉的重任,使其能够理性地处理封建等级伦理与公民社会价值间的矛盾。从这个意义上讲,国学教育不等同于单纯的传统文化教育,它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我们呈现自身文化的发展脉络,更应强调以其特有的比较视野触动人们的文化反思与批判,使其学会理性地评判过去、把握未来,在基础教育学段,国学教育尚处于起步与摸索阶段,国学知识自身的结构性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还远未理清。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工作者不妨先着力挖掘国学在价值视角与思考方式上可以提供的资源,充分发挥其在价值教育中的作为。基于这样的价值定位,中小学教育需要的不仅仅是国学知识,还包括系统、科学的价值教育理念与方法。借鉴西方国家的相关经验,我们一要在课程设计与教材编写中加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不仅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活在当下的传统,还要启发他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传统价值要求;二要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的自主探究,以研究过程来丰富价值体验、丰富价值思考;三要综合运用种种价值教育策略,兼顾"自主建构"与"价值引导",避免价值相对主义与绝对主义这两个极端。  相似文献   

12.
作为高校教学改革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结合时代的发展脉络不断创新并丰富内涵。大学生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提升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需要,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客观需求,是青年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个人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文章结合多年实践教学和人才培养经验,提出以“国学经典阅读”为体,辅之以书写和表达训练的“一体两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质培养模式。这一培养模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取向,通过搭建大学生“国学经典导读”“书写教育培训”“语言表达教育实训”三个平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人才培养教学进行有机结合,既可以更好的发挥文化传承的功能,又可以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国学教育也成了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当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强学生民族文化的认同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重视国学教育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和运用。  相似文献   

14.
《四川教育》2015,(Z1):18
【编者按】2014年3月,教育部颁发的《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基本原则"条指出:"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时代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相结合。既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又要积极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承和弘扬革命传统文化。"2014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在"活动目的"中指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工作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导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文明历史和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党的  相似文献   

15.
当下的中学校园,国学教育现状堪忧。国学教育进校园的可行路径有:精心布置校园文化,推行校园广播"聆听经典",创建"书香校园",开设趣味国学课,依托传统节日开展教育,组建国学特色学生社团,等等。其间,应恰当处理文化与课堂的关系;以更高的教学机智满足实践需要;加强系统性指导,提高研究应用推广的成效。  相似文献   

16.
国学经典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国学有助于继承与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当前很多小学开设国学经典地方课程,不仅没有达到效果,反而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对此,笔者认为,对于国学经典来说,需要开展"悦读",让学生享受国学经典,并在其潜移默化中影响着他们的言行习惯。具体策略有:突出学生自主,奠定国学经典"悦读"基础;借助游戏策略,丰富国学经典"悦读"色彩;强化体验感悟,给国学经典插上"悦读"翅膀。  相似文献   

17.
屈雪娇 《天津教育》2021,(3):179-180
小学是教育开始的关键时刻,教师要抓住机遇,帮助学生打下牢固的国学基础,培育他们的人文素质。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关键,在小学思政课中渗入国学教育,不仅继承了先祖留给我们的精神粮食,也是对学生实施启蒙教育的落实。国学是中华文明的关键文化承载,其经典作品凝练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不只是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民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民族复兴呼唤文化复兴,学校不应只承担传道授业的责任,更应承担民族文化继承的伟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陈春红 《教师》2021,(9):71-72
高中历史具有显著的人文性特征,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尊心、自信心与自豪感。文章围绕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渗透方法进行探讨,认为教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应以传统文化所蕴含的社会伦理涵养人,以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引导人,以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人,以传统文化中的时代精神激励人,并最终让高中历史课堂成为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让高中生成为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人。  相似文献   

19.
关于"国学"作为传统文化要不要提倡之争,是中国寻求现代性与保存民族性的双重任务难以平衡的矛盾理外化的体现。理性看待"国学热"的兴起,深入体会国学教育的价值,国学既不是古代专制时代从属性质的意识形态教育也不是纯粹学术性的知识普及,而应结合现代公民教育的理念予以推进和升华。  相似文献   

20.
邹凌梅 《现代教学》2014,(12):12-12
毋庸置疑,教育是传承文化的命脉。教育的重心应该放在学校,而课程的设置是突破的关键。当下,中小学实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处于模糊不清的探索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浩瀚,在我们给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课程内容应有不同的选择,从而实现有序推进。我们在制订课程内容时应有一个大方向,国学无疑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应融合提炼国学经典中的精华,以此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