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炜 《高中生》2012,(8):60-60
对联算得上是一种风雅的文字游戏。文人雅士们常以此抒情励志、针砭时弊,有时也用来开开玩笑,嘲弄他人,对出一些“骂人”联来。这类对联读后常让人心头大快,忍俊不禁。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将对联这一传统艺术形式运用到职高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做法,如用来导入新课,概括段意,印证内容、写法,揭示主题等。同时对在课外时间运用对联,以及运用对联时应注意的问题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诗歌、对联是我国重要的文学形式,是人们喜闻乐见、广为流传的文化传承器,在民间有广泛的基础,如对联中的春联、装饰联、专用联(挽联、寿联、婚联、喜联、座右联等)、交际联在民间曾广泛使用。通过这些文学形式,人们可以状景叙事,抒情寓意。以精练的语言文字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4.
对联(楹联),虽仅仅两句,但用途很广,可以抒情,又可以述志;寓联于教,可提高教学效果。 一、能够帮助学生记忆和掌握历史知识。 对联对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人物进行高度的概括和精辟的评价。讲述三国历史时举成都武侯祠联: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叙述语言,主要用来写人叙事,展开情节。同时,也可以用来抒情、写景、议论,以及发挥一些别的作用。古代小说评点者们对小说作品中的叙述语言多有论述,甚至有不少独到见解。对此,我们有必要进行综合探究。  相似文献   

6.
对联又称楹联,是我国独特的一种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对联是中华瑰宝,汉学明珠。化发达的国家都有诗歌、戏曲、散和小说,唯独中国还有对联。对联是汉字化结晶,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驭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7.
对联算得上是一种风雅的文字游戏.文人雅士们常以此抒情励志或针砭时弊,有时也用来开开玩笑或嘲弄他人,对出一些“骂人”联来.这类对联读后常让人心头大快,忍俊不禁. 李白戏对胡乡绅 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从小就聪明伶俐,14岁时,已在家乡小有名气.有一年春天,有个姓胡的乡绅过50大寿,宴请全城富户名流,也请了李白.  相似文献   

8.
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独有的一种文学样式,被誉为“民族国粹”。古往今来,人们从未间断过对对联的艺术探求,许多文人墨客以联抒情,不少志士仁人以联砺志,他们为我们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不少名联佳对更是人类智慧火花的进发,聪明才智的结晶。欣赏一些优秀的对联,不仅可活跃思维,开启智慧,还可陶冶情操,提高情趣。  相似文献   

9.
郭炜 《高中生》2012,(24):60
对联算得上是一种风雅的文字游戏。文人雅士们常以此抒情励志、针砭时弊,有时也用来开开玩笑,嘲弄他人,对出一些"骂人"联来。这类对联读后常让人心头大快,忍俊不禁。唐朝著名诗人李白从小就聪明伶俐,14岁时,已在家乡小有名气。有一年春天,有个姓胡的乡绅过50大寿,宴请全城富户名流,也请了李白。胡乡绅略通文墨,见李白年纪轻轻,却不拘礼法,便想当众出他的丑,让他收敛一点。他指着墙上李白戏对胡乡绅  相似文献   

10.
对联是我国独有的一种富于民族特色的传统艺术。它可以美化环境,可以使人增长知识,可以给人以有益的启迪和美的享受,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对联,除了可以状物写景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臧否人物、评述事件、教育群众。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撰文谈谈对联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一、茶叶盒上的对联。驰名海内外的四川名茶——蒙山茶的茶叶盒上有一副对联:“扬子江中水,蒙顶山上茶。”这是直接从白居易的茶诗中“截取”过来的,不仅对仗奇巧,主题突出,而且充满诗情画意,了无雕凿之痕。用来作茶叶盒上的对联,更是古色古香,赏心悦目,顿添茶兴。  相似文献   

12.
刘建春 《师道》2009,(7):55-55
对联是中华艺术之瑰宝,用途十分广泛,既可抒情,又可述志。在历史教学中恰当借用对联,能收到事半功倍、相得益彰的效果。寓“联”于教,方式不少——可用作导语,可在课中穿插,可用于小结等等。  相似文献   

13.
对联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句式整齐,意蕴丰富,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和欣赏价值。 对联考查学生的表达应用能力,可以涉及仿写、修辞、语段压缩、图文转化等多种题型,能力层级为D。  相似文献   

14.
对联是表现人们思想情感的一种文学形式,从对联中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不少重要人物撰写的对联内容往往体现出党史的一个侧面。因此,我们可以通过读对联让学生学习一些党史知识,增强学生热爱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5.
余俊 《初中生》2006,(7):19-22
【考点突破】 作为我国化艺术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对联在2005年中考试卷中闪亮登场,全国共有二十多个省市的中考试卷中出现了对联题。对联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独特的学艺术,也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内容博大精深,是一部浓缩了的化史。《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认识中华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化的营养。”可以说对联题会越来越受到命题的青睐,前景看好。  相似文献   

16.
妙趣对联     
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作为中国独特的语言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结合体,对联不仅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化艺术宝库中占据了一定的地位,而且在世界文学艺术殿堂上也放射着奇光异彩。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驭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名联佳对,浩如烟海。这里给大家展现的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可谓是沧海一粟。希望能有助于读者欣赏我国这份独特的、珍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17.
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有一道最为亮丽的风景,那就是各省献上的对联。这些对联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品赏这些对联,不仅可以学到许多语文知识,更可以对伟大祖国的名胜古迹、从文历史、矿物宝藏等有一个了解。一种爱国豪情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8.
嵌名联是对联中的奇葩,它构思巧妙,引人注目。一般来说,它可以分为三大类:单纯嵌名联、借义嵌名联和双关嵌名联。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有些省市的中考语试卷中出现了对联题。随着2004年对联题进入高考试卷(2004年全国共15份高考语试卷,有7份出现对联题),估计2005年对联题将会在更多的中考试卷中现身。因此,了解中考对联题命题的指向,会有利于2005年的复习备考。综观2004年各地中考语试卷中的对联题,大体说来,对联题命题的指向有三:  相似文献   

20.
彭琪安 《班主任》2008,(8):42-43
给学生写批注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种重要方式。批注不拘载体,作业本上可以写,试卷上可以写,日记、班志甚至请假条、检讨书上都可以写上几句。批注内容一般就事论事,抒情推理,解疑平忿,抚心励志,能达到适时教育之效即可。但是,很多班主任的批注形式单调乏味,缺乏人文魅力。为此,笔者探索用对联来给学生写批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