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联系生活 ,激趣导入1 .教师首先以诵读儿歌激趣导入 :“乌云密布天气闷 ,天空一片阴沉沉 ,闪电婆婆把腰伸 ,雷声响起一阵阵。”从这些自然现象中 ,你们知道了什么 ?(点评 :采用儿歌的形式呈现 ,选取儿童知晓的生活常识 ,贴近学生的生活和认知水平 ,既有利于激发兴趣 ,将学生引入情境 ,又能引出本课课题 ,同时向学生渗透认识自然现象之间的联系 ,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2 .师述 :要下雨了 ,动物王国里的小动物们都慌慌张张地忙碌起来。想知道它们要干什么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有趣的动物王国里去看看吧 !用媒体播放动画片和课文朗读录音 ,…  相似文献   

2.
教学内容: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读中感悟.本课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感悟语言,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着重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练读、演读,并倡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  相似文献   

3.
本篇课文出自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全文共分为 9 个自然段。从鱼游出水面、燕子低飞、蚂蚁搬家三个下雨前的动物表现,讲解“要下雨了”之前的自然环境反应以及这些现象的成因,对此本文就如何进行本课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4.
张红 《西宁教研》2002,(4):35-35
在《要下雨了》一文的教学设计中,我把着眼点放在朗读训练上,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理解难句、新词,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及兴趣。我为这篇课文的朗读训练设计了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5.
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下雨的过程,能有顺序、有条理、完整地说清图意。  相似文献   

7.
教学分析 学生在探究的同时获得思维发展,这是我设计本课的主导思想之一。  相似文献   

8.
现行培智教材已难以适应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学要求,为了使这些学生掌握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知识和技能,发展其与人沟通能力,我校开展了整合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9.
《要下雨了》主要讲了小白兔是怎样从小燕子、小鱼、蚂蚁那里知道要下雨的,帮助学生认识夏季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了解下雨前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小燕子、小鱼和蚂蚁回答小白兔的话,使学生认识下雨前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许小允 《科学课》2009,(1):30-31
(请学生看教材中驱动页的图,找到图中的问题:“为什么雨都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相似文献   

11.
要下雨了     
今天早晨要上学的时候,我看见天好黑,怕是要变天了!果然,妈妈对我说:“今天要带伞。”  相似文献   

12.
(请学生看教材中驱动页的图,找到图中的问题:“为什么雨都是从天上落下来的?”)  相似文献   

13.
《要下雨了》主要讲了小白兔怎样从小燕子、小鱼、蚂蚁那里知道要下雨的一些自然现象,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下雨前的一些自然现象并了解下雨前为什么会有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1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6课。 教学理念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的认知发展,更要关注学生生命的质量,要把学生视为鲜活的生命体而非简单的“认知体”。因此说课程实际上是一种对话,一种持续发展的高质量的对话。  相似文献   

15.
1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什么是语感?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受力和迅速领悟的能力,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于语文的敏锐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下雨了     
下雨了.下雨了 小雨点落在草地里 小草真高兴 发出了嫩芽 下雨了,下雨了 小雨点落在小花上 小花真高兴 张开了笑脸  相似文献   

18.
教学分析本单元的课文都是介绍天气现象的。在各种天气现象中风和雨是最基本的,其成因包含了丰富的科学知识。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热对物质的影响”和“水的三态变化”,为学生探究雨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并为他们学习下一节课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根据本节课教材编排的特点和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我确定了教学目标和重点和难点:理解雨的形成过程;能运用模拟下雨的实验解释自然界下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要下雨了》是一篇知识童话,讲的是生活中的气象常识。通过小白兔、小鱼、燕子和蚂蚁的对话,告诉我们自然界一些动物的异常行为,往往预示着某种变化。课文配以四幅插图,图文并茂地展示了下雨前小鱼、燕子、蚂蚁的活动特点和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趣味浓、知识性强。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如何引领学生走进童话,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受到教育,感受童话的乐趣,就成为了本课的重点。因此,可以做如下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古诗文字凝练 ,意蕴深远 ,描绘出特定的意境。古诗教学中 ,意境的感知是重点 ,也是衡量教学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具体地说 ,意境的感知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造的景象 ,从而沉浸在诗情画意之中 ,产生共鸣。如何引导学生感知意境 ?我认为通过诵读来达成是好办法。下面以《咏柳》一课为例 ,谈一谈几个渐进的诵读环节的设计。《咏柳》一诗 (人教版第八册 )为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它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那嫩绿的新叶 ,柔软修长的枝条 ,在春风的吹拂下 ,有一种迷人的意态。末句 ,诗人用剪刀巧喻春风 ,是神来之笔。杨柳为学生所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