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陈铭枢将军,字真如.他是当时著名佛学家桂百炼先生的弟子,对佛学颇有研究. 1938年在武汉时,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有一天,他和李济深、黄琪翔、余心清一齐造访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与正在磨墨写字的郭沫若谈笑.  相似文献   

2.
妙联巧对     
高考巧答对联一九三一年,清华大学教授陈寅恪是当时高校招生考试出题官之一,负责国文卷。这一年,他在国文考卷上加了这么一道对联试题,上联只有三个字‘孙行者。’  相似文献   

3.
妙联巧对     
花生生花花生、生花、落花生随子、子随、续随子此对上联为二十年代在北京流传的“绝联”。“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将其列为“绝联征偶”第二十五条。  相似文献   

4.
妙联巧对     
周末,大军到我家来玩。我一见大军,分外高兴,热情地招待他,心里却在暗暗和他较劲:死对头,今天我也要叫你难堪!  相似文献   

5.
巧对数字联     
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墨客在楹联研究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在许多古代关隘、殿堂、园林、庙宇等地方都留下了不少精妙的楹联,读来使人赞不绝口.说来奇怪,  相似文献   

6.
陆明华 《课外阅读》2006,(10):31-31
成都望江楼有副上联:望江楼下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百余年来竟无人能对。1964年,一工厂在望江楼举办赛诗会。有一青年工人突然来了灵感,对出了下联:赛诗台上赛诗才,诗台绝世,诗才绝世。若不计较平仄要求,对得也算是巧妙了。触景生情,完成旧对。朱元璋当牧童时常到学堂去听课,特喜欢老师教学生对对子,时间久了,老师也喜欢上这个放牛郎了。老师临死前交了一副上联给朱元璋说:这个上联我写了十多年了,下联总对不上。你想想看,能不能给我对上。这上联是“:三土考老者。”老师死后,朱元璋也好久未对上。后来,朱元璋当上皇帝,在一次寿宴上见…  相似文献   

7.
北宋诗人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先生。他自幼天资聪颖,年纪轻轻就颇负盛名。他觉得当地已无人堪与自己相比,应该走出家乡的小天地,游历名山大川,一来长长见识,二来显显名声。于是,便离开老家修水,首先来到当时江南的繁华胜地江州府(今九江市)。当地的一些文人学士听说修水才子黄山谷光临,便一起相邀陪同黄山谷游览当地名胜,想乘此机会吟诗联对,试试他的才学。这天,他们来到甘棠湖中的烟水亭上,只见亭上有个游客正在吸水烟。一同来的书生触景生情,心生一联,请黄山谷作对,联曰:烟水亭,吸水烟,烟从水起。联中的“烟水亭”相传为北宋…  相似文献   

8.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郑板桥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尤其喜欢吟诗作联,其续联之妙,出神入化。关于郑板桥续联的传闻逸事颇多,且妙处横生,至今仍在民间广为流传。  相似文献   

9.
相传唐朝大历年间,京都长安城外有座古朴幽雅的十佛寺,该寺殿宇巍峨,香火鼎盛,颇为热闹。有一年,赴考的秀才们纷纷到此求签问卜,以求应考高中,金榜题名,还有不少考生在此赶斋投宿。庙中住持长老眼见如此兴盛之景,便心生一计,在十佛寺山门外高悬起一  相似文献   

10.
祝枝山是明朝苏州妇孺皆知的大文人。一天,他从唐伯虎家回来,见路边有个瓜贩,想买个西瓜解暑,便问瓜贩,西瓜多少钱一斤。瓜贩见是祝枝山,知道他很精明,赚他的钱颇不容易,便说:“祝大爷,你吃西瓜不要钱,只要你肯和我对付对联就行。”祝枝山一听,不由哈哈大笑。  相似文献   

11.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轻时因家境贫穷放过牛、讨过饭。本地有个马员外,生了个女儿名唤马秀英。马秀英因为从小没裹脚,生就了一双大脚板子,人们都称她马大脚。别看这姑娘的脚大,却饱读诗书,是远近闻名的才女。她一心想找个有文才的后生为伴侣,便想出了一个对联择婿的办法,并且说,应对者不论穷富,只要能对出好联来,便可成为马家的女婿。马秀英以围棋为上联,写好后悬挂在大街上,那上联写:  相似文献   

12.
杭州西湖天下景亭有这样一副叠字对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联意取自苏轼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以“水、晴、好、山、雨、奇”6字,相叠而成。该对联的奇妙在于通过断句、变位、简化等方法  相似文献   

13.
字理巧辨字     
中国汉字千变万化,神奇又不乏深意,因此识字教学是一门富有挑战性的艺术。时光荏苒,我担任语文科的教学不知不觉已有几个年头,打交道最多的除了可爱的孩子就是千变万化的汉字了。识字教学无疑是语文教学的根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未来的人才,除了必须具备普通劳动者的品质和能力,还须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发挥少先队组织的优势,重视对少年儿童科学兴趣的激发、科学知识的渗透、科学信息的传播和科学技能的培养,以启发和驱动队员潜在的科技创造力,是少先队工作的优良传统。那么,在少先队这块阵地如何开展好科技活动,培养队员创造兴趣,陶冶队员爱科学情操,进而提高队员科学素质呢?以下就是我在少先队科技辅导实践活动中的几点做法,供辅导员老师们共勉探讨。  相似文献   

15.
君山 《教师博览》2011,(3):33-33
曾经参加过"一二八"淞沪抗战的陈铭枢将军,字真如。他是当时著名佛学家桂百炼先生的弟子,对佛学颇有研究。1938年在武汉时,陈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指导委员。  相似文献   

16.
元末,嘉兴总管凌师德贪赃枉法,常被人讥讽,于是做对联自我安慰:竹本无心,外在自生枝节。未等他说出下联,旁边有同僚马上接对曰:藕因有窍,中间抽出丝毫。清朝乾隆年间,某知县刚上任,就在县衙门前贴出一副对联:一不要钱,二不要命;三不要官,四不要名。  相似文献   

17.
一字联     
对联的出句和对句,以五字和七字居多,一字联则是字数最少的对联,属对联园地中的珍品。一字联看似简单,可要  相似文献   

18.
明朝文学家蒋焘,字新仁,是江苏省苏州人。他六岁时便能吟诗作对,很受父亲喜爱,常常带他会见客人。有一次,他父亲的几位朋友来访。时值深秋,正下着雨,雨  相似文献   

19.
老舍嵌字联     
作家老舍的嵌名联,颇有意趣。 赠茅盾:"鸡鸣茅屋听风雨;戈盾文章起斗争。"联语深沉,耐人寻味。 赠巴金:"云不巴山雨;文章金石声。"上联点化唐人"共话巴山夜雨时",暗喻巴老为蜀中奇才;下联则赞扬巴老的  相似文献   

20.
巧联课题     
春节前的一天,下午,我们邻居的几个小伙伴在一起谈大人写春联的事。张勇在一边看着语文课本,他提议说:“咱们小学生能把语文课题写成对联贴在书橱前该多好呀。”大家齐声说好。张勇先说一联:(车闯王渡黄河)(西门豹)(捞铁牛)我一听受到启发,马上说出一联:(神笔马良)(观潮)(彩霞姑娘)(赶村伙伴们都乐得鼓掌被称为小诗人的林丽脱口而出:(乌鸦喝水)(看浪花)(小猫钓鱼)(看月食)大家更乐了,马峰说着表演着:(蜜蜂引路)(葡萄沟)(小马过河)(日月潭)梁栋接着表演一联:(诚实的孩子)(吃墨水)(美丽的公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