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语”教育观认为发展学生的语言有着广阔的天地,不能把发展语言的工作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不能把学生的语学习禁锢于校园之内。因而,我们要构建一个以课堂教学为主体,以语课外活动和良好环境为两翼的新的语教学体系。对此,作为语实践活动中的引导教师,则可以借助学生的兴趣让语新体系的两翼齐飞,学生的学习小卡片就是让两翼齐飞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董艳 《辽宁高职学报》2002,4(4):102-104
语学习和社会生活是不呆分割的。学生在学习语的过程体验生活、热爱生活。反过来,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生活里学习语,更会丰富学生的知识、陶冶学生的人格、提高鉴赏力。在新世纪对人才培养提出新要求的形势下,语教学要超越教材、构建良好的外部学习环境、指导学生开展语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3.
小学语新大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强调学生进行自主的语实践活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要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满着有个性和积极思维的语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实践活动中学语、用语、长才干、学做人。  相似文献   

4.
修订版《小学语教学大纲》指出,学习语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开展丰富多彩的语实践活动,拓宽语学习的内容、形式和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用语,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同时强调:学习语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不同程度学生对语学习的需求,挖掘他们学习的潜能,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5.
语素质教学的原则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实行语素质教学,首先必须摒弃以讲析为主的课堂教学,倡导以学生训练为主的课堂教学。其次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学习习惯,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再次要突破课堂教学氛围,指导学生语课外活动。  相似文献   

6.
语活动课是在“大语”教学观前提下产生的一种新课型,它于1996年被正式写入《小学语教学大纲》。语活动课是学生学习语的重要源泉,是大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上好语活动课,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作用。那么,如何设计一堂语活动课呢?  相似文献   

7.
语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语认知、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活动的过程,从某种角度说,语课堂便是一个情感场。因此,在语教学中,应采取符合学生学习心理和情感需要的教学方式或措施,动之以情,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热情,提高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章雪芬 《现代语文》2006,(12):60-61
作业是小学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与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一起构成了完整小学语教学体系。作业活动又是整个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有效实体。关于作业,大家都认识到课堂教学所学到的知识是课后作业完成的依据,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巩固和运用。可学生对待作业的现状不容乐观,优等生、学困生都存在抄袭答案的现象,答案千篇一律,真是“有福同享,有难同当”。为此进行了专门的调查,了解到学生这个习惯是多种因素促成的,第一是为了完成作业而做作业,对语学习缺乏兴趣。第二是偷懒,走捷径。第三是自信心不足,通过校对使心理踏实。第四是为了追求高分。第五是避免错误时进行繁琐的订正,或惩罚性的抄写。第六是题目确实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9.
李敏 《湖北教育》2005,(8):35-36
语综合实践活动是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一轮语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语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以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相沟通、书本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语学习活动。语综合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协调发展和语素养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0.
陆蓓 《教育导刊》2004,(7):27-29
语综合学习是语学科在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中提出的一项重要的、全新的课程形态。它是以大语教育观为指导,打破学科间的界限,以学生感兴趣的某一问题或主题为载体,以语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为手段,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我操作体验,以实现语素养的整体提高为价值取向的主体性活动。本就语综合学习实施要则、过程及效果谈一些粗浅的探索体会。  相似文献   

11.
语教学不管怎么改,怎么变,有两点至关重要,一是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二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习惯,为此,我在教学中采用了如下做法。  相似文献   

12.
面对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的“小语”教学单一封闭、高耗低效的窘状,自1995年9月始,我们开展了“‘大语’教学探索”课题实验。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综合素质”目标出发,构建了以语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课外活动和拓宽语学习环境为“两翼”的“大语”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纠偏除弊的语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13.
叶群 《小学校长》2006,(2):46-47
《小学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学习的主人。语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我们的教学理念要发生转变,我们的课堂教学将改变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模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现状,取而代之的是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语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动起来”。这样才能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  相似文献   

14.
杨建芬  吕文武 《铜仁学院学报》2006,8(4):96-96,F0003
兴趣是学习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通过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增强语文教学的阅读性、思辩性,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开拓学生视野,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可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教学的创新教育,是培养现代高素质创新人才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单一的、公式公的传统语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造思维造成了很大的障碍,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因此,改革语教学已势在必行。本以几个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学实例证明:中学语教学应该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思考、巧妙设疑、鼓励标新立异、营造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出发点,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吕谦 《四川教育》2000,(1):22-23
一、时间总量的再分配 语课堂的40分钟由语教师主宰,但不能为语教师独霸。教学活动的全部,应该围绕学生的“学习”进行。为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在时间总量上深考虑、加限制,在课堂时间总量的分配上大胆革新。  相似文献   

17.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这说明,课外阅读是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局限在小课堂里的语学习、脱离现实生活的语实践活动,不可能是高效的。只有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教育体系,给学生创造一个广阔的语学习空间,才能有效地提高语学习的效率。所谓“相似激活”就是以语为扩散点,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开展扩散性阅读,使学生在初步掌握阅读方法的基础上,在自主性的扩展阅读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建立能够主动参与教学的相应知识储备。做到举一反三,与课内阅读相辅相成,练成阅读和作的熟练技能,从而让学生阅读更新、更活的大教材。  相似文献   

18.
语教学应构建以学习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载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中.有目的地进行创造思维训练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的健康发展。在语教学、学生的语实践活动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观察能力,探索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敏感性,思维的是活性、深刻性、独特性。思维训练不应是盲目的.而应该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  相似文献   

19.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教学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形成,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语和其他课程,而且对他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为此,教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20.
语课内学习应贴近生活,还原生活。教师要把课内语学习变成学生的精神追求,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语,用语。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堂语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素养。如把呆板而单调的复述课变成说评书、分角色讲事故、导游、推销、广告等;把单纯的读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