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针对当前学术界有些人贬低日本“文明开化”政策的作用提出异议,认为:日本“文明开化”政策的内容与作用,远非局限于科技、文教和风俗习惯方面,而是整个维新时期,指导日本人民全面学习西方文明并同本国实际情况相结合,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总方针和总政策;通过这一方针政策的指引,使日本明治维新得以成功,从而走上了富强之路。  相似文献   

2.
论明治政府的“文明开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68年明治政权确立后,为把日本改造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近代化强国,明治政府实行了全面的资本主义改革,并制定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改革政策。“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策之一,其主要内容在于以西方先进资本主义国家为榜样,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思想风尚和生活方式,借以改造日本封建文化、建设资本主义精神文明。可以说“文明开化”也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文化,改革日本人观念的一次改革运动。由于“文明开化”的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本文着重对明治政府推行的教…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发展基础教育的基本策略 (一)基础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 “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是明治政府的三大基本政策,而“文明开化”则做为实现前两者的前提被列为基本国策。按照这一基本国策,为了“求知识于世界”日本引进西方国家的教育制度,大力发展各类教育。明治政府的领导人认为,对刚刚起步的日本来说教育应负有两个使命,一是培养作为国家统一思想基础的国民意识,二是培养  相似文献   

4.
1868年,在倒幕战争中登基的年仅十四岁的睦仁天皇,发誓要在日本打开一个开明治世的时代,从此,日本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明治维新开始了。“殖产兴业”政策就是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而制定的重大经济政策,它与“文明开化”、“富国强兵”同为明治维新的三大政策。“殖产兴业”的基本内容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通过各种政策直至动用国库资金,大力扶植资本主义的成长。这一政策的成功推行,使日本在很短的时期内迅速实现了资本主义工业化,并进而成为新兴的帝国主义强国。一、“官营示范”和“技术移植”“殖产兴业”政策在实践…  相似文献   

5.
儒学在日本的存在已根深蒂固。但明治维新后,日本全国上下掀起了“求知识于世界”的“文明开化”热潮,努力“脱亚入欧”,传统的儒学与西学产生了强烈的碰撞。  相似文献   

6.
日本在幕府统治晚期,被迫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使日本民族面临着沦为半殖民地的危机境地。对此,明治政权建立伊始,就制定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政  相似文献   

7.
在幕府实行“锁国”政策时代,福泽谕吉提出实行“开国”学习西方“技艺”。19世纪60年代福泽三次出国,考察欧美先进国家,促使他改革思想最终形成。福泽的主体思想是依据国情学习西方,实行改革,摆脱民族危机,把日本建设成为“文明国家”。福泽的“文明国家”实际上是资本主义。福泽思想对日本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他的启蒙思想宣传促进了国民的“开化”意识,为日本的资产阶级的改革进行了思想和舆论的准备,同时,也为这场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际材料。后期,福泽思想转向保守、右倾。  相似文献   

8.
1868年,日本发生明治维新。鉴于内忧外患的国内外形势,明治政府决心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走资本主义道路。作为推行上述政策的重大举措,明治政府于1869年在英国募集到一笔公债,购置铁路和机车设备,于1870年在大藏省主持下动工修建东京至横滨间总长为29公里的铁路。1872年(明治5年),京滨铁路全线峻工,于9  相似文献   

9.
日本理科教育发展史略东北师大化学系郑长龙,林长春,陈耀亭日本的理科教育始于明治维新时期。由于当时日本提出了“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的三大基本国策,因而在文化教育方面采取了积极学习西方和大力发展基础教育两项措施。从此,日本的理科教育得到...  相似文献   

10.
日本近代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近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立、普及和发展,使其“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的梦想得以快速实现。日本近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启示我们,只有真正在思想上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教育立法、重视师资队伍建设、重视经费投入,才能建立起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真正发挥出职业教育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长篇讽刺小说《我是猫》是日本近代著名作家夏目漱石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之一,它是日本近代文学中讽刺文学的典范之作。作者以一匹饲养在教师苦沙弥家的“猫”的视角,通过它的见闻和感受,揭露和批判了明治“文明开化”的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和罪恶。《我是...  相似文献   

12.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在“富国强兵”、“振兴产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指导下,竭力发展资本主义,谋求早日挤进世界列强的行列。为此,日本开始全面向西方学习,在学习军事、政治、经济的同时,也学习教育。1872年(明治5年)颁布的、由岩仓具视模仿法国教育制度起草的法国式“新学制”,以及1879年(明治12年)田中不二磨借鉴美国教育立法而制定的美国式《教育令》,都是力图适应国情变化而进行的教育体制改革。然而,最后看清时代发展趋势,并导引日本第一次教育改革取得胜利的,应该算是明治时期著名的文部大臣森有礼。  相似文献   

13.
日本学位制度的历史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日本学位制度自明治时期创建以来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其间,日本的学位制度在学位授予主体、学位层次结构与种类、学位性质与目的、学位授予方式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变化.综观日本学位制度的整个演变过程,我们可将之分为六个时期.以下就通过对这六个时期学位制度的特征及其变化的原因进行分析来阐述日本学位制度的变迁.一、日本学位制度的第一个时期(1872~1886年)自1868年明治开国之后,日本便以“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为  相似文献   

14.
1868年的明治维新结束了日本几百年的封建诸侯割据局面和“锁国政策”。明治政府为了推行“文明开化”、“殖产兴业”的方针,把培养人材的教育事业当做头等重要的工作,并于1871年设立了主管文教行政工作的最高教育机构——文部省。从此,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日本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均处于高度集权主义控制之下。当时,有东京大学等七所帝国大学,其教学、科研、师资管理、行政管理、财政管理等事宜都被纳入国家主义  相似文献   

15.
1904年至1908年是日本文学家夏目漱石从事专业创作的前期。在此期间,他重视文学的伦理性,创作态度极为严肃。他发扬江户文学的“劝善惩恶”的传统,坚持文明批判和社会批判。他初登文坛,就写出了《我是猫》、《哥儿》一系列富于批判精神的优秀作品。他批判明治初年的所谓“文明开化”,揭露明治时代黑暗的教育制度,把锋芒直指混合着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血液的明治社会。其创作风格迥异于风靡当时文坛的自然主义流派,形成了前期“愤怒的漱石” 的形象。  相似文献   

16.
日本最早的私立高等教育机构是私塾。德川幕末期,一些儒学者或洋学者在私宅设立高等专门教育机构,其教育内容大多接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1868年明治维新以后设立的专门学校,很多就是在私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明治政府初期提倡“文明开化”,“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全面向西方先进国家学习。当时,许多开明的学者以及赴日本的西方传教士相继创办了法律、语言、医学专门学校传授西方文化和科学技术。到1872年,日本共有9所私立专门学校。1877年4月12日  相似文献   

17.
张宽胜 《池州师专学报》2004,18(1):78-80,100
维新运动是十九世纪末维新派掀起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同时又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作为维新运动导火线的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的惨败。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的震荡。维新派痛苦之余。深刻认识到。日本不仅政治制度优越于中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且更重要的是日本的“文明开化”造就了新的国民、新的理念、新的学识。因而维新派揭开了启蒙运动的序幕。  相似文献   

18.
李玲 《教育评论》2022,(11):156-162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始实施“宽松教育”政策,但“宽松一代”学力低下,难以满足时代发展需要,因此2016年正式终结“宽松教育”。探究日本从“宽松教育”到“去宽松化”的发展历程,发现日本“宽松教育”存在学生学力低下、评价标准主观化、保障体系不完善以及阶层差距扩大化等问题。因此,优化评价标准、提高教学质量、强调扎实学力、合理配置资源以及完善保障机制对我国实现“双减”政策的价值最大化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日本学者在丝绸之路研究中,以发展的和联系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东西方文明交流交汇问题,提出了丝绸之路是“世界主要文化的母胎”、“求道之路”等许多有益的观点,强调文明交往的意义、作用与价值,探索历史与现实的结合,各个不同文明体之间、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使用东方本土材料,以东方人的史观观察东方社会在生生不已的交流中发生的变迁。日本学者的丝绸之路研究非常复杂,既有比较纯粹的学问学术,也有为现实政策服务的种种努力。对日本学界既有的研究成果,应该采取批判地借鉴的态度,既不能盲目模仿与崇拜,更不能削足适履。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话剧在其诞生之初走了一条“东方路线”。日本在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扮演了“启蒙导师”的角色,起到了“中间人”的作用。日本新派剧和新剧,是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载体”和“介质”。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派剧,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方向,而文明新戏学习日本新剧,则又拉近了与西方现代戏剧美学的距离。这就是中国戏剧现代化初期借鉴西方戏剧的曲折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